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

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70-2002
李 德 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1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的重要性 ♦ 尘 肺 病 诊 断 标 准 的 回顾
♦诊断标准释义 ♦ 综合诊断及诊断评析
2
尘 肺 病 诊 断 标 准的重要性
♦ 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患病人数最多,
危害最广
♦ 危害最严重,致劳动能力丧失,生活


排除-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出,排除 其它肺部类似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排除即鉴别诊断,是任何疾病诊断的必由思路 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 尘肺病相对的低发病率和个体差异

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健康监护和医学检查中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实验 室检查的重要性 15
诊 断 原 则-



对照-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和X射线分期
♦ 分三期,即一期、二期、三期,分别用代号 I、II 、III ♦ 关于各期的“+”:不是单独的尘肺分期,只是为了医学 监护、观察病情 关于无尘肺(0): 作为健康监护和医学检查的结果,无尘肺放在了X射线 分期中,但0+仍然是无尘肺,是否是可疑职业病??
17

尘 肺 X 射 线 表 现 分 期(2)
根据可靠的职业史、现场劳 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 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 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 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 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 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 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和X射线分期。
11



则-根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和现场劳动卫生学
肺 区 密集度
总 体 密集度
c. 以 大 多 数 肺 区 内 密 集 度 c. 总 体 密 集 度 是 指 全 肺 为主要判定依据 内 密 集 度 最 高 的 肺 区 的 d. 以 分 布 范 围 不 少 于 两 个 密 集 度 肺 区 的 较 高 级别 密集 度 为 主 要 判 定 依据 24
关 于 胸 膜 斑

定义





指 厚 度 大 于 3mm 的 局 限 性胸膜增厚
指 肺 尖 部 和 肋 膈 角 区以 外 的 厚 度 大 于 5mm 的局 限 性 胸 膜 增 厚 , 或局 限 性 钙 化 胸 膜 斑 块
意义
在以不规则形阴影为主要肺部 表现的石棉肺,当肺部改变为 0+时,如有两侧胸壁局限性胸 膜斑,可定为I期。 肺部改变为Ⅱ+者,胸膜斑范 围广泛,累及心缘,使其相当 部分显示蓬乱,可定为Ⅲ期
(4) 参 考 铍 病 和 工 业 性 氟 病 诊 断 标 准。
10
诊 断 原 则
原 标 准 新 标 准
尘肺X线检查是确定尘肺和分期的 主要诊断方法。应根据详细可靠 的职业史、技术质量合格的后前 位胸片、参考必要的动态观察及 该单位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方可做出X线诊断分期。 尘肺的临床诊断除X线诊断和分期 外,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临床化验以及必要的特殊 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早期发现 并发症、评定代偿功能等级。
7
86年 标 准 回 顾(3)
• 问题
5、标 准 片 认 识 的 局 限 性:表 达 的 重 点、
内 容、编 制 原 则
6、小 阴 影 密 集 度 跨 度 过 大,表 达 困 难
7、密 集 度 表 达 不 准 确,没 有 唯 一 性
8、标 准 片 过 多,应 用 不 方 便
8
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研 制 了 尘 肺 诊 断 标 准 片
6
86 年 标 准 回 顾(2)
• 问题
1、某 些 分 期 基 线 较 高;二 期 较 63年 标 准 提 高较 大 2、影 像 学 术 语 不 规 范, 如 斑 片 条、发 白 区
3、随 着 X 射 线 影 像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应 用 新 的技术对过去 X射线平片的一些 影像有 了新的认识 4、 86 年 研 制 的 诊 断 标 准 片 因 未 采 用 高 千 伏技术已落后于国际水平
评价发生尘肺病的可能性
12
诊 断 原 则-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

技术质量合格:标准附录C
(规范性附录)《胸片质量与质量
评定》胸片质量分四级:初诊胸片质量必须达到二级或一级,三 级胸片在初诊病例中则是不合格的。复诊病例胸片质量必须达到 三级或以上。四级胸片不能用作尘肺病的诊断依据,无论初诊或 复诊 ♦ ♦ 必须按附录E对摄片条件的要求进行摄片; 必须是高千伏的胸片;

必须是后前位胸片,其它任何形式的胸部摄影都不能作为
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13
诊 断 原 则-


