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阳江项目HSE经验反馈及震撼教育培训

2016年阳江项目HSE经验反馈及震撼教育培训


(二)间接原因
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 1.厂房设计与生产工艺布局违法违规。事故车间厂房原设计建设为戊类,而实际使 用应为乙类,导致一层原设计泄爆面积不足,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贯通上下两 层。生产线布臵过密,作业工位排列拥挤,在每层1072.5平方米车间内设臵了16条生产 线,在13米长的生产线上布臵有12个工位,人员密集,造成疏散通道不畅通,加重了人 员伤害。
(三)事故性质
此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三、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加强对现场大型施工脚手架的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保障现场脚手架的稳固性和 可靠性。严格督促按照作业指导书及规范、标准要求搭设、拆除脚手架。严格执行脚手 架验收挂牌制度。 2.切实加强分包安全管理,对分包单位选择、合同签订、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培训、 机具进场检查检验、安全交底、施工过程安全监控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做到合法合规,
(二)间接原因
1.项目部施工员及安全员未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项目实行旁站监控;起吊前未按 要求对作业区域清场。 2.项目部施工技术方案交底不规范。项目部虽然制订了专项技术方案,并进行了交 底,但不能提供该项技术方案的交底记录。 3.协作队伍进场时,项目部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入场安全教育,但效果不明显,未能 有效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4年8月2日7:00时,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的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 二车间员工上班。7:10时,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7:34时,1号除尘器发生
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
然整体呈S扭曲性向冷却塔中心线方向坍塌(即背向附墙壁方向),造成7人死亡、1人
轻伤。
图示:排架倒塌前
图示:排架倒塌后
二、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直接原因
劳务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张某、带班班长袁某违章指挥施工人员违章作业,从地面开
始自下而上采用重锤敲除粘附在架管及扣件上的混凝土浆体,导致部分连接扣件松动,
2016年阳江项目HSE经验反馈及震撼教育培训
适用于2016年复工培训
安全部
目录
1、坍塌事故案例:某火电建设公司威信煤电一体化火电项目“6.8”脚手架坍塌事故
2、高处坠落事故案例:某工程有限公司俄罗斯火电项目“11.22”高处坠落事故 3、起重伤害事故案例:工程有限公司汉孝高铁项目“3.31”起重伤害事故 4、窒息/中毒事故案例:某工程局乌鲁木齐新客站项目“11.27”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 5、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员于20:40分因抢救无效,医生宣布死亡;另一重伤员22:30分完成 手术并送至重症监护室,于7月1日伤愈出院;一名轻伤员诊断为胳膊肌肉拉伤,当时出 院。
事故现场
二、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直接原因
作业人员未按照《某特大桥73#-76#墩跨井南二路连续梁支架拆除专项方案》已经 监理审批)的要求,用手动葫芦将贝雷梁移至起吊位臵,而是直接采用吊车斜拉方式挪 移贝雷梁,导致贝雷梁倾倒。
图示:主厂房钢结构
图示:Г排18至17轴
二、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直接原因
施工人员调整18轴柱和17轴柱之间间隙时,未松开17轴柱梁节点处的定位螺栓,未 对钢梁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致使钢梁因定位螺栓剪断而坠落,未按施工作业指导书要 求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二)间接原因
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将安全带挂在未固定牢固的钢梁上,致使施工人员因 钢梁坠落而发生高空坠落,未按施工作业指导书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现场管理人员对分包项目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施工人员违章作
业。
3.该工程有限公司对投资控股的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制度 执行等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事故性质
此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Βιβλιοθήκη 事故。三、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组织对机械设备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对地基、支撑系 统、钢丝绳、滑轮、吊夹具、安全装臵、作业人员持证、指挥行为、操作行为等情况进 行现场核查。 2.强化对投资控股公司的监督管理,督促设臵安全生产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安 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约束。 3.以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民技工培训为重点,扎实 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危险作业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管理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认真交代 作业程序、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其它注意事项等;危险作业在实施过程中, 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控,督促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作业。
带回宿舍内,由于煤炭未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在不通风的宿舍内积聚,宿舍内人员
