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法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法教学大纲

《环境及资源保护法》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onservation law授课专业:法学学时:51学分:3.0开课学期:第5学期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性质及任务1.性质:环境及资源保护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法学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

2.任务: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沿领域,了解环境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环境法学的研究领域,了解环境法学思维的特点、方法和一般模式;熟悉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及生态保护法以及国际环境法规范,了解各类规范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运用环境法规范维护合法环境权益和处理环境及资源纠纷的能力;掌握环境法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精神及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环境法律的规定分析和解决环境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环境资源法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使学生了解环境权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使学生掌握自然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和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2学时)第二章环境法概述(2学时)第三章环境法的主要制度(2学时)第四章环境法治(2学时)第五章环境侵权及环境民事责任(3学时)第六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3学时)第七章大气污染防治法(3学时)第八章水污染防治法(3学时)第九章海洋环境保护法(3学时)第十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学时)第十一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3学时)第十二章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2学时)第十三章生物资源保护法(3学时)第十四章非生物资源保护法(3学时)第十五章特定区域环境保护法(3学时)第十六章能源法(3学时)第十七章国际环境法概述(2学时)第十八章国际环境法的渊源(1学时)第十九章国际环境法中的国际组织(1学时)第二十章国际环境责任和国际环境法的实施(2学时)第二十一章国际贸易及环境(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概述”、“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环境污染防治法及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一般理论,而对于其他部分可根据授课对象接受程度而加以取舍。

2.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建立理性地分析环境及资源问题,建议讲课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如环境及资源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的知识及成果。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具体安排见附表)六、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观摩录像、案例重演、案例分析、课题研究。

七、本课程及其它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民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刑法;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民事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等。

八、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主教材:《环境及资源保护法》,周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年。

参考书:1.《环境法总论》,陈慈阳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3年。

2.《环境资源法教程》,蔡守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

3.《可持续发展及环境资源法制建设》,蔡守秋编,中国法制出版社,第一版,2003年。

4.《环境法学》,金瑞林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

5.《环境法新视野》,吕忠梅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

6.《环境哲学概论》,林娅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

第一章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人类及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理解:环境对发展的作用,环境保护的内容。

掌握:环境的定义及分类,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定义及分类,科学发展观及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1.环境及环境问题1-1环境的定义和分类1-2人类及环境的关系1-3环境对发展的作用1-4环境问题的定义及分类2.环境保护2-1环境保护的定义2-2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2-3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可持续发展概述3-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3-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3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4-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4-2科学发展观及环境保护三、重点、难点:重点:环境保护思潮产生及发展。

难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关系。

第二章环境法概述(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环境法的价值。

理解:环境法的特征、环境法的目的、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环境法律关系。

掌握: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体系。

熟练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要点:1.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1-1环境法的概念1-2环境法的特征2.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2-1环境法的目的2-2环境法的价值3.环境法的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3-1环境法的的调整对象3-2环境法律关系4.环境法的体系4-1宪法性规定4-2综合性环境基本法4-3环境保护单行法4-4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4-5环境保护行政法规4-6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4-7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5-1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5-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5-3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原则5-4环境责任原则5-5公众参及原则三、重点、难点:重点:环境法的目的、环境法的体系和环境法基本原则内容。

难点:基本原则具体运用。

第三章环境法的主要制度(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环境法的各项制度产生的背景。

理解:设立环境法各项制度的必要性。

掌握:环境法的各项重要制度的内容。

熟练掌握:环境法的各项重要制度的具体适用。

二、教学要点:1.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1-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2“三同时”制度2.环境行政许可制度2-1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概述2-2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设定及实施2-3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主体2-4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程序3.环境标准及限期治理制度3-1环境标准概述3-2ISO14000概况3-3限期治理4.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制度4-1清洁生产4-2循环经济5.排污收费制度5-1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和作用5-2排污费的征收5-3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后果6.环境事故报告制度6-1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概念和意义6-2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内容三、重点、难点重点:环境法基本法律制度内容的讲解。

难点:各个制度的运用。

第四章环境法治(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我国的环境立法体制,环境管理体制,环境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理解: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环境司法、环境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环境行政执法的内容。

熟练掌握:环境行政程序的内容,环境行政诉讼的内容。

二、教学要点:1.环境立法1-1环境立法的概念1-2我国的环境立法体制2.环境行政2-1环境管理体制2-2环境行政程序2-3环境行政执法3.环境司法3-1环境司法概述3-2环境刑事司法3-3环境民事司法3-4环境行政司法4.环境教育4-1环境教育的性器、内涵及价值4-2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4-3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主要内容三、重点、难点:重点:环境环境行政、环境司法。

难点:环境行政程序、环境行政执法程序、环境行政诉讼程序。

第五章环境侵权及环境民事责任(3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

理解: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二元化归责体系。

掌握:环境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熟练掌握: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

二、教学要点:1.环境侵权1-1环境侵权的概念1-2环境侵权的特征2.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2-1过失责任原则及其调整2-2无过失责任原则在环境法中的适用3.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3-1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3-2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4.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4-1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4-2共同侵权5.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5-1自行协商5-2调解5-3仲裁5-4诉讼三、重点、难点:重点:环境民事责任,包括环境民事责任的归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承担责任的方式及环境侵权的救济。

难点: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3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我国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制度。

理解:我国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

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

熟练掌握: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概念及特征。

二、教学要点:1.环境污染概述1-1环境污染的概念1-2环境污染的类型2.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及主要法律制度2-1我国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2-2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制度三、重点、难点:重点:污染防治的一般理论。

难点:具体制度及法律规定的掌握。

第七章大气污染防治法(3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大气污染概念及危害。

理解: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职责。

掌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熟练掌握:我国防治大气污染主要法律规定。

二、教学要点:1.大气污染防治法概述1-1大气和大气污染的概念1-2大气污染的危害2.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2-1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职责2-2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体制2-3排污单位防治大气污染的义务2-4关于奖励的规定2-5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制度2-6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2-7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三、重点、难点:重点:我国防治大气污染主要法律规定。

难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第八章水污染防治法(3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及危害。

理解:我国防治水污染的基本原则。

掌握: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监督管理体制。

熟练掌握:我国防治大气污染主要法律规定。

二、教学要点:1.水环境污染问题1-1水污染的概念1-2水污染的类型1-3水污染的危害1-4我国水污染现状2.防治水污染立法概述2-1国外水污染防治立法2-2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3.我国防治水污染的法律规定3-1水污染防治的原则3-2各级人民政府在水环境保护中的责任3-3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3-4水环境保护标准制度3-5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3-6水污染防治主要措施3-7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的保护三、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水污染防治主要法律规定。

难点: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监督管理体制。

第九章海洋环境保护法(3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海洋环境污染及其特点。

理解: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

掌握: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主要法律制度。

熟练掌握: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法律规定。

二、教学要点:1.海洋环境污染问题1-1海洋环境1-2海洋环境污染问题1-3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2.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2-1国外和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2-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发展历程2-3海洋环境保护的特点3.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3-1立法目的3-2适用范围3-3水污染的危害3-4关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规定3-5关于防治陆源污染物的规定3-6关于防治海岸工程污染的规定3-7关于防治海洋工程污染的规定3-8关于防治倾废污染的规定3-9关于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的规定3-10关于防治拆船污染的规定4.海域和海岛保护4-1海域保护4-2海岛保护三、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主要法律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