附件1: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申报表申报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申报日期:浙江省旅游局- 2 -- 3 -- 4 -附件2: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认定办法(试行)根据《浙江省旅游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4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6‟40号)等文件精神,为培育打造一批开发建设比较成熟、综合优势比较突出、产品特色鲜明的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特制订本标准。
本办法制订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
本办法规定了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评定的定义、适用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条件、评定标准、管理办法。
1.定义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指是以建制村(1或1至3个行政村,多个申报的明确一个)为申报主体,依托当地乡村优良的自然及人文资源,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保护完整,村貌整洁,村道村落建筑与森林、水体、大气、噪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实现山林水湖田一体化,拥有“慢主题”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具有明确地域界限和旅游公共配套设施,能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等服务的综合性乡村- 5 -旅游目的地。
2.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位于我省境内的并以乡村慢生活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科普游览、亲子游乐、采摘购物等综合各类旅游要素的行政建制村(行政村)。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如下列标准被修订,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6153 饭店(餐厅)卫生标准GB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T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GB/T16767 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4.基本条件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的评定,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拥有较好的资源禀赋。
所在村及周边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特色鲜明,拥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和相对稳定的- 6 -客源市场。
(2)拥有完善的慢行体系。
大力倡导“慢生活”理念,村内及周边旅游基础设施较好,植入“慢行”标识系统,能够为广大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供给服务。
(3)拥有良好的接待能力。
接待能力较强,有一定规模的民宿和农家乐,床位数达到500张以上,餐位数达到1500个以上。
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5万人次以上,年过夜游客总人数占年接待游客总人数25%以上。
(4)拥有较好的文化底蕴。
当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遗及独具魅力的民俗艺术和民俗活动。
开发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旅游与文化、生态等资源能得到良好保护,相得益彰。
(5)拥有成熟的管理机制。
有统一的旅游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有政策要素保障,有完善的旅游投诉、安全和统计保障机制。
(6)拥有较强的综合带动力。
从事当地旅游业人员占该地区居民总人口的20%以上,当地百姓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群众发展旅游业积极性高,形成一定的规模,产业链相对完整,旅游综合环境较好,主客共享的氛围浓厚。
5.评定标准5.1旅游产业体系5.1.1制定有创建示范村的可行性报告,且有效实施。
- 7 -5.1.2拥有且不限于研学旅游类、会务旅游类、商务旅游类、休闲放松类、运动健身类、演艺表演类、文化体验类、康体疗养类、游戏休闲类、产业融合类等旅游体验项目。
5.1.3挖掘当地人文、民俗、农耕、乡土等文化资源,结合旅游活动的特点,定期举办各类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拥有且不限于果蔬采摘、赏花品尝、古村文化、度假娱乐、乡土风俗、农业科普、采风摄影、文创设计等参与性和体验性活动。
5.1.4拥有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购物点(店),旅游商品具有地方特色,种类丰富,价格有序,环境整洁、秩序良好。
5.1.5能提供2-3条供游客选择的旅游线路。
5.2公共服务体系5.2.1基础配套设施5.2.1.1拥有与接待容量相适应的生态停车场或停车位。
5.2.1.2区域与县城(市区)、乡村旅游景点之间、区域内部村与村之间交通便利,路线科学合理、顺畅,沿途整洁,景观良好有特色。
与县城(市区)之间有三级公路直达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5.2.1.3拥有且不限于绿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系统。
5.2.1.4外部至示范村主要交通道路沿线有规范设置的旅游交通标识,标识齐全,指向明晰。
示范村内标识系统(包括全景图、导览图、指示牌、景物介绍牌等)造型有特色,与景观环境相协调,设置合理。
- 8 -5.2.1.5有较为完善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区域内合理布局有满足需要的旅游咨询服务点。
5.2.1.6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厕所管理有效,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无明显异味。
公共场所星级厕所比例达到50%以上。
5.2.1.7垃圾箱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明显,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维护良好,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5.2.1.8有满足特殊人群基本需要的设施设备。
5.2.1.9有满足游客需要的康体休闲场所,提供康体休闲设施。
活动设施和活动项目能体现当地特色,场地和设施建设与环境相协调。