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导致中毒死亡。
(二)间接原因
1.培训教育存在漏洞。虽然项目部对工人进行了三级入场安全教育及冬季施工安全
教育,但仍有个别工人对煤气中毒有关知识及预防措施认识不到位。
2.民工宿舍管理存在漏洞。2013年11月26日,工人完成施工任务后,将简易炭炉拿 回宿舍过程中,值班人员未能及时发现。
拆除的正常程序是自上而下进行,若没有电梯,人员不能上去作业,拆下来的架管及扣
件也无法运下来,故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未安排拆除脚手架工作,仅安排电工姜某对 施工电梯电源线路进行维修。但带班人员袁某考虑到架管在施工期间粘附了不少混凝土 ,在拆除架管过程中也需要敲除,于是在取得项目经理张某同意后,改变作业指导书的 要求,带领7名施工人员从0m往上采用重锤敲除粘附在架管及扣件上的混凝土浆体。 10:50时左右,施工人员在离地面十八层,高约20m的脚手架上用重锤敲除粘附在 架管及扣件上的混凝土浆体时,整个施工电梯附着脚手架(还未拆除的,高约100m)突
作,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5.加强对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民技工等教育培训,努 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某工程局乌鲁木齐新客站项目“11.27” 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3年11月27日10:00时,某工程局乌鲁木齐新客站项目工地浇注混凝土,项目工 程部副部长张某通知泵车司机到场施工,电话无人接听。张某就去其宿舍喊人,敲门后
某工程有限公司俄罗斯火电项目 “11.22”高处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4年11月22日凌晨,分包单位某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张某施工小组根据施工计
划,在主厂房钢结构区域进行吊装作业,作业项目为炉后Г排35.17米标高处18至17轴
之间Б2-2顶梁的安装工作。 施工组长张某、吊装工李某两人分别从锅炉梯子和柱子爬梯爬到安装部位,吊装工 李某在18轴柱侧等待对钩,安全带系挂在18至19轴上部钢梁上,施工组长张某骑跨在17 轴与В3排17轴前后相连的П2-29水平梁上进行安装,安全带系挂在С4-1В3排18轴与 17轴之间的水平斜梁上(根据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张某应将安全带的安全扣固定在 安全绳上,或固定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构上,而不能固定在螺栓紧固的钢梁)。施工组 长张某发现18轴柱和17轴柱之间间隙过小,无法从两柱翼缘板里侧镶嵌处进入,便告知 地面的安装工王某用5吨手拉葫芦进行拉拽,迫使17轴柱向16轴处倾斜。11月22日2:04 左右,П2-29梁和ГС4-1水平斜梁突然发生坠落,随后施工组长张某坠落至零米。现 场立即组织将张某送往医院抢救,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确保监控到位。
3.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每个作业项目开工前,必须组织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 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每天上班作业前,施工班组必须组织班组人员进行详细具体 的班前安全交底。
4.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活动的全过程监控,如重大吊装作业、
大型脚手架搭拆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现场生产组织指挥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安 监人员必须严格坚守现场,须安排专责人员进行旁站监督,全过程进行安全监护。
(三)事故性质
此起事故是一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
三、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要加强对各级企业、各级机构的安全监管,认真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无“盲区”。
2.要针对施工现场、宿舍、办公区域等重点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全面排查各类安全 隐患。 3.要制定宿舍管理规定及处罚措施,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无人回应,张某就找人撬开了窗户和门,发现8人已失去知觉且宿舍内有很大的煤气味
道,室内有两个燃烧过煤炭的油漆桶,于是拨打120并通知项目经理王某。120急救中心 于11:00时左右到现场,检查后确认8人已经死亡。
二、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直接原因
8名工人在凌晨完成土方回填配合工作后,违规将施工现场烤火取暖用的废油漆桶
5.加强境外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要建立本单位的境外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境
外项目安全检查计划和方案,并严格实施;研究编制境外工程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妥善处臵境外工程突发事件。
某工程有限公司汉孝高铁项目
“3.31”起重伤害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4年3月31日17:30时左右,某工程有限公司汉孝城际铁路二标项目部承建的某
特大桥73#-76#墩跨井南二路连续梁施工中,在进行75#-76#跨墩梁法支架贝雷梁拆除作
业时,轮式汽车起重机在线路左幅起吊单组贝雷梁时,不慎将本跨剩下相邻的最后3片 贝雷梁撞倒,倾倒的贝雷梁将正在支架上横分配梁上从事作业的3名作业人员压倒,造 成3人受伤。
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于18:00左右将3名伤员送至医院急救,其中一名重伤
脚手架局部变形、架体失稳,发生坍塌。
(二)间接原因
1.劳务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安全法律法规和操作技能存在不足,现场管理混乱。 2.专业分包单位对劳务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现场安全监管、监 督检查不到位,未及时制止、纠正劳务分包单位擅改施工方案、违章作业等违法违规行 为。 3.项目部对分包单位安排未经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未接受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无登 高架设作业资格证的人员上岗作业的违规行为监管、监控不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