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杜斌
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
(修改)
内容
血气分析的相关基础理论 血气、电介质与酸碱平衡三者的关系 机体调节 酸碱平衡紊乱分型 分析“血气分析” 步骤
第一部分
血气分析的相关基础理论
一、定义:
血气分析是指用血气分析仪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作测定。
由于机体的酸碱平衡与血气、血中酸碱成份和电解质有不可 分割的关系,因此,临床血气分析包括对动脉血血气、酸碱成 份和静脉血电解质三者的同步检测和综合分析。
第四部分
因素
PH =
H2CO3
肺
呼吸因素
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分为以下五型:
代谢性酸中毒——根据AG值又可分为 AG增高型和AG正 常型。
呼吸性酸中毒——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 性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根据对生理盐水的疗效,将代谢性碱 中毒分为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的代谢性碱中毒和生理盐 水治疗无效的代谢性碱中毒两类。
(呼碱或代碱);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呼酸或代酸)。
Henderson-Hassalbach (H-H)公式
在调节pH的众多因素中,pH和PCO2及 密切,其表达式即H-H公式:
pH=PK+LogHCO3-/H2CO3 = PK+LogHCO3- /α·PaCO2
(H2CO3 = α·PaCO2 ;PK=6.1;α=0.03)
意义
升高:失代偿酸中毒 降低:失代偿碱中毒 正常:代偿酸碱中毒、正常、相消性酸 碱平衡紊乱
升高:呼酸或代偿后的代碱 降低:呼碱或代偿后的代酸
备注
升高:代碱或肾代偿后的呼酸 降低:代酸或肾代偿后的呼碱
SB↓AB↓:代酸 SB↑AB↑:代碱 SB:N AB>SB:CO2潴留,呼酸 SB:N AB<SB:CO2排出过多,呼碱
pH∝HCO3-/PaCO2
HCO3-关系最
5.肺泡动脉氧压差
P(A-a)DO2=PAO2-PaO2 =PiO2-PaCO2*1.25-PaO2 =FiO2*(大气压760-水蒸气压47)-PaCO2*1.25-PaO2 = FiO2*713- PaCO2*1.25-PaO2
参考值:吸空气:15-20mmHg 吸纯氧: 25-75 儿童 :5 正常青年人:8 60-80岁:24 ,一般不超过30
pH
7.00 7.05 7.10 7.15 7.20 7.25 7.30
7.35 7.40 7.45
7.50 7.55 7.60 7.65
估测 [H+](mmol/L)
100 89 79 71 63 56 50
45 40 35
32 28 25 22
[第二步]是否存在碱血症或酸血症?
pH < 7.35 酸血症 pH > 7.45 碱血症 ◇通常这就是原发异常。 ◇记住:即使pH值在正常范围(7.35- 7.45 ),也可能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你需要核对PaCO2,HCO3- ,和阴离子间 隙。
UC+(11)
UA-↑
酸碱来源
可经肺排出的挥发酸—碳酸;是体内产生最 多的酸性物质。H2CO3→HCO3-+H+
肾排出的固定酸—主要包括硫酸、磷酸、尿 酸、丙酮酸、乳酸、三羧酸、β—羟丁酸和 乙酰乙酸等。
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和食物中有机酸 盐的代谢。
第五部分
血气分析分析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
动脉血二 氧化碳分 压
标准碳酸 氢盐
血浆中物理溶解状态的二氧化碳分子 所产生的张力
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2=40mmHg,温 度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 测得的血浆的浓度
33-46mmHg 平均40mmHg
22-27mmHg 平均24mmHg
实际碳酸 氢盐
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实际PaCO2、体温 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的
阴离子间隙(AG)
定义:AG = 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 -未测定阳离子 (UC)
根据体液电中性原理:体内阳离子数=阴离子数, Na+为主要阳离子,HCO3-、CL-为主要阴离子, Na+ + UC = HCO3- + CL- + UA AG = UA - UC = Na+ -(HCO3- + CL-)
>14mmol,提示伴高AG代谢性酸中毒。
[小结]
①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常互为因果; ②高Cl-、高K+血症可致代酸; ③低Cl-、低K+ 可致代碱; ④酸中毒→血K+↑; ⑤碱中毒→血K+↓.
