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怎样撰写英语教学论文

谈谈怎样撰写英语教学论文

谈谈怎样撰写英语教学论文论文的英语说法是Research paper 。

而Research(研究)则指对某个专项知识作仔细、系统、耐心的学习和探索,从而发现或确定一些事实和原理。

研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由一连串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的步骤构成的。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出发,研究过程基本的、系统的几个步骤包括: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如图所示:①(研究过程示意图)这几个步骤实际上包含了研究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开始,其次是完成,第三是发表。

而总结推论,撰写论文已属第三阶段。

可以说论文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

离开了前两阶段,写论文是闭门造车,必成无源之水。

而只有前两阶段,课题研究就不能算真正完成。

因此,论文是建立在对前人理论的研究和评价基础上的学术文章,它还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它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作为保证;它并非是作者个人的苦思冥想。

“一篇优秀的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即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在实践中能被人运用”。

②论文质量取决于研究的优劣。

要写好论文,必先学会研究。

下面,我就按研究过程示意图的顺序分述一下各个阶段的具体做法: 一、选题:选题是研究的第一阶段。

我们通过选题来确定研究方向,选题时应注意切口 注: ①安宝生:《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版第146页。

②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小。

题目太大,容易空泛、浮躁,不易个人作短期研究。

象“高中英语素质教育初探”的题目就太大,不好做。

但“教师课堂话语研究”、“Realia 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等题目就与教师的实践紧密联系,教师容易收集资料,作跟踪研究。

2、选题要与ELT接轨,要专业化,不要选那些任何学科都可以做的课题。

3、对选题应反复论证,可以不断推翻,直至找到最佳切入口。

4、选题要与外语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合拍,不要死抠陈词滥调,重复别人已完成的研究。

有时,与同行们的交流会带来一些灵感,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如:“Pleasure与Pressure在语言习得中的相互关系“等。

二、文献检索(Literature Review)确定课题后,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做相关研究,阅读大量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

了解前人在这个课题上已做了什么?结论如何?还有哪些尚未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明白自己该干什么。

看书要做有心人。

落笔撰搞时的旁证博引需要厚积薄发,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

在阅读文献时应将相关的内容、观点记下来,做成卡片,归类存放。

文献的来源主要有下列二个途径:1、图书馆。

各类图书馆的书刊集中了一些成熟、系统的理论。

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流派、学术团体和专家的论述。

2、各类外语教学刊物。

刊物的阅读不要限于中学阶段,应找一些大学主编的学报、期刊。

如《国外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

这里面的文章往往代表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方向与动态。

我们可从中了解到最近外语教学研究的专题,作者们引用了谁的文章等,为我们自己的研究和购书带来一些启示。

除阅读外语教学的理论专著外,我们还应涉猎一些其他学科、门类的书籍,即使是报刊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信息。

如果认为某篇文章、某段文字与你的研究有关,就应保存起来,以备后用。

此外,自己购置一些有关外语教学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学、学习方法论之类的书籍也会给我们的研究以意外的启迪和收获。

书海浩瀚,文献也是良莠混杂,这就涉及到一个对文献的评估问题。

我们不能盲从书中的一切,对文献的说法要琢磨,要比较,要善于去伪存真,找到与自己课题最相关的资料。

我们的思路不一定要按文献中的观点走,要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环境结合起来考虑,要有自己的见地。

有些专家呼吁:我们要努力改变原来研究工作的习惯。

他们说现在的外语教学论文至少有50%使用的是思辨型的方法,中小学教师撰写的论文更是大大超出了这个比例。

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作相关研究,没有采用实证的思路,缺少科学的研究方法。

论文应是文献和事实的有机结合,要用实证来论证理论、检验理论。

写应置后,我们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平时的积累上,文献看得多了,经过大脑加工、过滤、积淀下许多精华,辅之以工作实践中的例证,自然就构勒出了论文的框架,等到动笔时,已是水到渠成。

三、制定计划或方案为了保证课题的有序进行,我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或称开题报告。

研究者在文中要阐明课题的现实意义和目的。

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与工具,确定研究对象,提出假设,规定研究的步骤与过程,将分几个阶段完成,确定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进度等。

研究计划应成文备案,在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对照、检查,力求严格按计划办事。

即使计划需作一些调整,也要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以保证研究过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通常,一个严谨的开题报告已经是论文的基本框架了。

四、收集资料(data collection)这里的收集资料不同于文献检索,它指获取一个课题最终结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和数据。

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在外语教学研究中,我们应采用专业方法。

如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现场记录、写日志、记笔记、个人访谈、检核表、取样等,当然还可采用测试法、实验法等。

笔者和同行在几项英语教学课题的研究中,基本采用了观察、记笔记、测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