5.2.1.10设有面向游客的定点医院或医务室,配备医护人员,备有常用药品、急救箱、担架等基本设施,区域内医疗机构开通游客绿色通道。
5.2.2品牌形象5.2.2.1拥有统一鲜明的形象标识、LOGO、主题口号和子品牌,年度有一定旅游促销宣传投入。
5.2.2.2管理机构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经营者分别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手段开展宣传营销,日常运转良好,信息及时更新。
5.2.2.3逐步完善智慧旅游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智慧导游- 9 -等服务,辖区内游客集中区域做到免费无线网络(WIFI)覆盖。
与国内知名OTA合作,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宣传,开通线上预订、支付功能。
5.3长效管理体系5.3.1管理机构5.3.1.1示范村建立统一的乡村旅游发展领导机构,明确牵头领导、职责分工,成立专门班子,设有统筹建设和管理的协调机构。
制定工作计划,实行例会制度,及时协调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5.3.1.2 建立自律和服务组织,拥有且不限于农家乐协会、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运营组织。
90%以上的乡村旅游经营户加入自律组织。
5.3.2管理制度5.3.2.1 市场营销、服务质量、旅游安全、卫生、环保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执行记录。
5.3.2.2示范村建立旅游统计制度,明确统计人员职责,及时掌握区域内旅游接待能力、经营收入、过夜游客、客房出租率等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区域内旅游发展情况。
5.3.3服务品质5.3.3.1有固定的接待游客投诉的场所,设有投诉电话,投诉信箱、意见本等,投诉电话向游客公布,投诉制度健全,人员、- 10 -设备落实,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
近两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
5.3.3.2旅游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开展的游客满意度调查,游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5.3.3.3培训机构和培训制度明确,制订年度培训计划,落实经费和人员,按计划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效果良好。
5.3.3.4提供布草集中洗涤、旅游保险购买等产业延伸服务。
5.3.4旅游安全5.3.3.1拥有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队伍。
5.3.3.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执行到位。
5.3.3.3消防、防盗、救护、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施设备完好,定期检查,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特种游乐设施通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和验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3.3.4危险地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设施齐备、有效。
有专人看守。
5.3.3.5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紧急救援制度,加强日常培训和演练,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5.3.5环境保护- 11 -5.3.4.1整体环境整洁、优美,环卫系统建设完善,运转良好,污水处理率、排放率均达到100%。
5.3.4.2各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资源和整体氛围。
空气、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排放、油烟废气、饭店(餐厅)卫生、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游泳场所卫生、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具体标准见“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4.3主题旅游资源禀赋优良,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等价值。
资源保护良好,无明显破坏。
5.4 附加指标5.4.1乡村旅游产品达到一定体量,农家乐、休闲农庄、民宿客栈、乡村酒店等接待场所达到50家以上,精品酒店(品牌民宿) 、乡村俱乐部达到1家以上或有独立运营景区(点)1个。
5.4.2 拥有集中旅游购物场所。
5.4.3 拥有省级旅游特色村或农家乐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5.4.4 以示范村为单位创建国家A级景区。
5.4.5 拥有且不限于满足游客出行需要的旅游车队、内部交通工具等。
6.管理办法6.1评定程序6.1.1省旅游局牵头组织全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的认- 12 -定工作。
6.1.2申报省级示范村的牵头单位经自评认为符合认定要求的,向所在县(市、区)旅游局(委)提出申请。
6.1.3县(市、区)旅游局(委)资料审核后,向设区市旅游局(委)报送推荐报告和申报材料。
6.1.4设区市旅游局(委)通过审核后会同相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初评并向省旅游局报送。
省旅游局接到推荐报告后,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申报区域进行资料审核和实地考察。
申报区域应具备基本要求的条件,并在评定标准中得分应不少于600分。
6.1.5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区域,由省旅游局认定其为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并授牌。
6.2后续管理6.2.1经认定的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在全省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和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和优先安排。
6.2.2省旅游局牵头负责对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
每三年进行一次复核,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取消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资格并摘牌。
- 13 -附件3: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认定细则(试行)-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