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哈佛家训》有感10篇读《哈佛家训》有感10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读《哈佛家训》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哈佛家训》有感1《哈佛家训》的第十三章《乐观——阳光一样的心态》中有这样的句子:乐观是成功的伴侣,是我们以一种合理而快乐的方式来学习、工作和生活。
乐观就是阳光的心态。
是智慧的行为。
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认为:心态决定了你的行为,拥有好的心态,对于做人做事都有帮助。
我记得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过:“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是一种强硬的人生,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实际上,乐观的心态来源于心中对生活的希望。
一个人只要有希望,就容易变得乐观。
希望也是乐观心态的源泉。
由这句话我想到了我的经历。
我所带的初三十三班已经经历了三个春秋,这三年里,班级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班级到学年的优秀班级。
个中滋味只能是自己体会。
尤其对于我来说,原来所教的班级都是重点班,突然间让我接这样的班级,我真的有些束手无策了。
经历了一番痛苦犹豫过后,我决心改变他们。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啊。
初一的他们,学习习惯不好,素质差,我就从抓习惯开始,起早贪黑的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当我看到学生们能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了,我的心豁然开朗了。
他们也不是不可救药,他们还是能改变的。
我改变了我的内心,不再一味的埋怨学生,不再认为他们是一潭死水了,然后我就从培养责任入手,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入手。
我制定了班训:“尽管我们班级不是最优秀的班级,但我们一定要成为最努力的班级。
”就是在这样的班训感召下,我完成了班级由学年第十一名到第二名的蜕变。
这是一个奇迹,是我用阳光的积极地心态战胜了我的消极心态,让我看到了希望。
班级习惯养成了,拥有了集体主义观念,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学年的前列,年年都被评为示范班级,这怎能不是一个奇迹呢?记得我们的班歌《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一起努力,我们永远珍惜,成长的岁月里,我们是团结的集体。
就是在这样的班歌鼓舞下我们一起走向了辉煌。
一个人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要学会用阳光般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因为阳光心态会让你开心,它会催你奋进,因为它会让你忘掉烦恼和忧愁。
当你遇到困难时,它会给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它会让你的头脑更加理性。
进入初三以来,学生的叛逆期也来到了,面对他们的由好变坏,我一度的不理解,难道青春期就会让人有这么大的改变吗?我消沉了一段时间,我不想教他们了,我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然而阳光心态让我对他们没有失去希望。
我相信:心若向阳,一定会春暖花开。
我从那些差生入手,让他们每天完成作业,让集体主义观念重新回到他们的头脑中,于是班级从动荡中正在慢慢的恢复当中。
《哈佛家训》给予我们很多处事哲学,做人做事的道理。
更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阳光心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做人做事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班级我要以阳光心态来看待,对学生我更要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要使别人充满阳光,教师首先应该充满阳光,我坚信这一点:心若向阳,就会春暖花开!读《哈佛家训》有感2读《哈佛家训》有感作文而这个雨天,我却什么也不敢想,头上还沾这粒粒水珠,真想雨水可以冲淡这几天的回忆?故事是讲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一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跟钉子。
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的钉子逐渐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定钉子要容易的多。
终于有一天,一跟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调一跟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篱笆上的钉子全部拔光了。
然而孩子没想到的是,篱笆上的钉空,却孤零零的挂在篱笆上,这些洞已经永远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最后爸爸告诉儿子“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会在她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看到这里,我震撼了。
我仿佛看见历历在目的钉空。
我想起,每一次向孩子发完脾气,总要向孩子再说上几句,“本来我可以不急的,是你不听话。
”记得在女儿学龄前的时候,有一次,我又向往常一样因为女儿不认真练琴对她大发雷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辛劳,使我不能控制自己,歇斯底里大喊着,指着她大声的呵斥着。
发泄完,我发现孩子惊恐的蜷缩在一旁,无助的泪水像断线一样流下来,我的心突然一阵紧缩,抱过孩子说:“对不起,妈妈错了”。
孩子看了我一眼,那么幼小的她居然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说:“算了,每一次你发完脾气就这样。
”我当时还被她的话逗笑了。
我以为孩子懂事了,就如释重负的继续作家务。
今天我看到这篇文章,才突然感到那篱笆上的钉空是何等的醒目。
坏脾气真像一把双刃剑,她在伤害别人的同事,也在伤害自己。
这本书原是我教育孩子用的,我也向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总认为孩子应当这样或是那样做,我们自己却是背道而驰。
我联想到,家庭中自己的自以为是,给爱人、孩子多少钉空。
工作,朋友交往中,我也一贯以自己直来直去,不掩饰而自豪。
有时工作紧张、心情不好的时候,都痛快淋漓的发泄,这些又给我的同事、朋友留下多少钉空呢。
同事、朋友、家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财富。
他们总是随时倾听我的忧伤、委屈和不满,而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放纵自己的情绪,伤害是会留下痕迹的。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修养的一个方面也体现在情绪的控制、对他人的理解和善待。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应当用阳光的笑脸和心态去面对,生活也会对我们充满笑脸和阳光。
读《哈佛家训》有感3最近我阅读了《哈佛家训》这本书。
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它给予了我许多人生的启示。