现在,我们还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portfolios)的办法来收集资料。

五、分析资料、处理数据(Sort out the data)当手头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资料时,研究者必须将其归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数据的处理应采用统计法。

资料的整理不一定等整个课题结束后再进行,而应边收集,边整理,及时作出定性与定量分析。

我校原政教主任为了完成“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形象的建设与研究”一课题,历时三年,采集样本1781,收集近十万个数据,最后按29个项目10个表分门别类,为论证主题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六、总结推论、撰写论文这是教育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

一般来说,一篇好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应具有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创新性与可读性等特点。

文字力求简洁明确,结构要求严谨完整,论证要证据充分,深刻有力,合乎实际,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③论文有一个基本形式,通常包括: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包括关键词),本论(论文主体),结论、附录、引文注释等。

下面分述一下各个部分的写法。

(一)论文题目论文的题目要斟词酌句,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句组合来概括全篇的内容。

论文题目切忌空、泛、大。

避免俗套,少用“模式、架构、教学法”等字眼。

有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主要内容,可以加副标题。

(二)署名论文题目的下面往往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及姓名。

有多名作者的署名,应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排序。

(三)内容提要(Abstract)内容提要是对全文一个简短而确切的小结。

它为读者提供了论文的主题思想。

通常,提要中必须包括文中讨论的中心议题,对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作简短的描述,提要中应扼要陈述该研究的结果。

提要不宜过长,它必须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并独立于正文。

有的论文在提要下方列出文中的关键词(Key terms)(四)本论(Body)论文主体通常包括前言(有时称引言,导言)、文献综述、正文、结论。

实验报告通常还包括研究方法、调查工具等。

前言中作者一般陈述一下研究的背景,阐述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提出问题和假设,给读者一个明晰的框架。

文献综述可以放在前言中,也可独立写成一个章节。

应依文章需要而定。

在前期研究时,作者已做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并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评估、过滤。

故而,在文献综述中,应扼要地回顾一下自己所作的相关研究,向读者提供一个研究的学术背景,指出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联系与区别,点明末研究和要解决注:③丰力、金宝成等:《怎样搞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的问题。

通常,在篇幅较长的论文中,文献综述独成一章;文字较少的论文常将它与前言揉合在一起。

正文部分包括对论文中心思想的展开讨论和对论点的论证。

对论点的阐发应做到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用线性(Linear)手法展开。

论点要缜密精确,无懈可击。

展开可以分几点或几部分进行,排列的顺序要有逻辑性、连续性。

可以从次要到重要(bottom-up),也可从重要到次要(Top-down)。

每部分的过渡要衔接得当。

表顺序的,可用“一、二、三、……”,表示各种关系的,可用一些类似“因为、由于、结果”等词组。

作者也可重复上部分的关键词总结上文,铺出下文。

如果每部分的论述还要分叉,可采用注标题或小标题的方法。

这样可使读者清晰地看出论述的脉络。

在一篇长的论文中,每个部分或章节必须是一个整体,而每个部分又紧密相关,联成一体,整体性越强,连贯性越好,说服力就越强。

因此,动笔之前,作者应构勒(mapping)写作提纲或框架(Outline)。

在论述过程中,要用大量的实证(data)为论据,做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证明观点。

对材料的运用要精当,不要不加思索,乱加引用,造成前后重复,矛盾。

即使好的资料,也要提炼、筛选、剪裁得当,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五)结论结论不仅仅指文章写到收尾部分了,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作者将对论点的阐述作一个最后的定论。

切忌突然收尾、或在结论中提出新的观点。

较长的论文应在文章快结束时就开始归纳总结,以此作为收尾的引子,再结束文章。

作者应在正文的透彻论述后,总结全文,概括所获得的成果,指出解决了什么问题,特别应明确作者的独特见解,在理论上跨出一步。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已建立在广为论证的基础上,原来的假设得到了检验。

因此结论也由一般意义升华到深远、广泛的指导意义。

(六)附录不是每篇论文都需要附录。

有的研究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了许多量表,包括问卷调查等。

为了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研究过程,作者会将它们作为附录附在文后,便于读者需要时查对参考。

写课题报告时,作者会附上一些典型案例。

(七)引文注释或参考文献(Documentation)任何科研成果都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只有在研究过程中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避免走弯路,从而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并有所突破。

但是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的,都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三种:1、文中标注(In-text Citation of Sources)文中标准指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共有十种情况④:1.)如果文中提到了作者的名字,请马上在名字后用括号注上年份:例:Rumelhart (1977) and Darks (1978) discuss many experimental phenomena that provide problems for these models.2.)假如援引了一本书的某页文字,或直接引用了某段话,必须在引文后用括号标上页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