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质,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而次生矿物,则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
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矿物的稳定性,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2.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
高岭石:1:1型的晶层结构;蒙脱石:2:1型的晶层结构;伊利石:2:1型的晶层结构。
3.矿物的SiO2/R2O3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判断土壤矿物的风化程度与成土阶段;作为土壤分类的数量指标之一;代表土壤中酸胶基和碱胶基的数量;
4.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高岭石组矿物具有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而蒙脱石组矿物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
主要是因为高岭石组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可以产生键能较强的氢键,极少同晶代替现象,蒙脱石组矿物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晶层间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5.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的含碳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
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物质中主要的化合物组成是类木质素和蛋白质,其次是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
6.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施用有机肥、旱地改成水田、实行绿肥或牧草与作物轮作、免耕和少耕、适当施一些氮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使用等都可提高土壤有机质。
其中,施用有机肥最显著。
7.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它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且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8.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在厌氧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等)作用下形成的,这类细菌必须在潮湿环境下(而且要有适当的温度和pH值)繁殖,只有水田和湿地才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更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
9.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
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土壤特性;植物残体的特性.
10.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生产者占的比例很小(藻类是土壤中唯一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地上部分的植物残体);分解者无论在数量和功能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土壤中主要有哪些生物?请举例说明。
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五个类群。
12.蚯蚓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活化土壤养分;形成大量有机质。
13.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上的重要性是什么?
土壤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量得70%—90%,主要是腐生性种类,少数是自养性的,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活因素,时刻不停的与周围进行着物质交换。
土壤放线菌数量也很大,仅次于细菌,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偏碱性土壤中占的比例更高。
它们以分枝的丝状营养体蔓绕于有机物碎片或土粒表面,扩展于土壤孔隙中。
土壤真菌菌丝比放线菌宽几倍至十几倍。
大多是好气型的,在土壤表层中发育。
一般耐酸性。
土壤中的藻类大多数是单细胞的硅藻或呈丝状的绿藻和裸藻。
多发育于土面或近地面的表土层中。
14土壤水在土壤中有何重要作用?
所有的水只有进入土壤转化为土壤水,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来源;土壤水是土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土壤水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催化剂
15.影响吸湿水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实际土壤分析工作中,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的用途是什么?若某土壤风干土重为50克,吸湿水含量为2.5%,则干土重量为多少克?
土壤吸湿水含量受土壤质地和空气湿度的影响。
粘质土吸附力强,吸湿水含量高,砂质土则吸湿水含量低;空气相对湿度高,吸湿水含量
高,反之则吸湿水含量低。
16.用土水势研究土壤水的优点是什么?土壤水总是中含水多的地方向含水少地方运动,这种说法正确否?为什么?
首先可以作为判断各种土壤水分能态的统一标准和尺度;其次土壤水的数值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统一使用,把土水势、根水势、叶水势等统一比较,判断它们之间水流的方向、速度和土壤水有效性;对土壤水的研究还能提供一些精确的土壤水分状况测定手段。
水总是由土水势值大向土水势值小处流动;吸力同样用于判断土壤水的流向;土壤水总是有自吸力低处向吸力高处流动的趋势。
17.冻后聚墒和夜潮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白天土壤表层被晒干,夜间降温,底土温度高于表土,因此水汽由底土向表土移动,遇冷便凝结,使得白天晒干的表土又恢复潮湿。
18.在农业生产上,一次灌足比分次灌好,为什么?
19.土壤空气的组成有何特点?
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
20.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土壤的通气状况,对土壤中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微生物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嫌气性微生物占优势,有机质以嫌气分解为主,不但分解速度慢,释放有效养分少,而且还形成一些对作物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低价铁锰和有机酸等。
如果土壤通气过强,则好气性微生物占绝对优势,有机质分解强烈,影响土壤有机质的适当积累。
所以,土壤的通气状况,确实是即影响作物生长,又影响土壤肥力。
21.土壤Eh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的Eh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比,而后者又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氧化压或溶解态氧的浓度,这就直接与土壤通气性相联系。
因此Eh可以做为土壤通气性的指标,它指示土壤溶液中氧压的高低,反映土壤通气排水状况。
22.如何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调节土壤水分含量;改良土壤结构;通过各种耕作手段来调节土壤通性。
23.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斗争的统一?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
它们之间通过土壤相互连结在一起。
24.试分析五大成土因素之间相互关系?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起着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土因素的变化制约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5.母质因素会影响土壤的哪些性质?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成土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情况有所不同,质地、矿物组成也与母质密切相关。
26.为什么说没有生物的发展,就没有土壤的形成?
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把大量的太阳能引进成土过程,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表层富集,形成腐殖质层,使土壤具备肥力特性,推动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所以说没有生物的发展,就没有土壤的形成。
27. 砂土和粘土的生产性状有何不同,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砂质土壤主要特性:砂粒大于50%;通气透水;养分少,不保水肥;易耕;温度变化快,暖性土;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质土壤主要特性:粘高于30%;
通气透水不良;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
升温慢,冷性土;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适合于禾谷类作物。
28.为什么说粒状——团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不同大水的孔隙共存且搭配得当,使水气协调;是很好的养分保存和供应场所,并且能较好地协调快速而持久地供应;既能较好地接受降水,蓄积水份、减少土壤冲刷,又能使土壤水分蒸发减慢,从而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水气协调的土壤土温也比较稳定即(大小空隙兼备;
水汽矛盾协调;保肥供肥协调;易于耕作)。
增施有机肥料;实行合理轮作;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石膏;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盐碱土电流改良。
29.什么叫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有哪些主要类型?
由人类的活动向土壤添加有害物质,此时土壤即受到了污染。
另一种是以特定的参照数据来加以判断的,如以土壤背景值加二倍标准差为临界值,如超过此值,则认为该土壤已被污染。
第三种定义是不但要看含量的增加,还要看后果,即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此时才能被称为污染。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30.防治土壤污染的原则和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