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十五章 国际环境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十五章 国际环境法


第二节 国际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的主体与客体
一、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国际环境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其 中以国家为国际环境法的主体,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不 是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一)国家 (二)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指的是国家间和政府间组织。国际组织 是一类特殊的国际法主体。
环境保护的国际组织大体上有两大类:一类是政府 间组织 , 包括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 ; 另一类即民间性组 织,包括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国 际自然保护同盟等。具体包括: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3)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4)联合国人类居住委员会和人类居住中心。 (5)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 (6)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广,包 含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与发展一 体化四个要素。
(一)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由三项基本原则所组成:“保存选择原 则” 、“保存质量原则” 、
(一)国际环境和资源 国际环境和资源指的是作为国际环境法客体的大 气、土地、生物和世界文化遗产等环境组成部分或资 源。 (二)影响国外环境权益的行为 国际环境法的客体还包括各国有关利用、保护和 改善环境的行为。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是指为各国公认的 , 在国 际环境法领域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体现国际环境法 的特点并构成国际环境法的基础的基本准则。 构成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需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该原则不是具体的国际环境法规范 , 而是 对具体的国际环境法规范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 第二,该原则必须贯穿整个国际环境法领域 , 而 不是某一方面。 第三,这些原则必须得到各国的普遍承认。
( 2 )针对特定环境的保护的国际法律文件。这 类法律文件代表着当前国际环境法最为发达的部分, 其数量以百计,它主要由以保护特定环境因子为主旨 的条约组成,也包括其他形式的国际法文件,目前, 这类法律文件所覆盖的范围已相当广泛。如关于保护 大气环境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臭 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其议定书等等。 (3)针对其他有关环境问题的国际法律文件。 这类国际法文件不是以保护特定的环境或环境因 子为主旨,而是针对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如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等等。
三、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即国际环境法的表现形式。国 际环境法的渊源主要有:公约 ,双边或多边条约 ,国际会 议与国际组织的重要宣言、决议、大纲 , 国际习惯法 , 重要的国际环境标准、准则、建议。 (一)公约 即由世界上多个国家缔结,并对这些国家具有普遍 拘束力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国际公约是国际环境法 最主要的渊源,其又分为以下两类: (1)区域性公约。 (2)全球性公约。
一、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国际环 境法作为国际法的一个分支,自然也必须遵循国家主 权的原则。 国家环境主权原则的内容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 言》的“原则 21 ” 中得到充分体现 : “ 按照《联合国宪 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 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它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 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以外地区的环 境。”
一、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所谓国际环境法 ,是指国际法主体 (主要是国家 )在 调整国际社会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 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环境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不仅包含法律规范而且包含大量的技术规 范,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较密切 (二)公益性较强 (三)广泛性 (四)边缘学科的特点突出 (五)历史短、发展快
(二)代内公平 代内公平(intragenerational equity)指的是代内 的所有人,不论其国籍、种族、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和 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清洁、良 好的环境享有平等的权利。 代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指的是可以以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 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 , 可持续利用指的是在保持它的 最佳再生能力前提下的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可持 续利用指的是保存和不以使其耗尽的方式的利用。
(三)环境保护的国际民间组织 (1)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2)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3)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二、国际环境法的客体及其法律地位
国际环境法的客体是指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权利与 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包括环境的自然因素和环境的 社会因素, 前者如大气、土地、水、生物;后者如与 各国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关的影响国外环境权益 的行为。
(二)双边或多边条约 即由两个国家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缔结的条约。 (三)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的重要宣言、决议、大纲 很多关于国际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通 过的宣言、决议和大纲,由于其反映或体现着国际环境 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 成为国际环境法的又一渊源 , 这一渊源通常又被称为 软法。 (四)国际习惯法 (五)重要的国际环境标准、准则、建议
第十五章 国际环境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国际环境法概述 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与客体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概述
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国经济、社会活 动密切联系的。环境问题在各国经济发展中产生,也必 须在经济发展中加以解决。 由于环境问题的国际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 各国和地区协调一致的努力和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所 以加强国际法和国际环境保护法势在必行。
二、国际环境法的体系
国际环境法的体系指的是有关开发、利用、保护 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文件所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 联系的整体。 该体系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国际环境保护纲领性文件。 这类法律文件是以规定全球环境保护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和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法文件。 如《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 划》、《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 这些法律文件由于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因而又被称为国 际法中的“软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