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连续性的健康监护资料和胸片资料,可以提供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病变性质的认识和确定有很大的帮助,附录F中规定“只有一张胸片
不宜作出确诊”。
♦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提供该行业或该工作环境尘肺病发生的情况,可 作为估计疾病发生概率的参考。
尘 肺 病 的 分 期 ( 3)
分 期 原 标 准 I+ 小阴影明显增多,但密 集度与分布范围中有一 项尚不够定为“II”期 者 现 标 准 有总体密集度 1 级的 小阴影,分布范围超 过 4 个肺区或有总体 密集度 2 级的小阴 影,分布范围达到 4 个肺区 有总体密集度 2 级的 小阴影,分布范围超 过四个肺区;或有密 集度 3 级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 区
27
组 合 片 式 样
现 标 准 编 制 了 8 张 组 合 片, 其 中 6 张 四 分 之 一 组 合 片 是 分 别 表 达 p、 q、r、s、t、u 六 种 不 同 形 态 小 阴 影 的 标 准 密 集 度。
调查资料(病因学诊断)
♦ ♦ ♦
根据是推理或论断的前提,没有根据的诊断当然是错误的
接触史:接尘的时间长短、工厂或工种变化情况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接触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 度;场所的通风防尘及个体防护情况;劳动组织安排等 接触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否具有致病性(致肺纤维化)
♦ ♦
个体累计暴露剂量(接触粉尘时间X粉尘浓度):
识,以病理改变描述X 线形态学:结节 只有分布范围,没有小阴影密集度的概念 没有形成统一各种不同尘肺病的标准,只 是矽肺,不包括石棉肺和煤工尘肺等
5
86 年 标 准 回 顾 (1)
• 贡 献
1、统 一 了 我 国 尘 肺 诊 断 标 准 2、采 用 了 ILO 标 准 的 一 些专 业 术语 如:小 阴 影、圆 形 阴 影、不 规 则 阴 影、大 阴 影 等 3、引 进 了 密 集 度 的 概 念
分 期
标题






2 诊断及分级标准
4 X射线胸片表 现分期 有总体密集度 有总体密集度1 级的小阴影,分 布范围至少达到 两个肺区
18
密集度 有密集度 有密集度1级的类圆形 小阴影,分布范围两 个肺区内各有一处, 至少在每处直径不小 I期 于2cm;或有密集度1 级的不规则小阴影, 其分布范围不少于两 个肺区
22
小阴影密集度(2)
密集度分级
0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0/- 0/0 0/1 1/0 1/1 1/2 2/1 2/2 2/3 3/2 3/3 3/+
23
小阴影密集度及分布范围判定
原 依 据 标 准 现 标 准
圆形-清晰可见、一般可辨认、 部分或全部消失(纹理) 不规则-一般可辨认、通常部分 消失、通常全部消失(纹理) a. 小 阴 影 占 该 肺 区 面 积 的 2/3 b. 分 布 范 围 即 出 现 有 小 阴 影的肺区数 小 阴 影 密 集 度的 判定应 以 标 准 片 为准,文字 部 分 只 起 说 明作用密 集 度只 是 小 阴 影的多 少,不 含 肺纹理 的概念 a. 小 阴 影 占 该 肺 区 面 积 的 2/3 b. 小 阴 影 分 布 范 围 指 出 现 有 1 级 密 集 度(含1级)以 上 的 小 阴影的肺 区数
20
尘 肺 病 的 分 期 ( 5)
Ⅲ 期 有 大 阴 影 出同前 现 , 其长径不小 于 2cm, 宽 径 不 小 于 1cm. 单 个 大 阴 影 的同前 面 积 或多 个 大 阴影的面积的 总和超过右肺 区面积者 。
21
+ Ⅲ
小 阴 影 密 集 度(1)
• 定 义: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小阴影密集度 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 作用 • 分 级: 原标准:将小阴影密集度分为3级,,并把类圆 形小阴影和不规则小阴影分别描述。 现标准:密集度分级和ILO 接轨,采用四大级和 十二小级,把圆 形小阴影和不规则小阴影统 一按小阴影描述
♦ ♦

♦ ♦
标准文字和标准片是该标准的两个组成部分 文字是原则,标准片是工具 对照标准片应该是读片的程序 读片是经验的积累 读片差异性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无论小阴影 形态、密集度、分期的判定
16
尘 肺 X 射 线 表 现 分 期 ( 1)

尘肺病X射线表现分期依据:只考虑X射线胸片表现 小阴影密集度、分布范围; 大阴影的有无及其大小(大阴影》2x1cm)
25
标准片的表达内容和组成


ILO标准片:只表达密集度分类
我国尘肺分期的指标:
小阴影密集度
小阴影的分布范围(肺区数)
大阴影的有无及大小

能否表达诊断起点:
按标准条文所描述的各期的起点?
表达密集度和肺区数的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