第三部分
机体调节
机体调节
1、血液缓冲系统: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缓冲能力最强(含量最多;开放性 缓冲系统 )。两者的 比值决定着pH值。正常 为20/1,此时 pH值为7.4。其次 红细胞内的Hb-/HHb,还有HPO42-/H2PO4-、Pr-/HPr。
② 肾小管腔内缓冲盐的酸化: HPO42-+H+→H2PO4-
氢泵主动向管腔内泌氢与HPO42-成H2PO4- 。 ③ NH4+的分泌: 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NH3+HCO3NH3+H+→NH4+ 通过Na+/NH4+交换,分泌到管腔中。集合管则通过氢 泵泌氢与管腔中的NH3结合成为NH4+。
二、常用指标
血气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 血气分析——PaO2、PaCO2 ; 酸碱成份——HCO3-、PH(H+); 电解质成份——K+、Na+、Cl-。
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定义:指溶解于动脉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压力。 意义:它反映肺通气(摄氧)和换气功能。 正常值:80~100mmHg(海平面) 低氧血症:PaO2≤79mmHg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原则
1、以pH判断酸中毒或碱中毒; 2、以原发因素判断是呼吸性还是代
谢性失衡; 3、根据代偿情况判断是单纯性还是
混合性酸碱失衡。
[第一步]根据 Henderseon-Hasselbach公式评估血 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
●[H+]=24×(PaCO2)/[HCO3-]
如果 pH 和 [H+]数值不一致,该血气结果可能 是错误的,必须重新测定。
碱。 混合性酸中毒:高AG代酸+高Cl-性代酸。
图A:正常细胞外液阴阳离子示意图
151mEq/L 151 mEq/L
图B:高AG代酸离子变化示意图
151 mEq/L 151 mEq/L
Na+ (140)
Cl(103)
Na+ (140)
Cl(103)
HCO3-(25)
UC+(11)
UA-(23)
HCO3↓
白蛋白浓度每降低10g/L,阴离子间隙降低2.5mmol/L。
例:PH 7.4,PaCO2 40 mmHg,HCO3- 24 mmol/L,CL-90 mmol/L ,Na+ 140 mmol/L ,白蛋白浓度下降了20g/L 。
[分析] : 单从血气看,是“完全正常” 。 AG=140-(24+90)=26mmol。 白蛋白致阴离子间隙总共降低5mmol/L。 故矫正的AG=26+5=31mmol/L。
碱。
3、实际碳酸氢根(HCO3-)
定义:是血浆中测定的HCO3- 量。 意义:它反映机体酸碱调节的代谢因素,主要由肾
调节。
正常值:21~27mmol/L,均值:24mmol/L。 异 常 : HCO3->27mol/L 为 代 碱 ;
<21mol/L为代酸。
4、动脉血pH
定义:是动脉血中H+浓度的负对数值。 正常值:7﹒4(7.35~7.45) 异常:>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图B、代碱—细胞外液HCO3-↑(pH↑)(原发 )
1H+ 2Na+ 3K+
继发离子交换结果:血K+↓、血H+↑pH↓
图C、原发性低钾血症—低钾性碱中毒
3K+
21HN+a+
继发离子交换使血K+↑而H+↓即pH↑—碱中毒
H+
K+
2. Cl- 和HCO3- 交换
二者是细胞外液主要的阴离子,是负相关,当HCO3↑或↓时,通过“氯离子转移”机制,必然导致Cl- 等 量↓或↑,使两者之和维持在130mmol/L。
4、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细胞内外的H+-K+、H+-Na+、Na+-K+、Cl--HCO3-,多位 于红细胞、肌细胞、骨组织。酸中毒时常伴有高血钾, 碱中毒时,常伴有低血钾。
调节方式和时相
1缓冲系统立即反应,30分钟基本结束; 2肺调节几分钟~ 72h ,24h达高峰; 3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几小时~ 36h; 4肾调节最强,6h ~ 1/2周,3~4天达峰。
HCO3↓
UA-↑ UC+(11)
(二)离子交换--它主要在细胞内外和肾小管 内外进行,参与对血pH的调节,受电中性原理 支配。
1、H+、N+、K+三者相互交换 ①代酸时如图A. ②代碱时如图B. ③低血K+性碱中毒如图C.
图A、代酸—细胞外液H+↑(pH↓)(原发)
1H+ 3K+
2Na+
继发离子交换结果:血H+↓pH↑伴血K+↑
N:正常
升高:代碱 降低:代酸
BE↑:代碱 BE↓:代酸
AG↑:固定酸增多如:磷酸盐、硫酸盐潴 留、乳酸堆积、酮体过多及水杨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