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
21. 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含水量的百分数。
22. 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简称吸力。
2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表示土壤水分基质势与含水率的关系,目 前尚不能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从理论上分析得出,通常是用原 状土样测定其在不同水吸力(或基质势)下的相应含水率后绘 制出来的。
32. 生物小循环:是生物学过程,每一轮循环时间短,范围小。
33.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或1h㎡)中一定厚度土层 有机碳的数量。
34.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微生物在好气条件下将氨氧化为硝酸或亚 硝酸,或者是有微生物导致的氧化态氮增多的过程,自养和异 养生物均可参与此过程。
35. 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包括生物的和化学的反硝化 作用,但生物反硝化作用是主要的。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在厌氧 条件下,邮件性好样的异氧微生物利用同一个呼吸电子传递系 统,以NO3-作为电子受体,将其逐步还原成N2的硝酸盐异化过 程。化学反硝化作用是NO3-或NO2-被化学还原剂还原为N2或氮 氧化物的过程。
11、按肥力发生演变过程,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自然肥力_、_ 人工肥力___。
12、地球表层系统是由_水圈_、_大气圈_、_ _生物圈_、_岩 石圈_、_土壤圈_等五大圈层构成。
13、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土壤矿物质_和_土壤有机质_两部分组 成。其中_土壤矿物质_是土壤固相部分的主体。
14、国际制粘粒粒径为 <0.002 mm,卡庆斯基制粘粒粒径 <0.001mm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 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 D )。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 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 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 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 壤的烘干重
1、 填空题
1、土壤有机碳的形态包括 固体形态 、 生物形态 、溶解态。
2、土壤无机磷素分 水溶态 、 吸附态 态 形态。
、 固体矿物形
3、土壤中硫的形态分 无机态硫 、 有机态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量硫
。
4、土壤磷的迁移转化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如有机 磷的矿化、
无机磷的生物固定、有效磷的固定和难溶性磷的释放过程。
30、土水势一般为 负 值,土壤水吸力一般为_正_值。
31、一般来说,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 增加 ,O2含量 减少 。
32、农业生产上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主要通过调节土壤 水 状况。
33、粘土矿物晶格内发生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得电荷为 负 电荷 ,它不受介质pH的影响。
34、土壤中游离氧化铁一般带正电荷,主要吸附 阴 离子。
21、土壤腐殖物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胡敏酸_、_富啡酸 _、_胡敏素__。
22、土壤微生物最适宜活动要求有机物质的C/N比为_ 20/1~25/1_。
23、土壤腐殖质一般带_负_电荷,主要吸附土壤中的__阳__离 子。
24、土壤结构体按形态分为 板状 、 柱状 、 棱柱状 、 块状 、 球状 。
13. 土壤电荷:无机胶体用过胶体基面的断键或同晶置换作用而产生 的电荷。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14. 土壤有机质:使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5. 矿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0g/kg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16. 矿质化过程: 是指土壤动、植物残体及腐殖质物质,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3.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 与4℃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4.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溶液在一定的pH值时,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 阳离子的最大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即CEC)。每千克土壤中所 含全部阳离子的总量。
5.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
6. 土壤凋萎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 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15、土粒分级制一般把土粒划分为 石块和石砾、 沙粒 、 黏粒 、 粉粒 四级
16、土壤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 细菌 。
17、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呈__正__相关关系。
18、土壤学上,一般把耕层有机质含量_200g/Kg以上_的土 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 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 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24. 质量含水量:即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土壤质量 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00/干土质量
25. 容积含水量:即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
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无 ×100
量纲。
土壤容积含水量(%)
_
土壤质量含水量(%)/水密度
(1g/cm2)
 ̄ 烘干土重(100g)/容量(g/cm3)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A. 最终产物只有H2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 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29.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即土 壤地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30. 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是山地土壤随海拔高 度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是在水平地带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1. 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融与搬运、堆 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 环。
36. PCBs:多氯联苯是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 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
37. 多环芳烃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是一类广 泛存在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也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致癌 物。
38.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 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 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 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正态分布 其背景值数值用 算术平均值(X)和算术标准
差(S)表示,其范围为:X+-S 表示;如果呈 对数正态分布 , 则用 几何平均值(M)和几何标准差(D)表示,其范围 为:M×÷D表示。
(over)
三、选择题
1、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是( A B C )
A 具有一定通透性B 具有一定蓄水性 C具有一定胶体性质 D 具有 肥力
= 土壤质量含水量(%)容量
26. 盐基饱和度(或BS):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 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27. 潜性酸:是与固相有关的土壤全部滴定酸,其大小等于土壤非交 换性酸和交换酸之总和。
28. 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 换而不被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被称为同晶置换。
6、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 式
7、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 、 化学修复 和 生物修复 。
8、土壤的本质特征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疏松多孔 体。
9、土壤固体土粒组成包括_矿物质_、_土壤有机质_,其中_矿 物质_是土壤的主体。
10、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__水__、___肥__、___气___、 ____热____。
25、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吸湿水、 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6、毛管水可分为 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
27、土壤有效水上限为 田间持水量 ,下限为 土壤萎蔫系数 。
28、测定土壤水分的重量百分率计算时,分母指的是 干土质 量。
29、土水势包括 基质势 、 压力势、 溶质势、 重力势 等分势。
39、土壤形成因素包括 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形
、 时间 、
人类活动的影响
。
40、一种土壤类型通常是由一系列不同成土过程作用而形成 的,其中任何土壤都必须经历以下三个成土过程,包括 原始 成土过程 、 有机质积累过程 和 粘化过程。
41、土壤背景值测定过程中,作为代表性的背景值数据是根据 分析值的概率分布类型来计算和表示的,如果分析结果呈
2、下列属于运积母质的是( A C D )。
A 冲积母质 B 残积母质 C 黄土母质 D 洪积母质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 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 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 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2.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以土壤微生物 为主导的各种作用综合影响下,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在土 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 CO2、H2O和能量;所含N、P、和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 后,式方程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 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 的过程.
35、土壤胶体吸附阳离子的数量及牢固程度主要决定于负电荷 的 数量 、 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