《哈佛家训》以品性、梦想、真爱、成功等十个章节,精心收录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阐述了人生的大道理,启迪我们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引导我们从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让身陷绝境的人看到希望,让自暴自弃的人重新树立起自信。
这本书告诉我们:高尚的思想、优良的操行、责任感等品德的修为对取得成功是多么的重要!书中有一篇《名著从一页纸开始》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美国青年哈里爱上了写作,但总写不好。
他认为要等灵感来了才能写出优秀作品,所以每天总在等待“情绪来了”。
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后来,他认识到到想要实现目标,必须坚持,鸿篇巨著是从一页一页写出来的。
经过12年的努力,他写出了经典名著《根》,并荣获“普利策奖”。
读《哈佛家训》有感4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读美国威廉、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这本书。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这种教育故事对我们的心灵有很好的感化作用。
例《被拆两次的亭子》这个故事,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小农场的场主。
有一天,父亲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旧了,就安排工人准备将它拆掉。
福克斯对怎样拆除亭子很感兴趣,父亲答应等他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把这座亭子拆除。
可是他走后,父亲让工人们很快把亭子拆掉了。
等福克斯放假回来,发现亭子已经不见了,整天闷闷不乐。
父亲惊异地看着儿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为了兑现诺言,父亲重新找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样子再原来的地方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父亲找来福克斯,当着他的面把亭子又拆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一座亭子拆掉两次,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心里重新建起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诚信的信念。
诚信应该筑入每个人的心里,因为它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这个故事,讲的是乡村邮递员希瓦勒被一块石头绊倒以后,就萌生出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是多么美妙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希瓦勒在发后的二十年里,他没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像来构筑自己的城堡。
终于有一天,希瓦勒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他的梦想城堡。
现在这座城堡已成为法国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叫“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
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它垂涎三尺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在泥土之中,因为,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这本书以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和觉悟十个章节辑录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每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名人成功的艰辛与困难,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给我们思维以启迪,引导我们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同时这些故事为我们带来生命的祝福,带来阳光和水,带来像彩虹一样灿烂的未来。
读《哈佛家训》有感5最近,我读了博文主编的《哈佛家训》,“家训”顾名思义是教育人的。
这本书汇集了哈佛大学300年最顶级的教育理念和哈佛家训精华,从人生哲理、优秀品质、杰出本领、人性弱点,以及哈佛家训等多个角度,充分诠释了哈佛大学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和哈佛家训的要旨,触及了人生中最朴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并挖掘出成长路上最丰富的成功内涵来为成功为社会精英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数《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中的《真正要学习的是学习方法》和《能力比知识重要》了,它们让我颇有感触。
歌德说过:“真正的学者知道怎样从已知引出未知,并且逐步接近于大师。
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在于必须学习如何学习。
”而学习不能死学,要灵活掌握学习方法。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前低年级时,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但随着年级的增长,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而原因就是因为课本上的好多知识我都是“死”背“死”抄,一单元学过去后就基本忘了。
等考试了,救灾去看去背,可最后,一个也没记住。
考试只能考几十分。
现在想起来,我就惭愧。
而读了这篇后,我学习上开始注意学习方法的改进,不“死”背“死”抄,而是抓重点要点,从理解入手……现在成绩也一点一点地上去了。
我为此很高兴。
在《能力比知识重要》中说,在掌握学习方法,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生存下来,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书中还举了个很明显的事例。
一名大学教授在乘船时间船夫会不会数学。
船夫说不会。
教授摇了摇头,他认为船夫失去了了人生的2/6。
而当快要下雨时,船夫问教授会不会游泳,教授也说不会。
船夫摇了摇头,因为教授将失去全部的人生。
是啊,没有能力,有知识有什么用呢?到明白过来,那就一切都晚了。
《哈佛家训》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生命的价值、时间的宝贵、学习的原因、人生的价值……而这些都往往是被我们忽略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吧这些错误找出来并去改正它。
读《哈佛家训》有感6这个寒假,我读了《哈佛家训》这本书。
里面有一个个小故事,令我受益匪浅。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篇《五分钟造就一生》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