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002]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002]

《木兰诗》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木兰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吗?如:武则天、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刘胡兰、江姐、杨开慧、任长霞、居里夫人、希拉里[美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第一夫人,2008年12月1日,美国总统当选人奥巴马提名希拉里出任美国国务卿,并于2009年1月21日正式就职。

2000年2月,尚未离开白宫的希拉里宣布竞选纽约州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谋求公职的第一夫人。

同年11月7日,她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2006年,她获得连任。

在2008年美国总统民主党党内预选期间,希拉里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曾一度领先奥巴马,但最终以失利告终]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谓:铁腕夫人,令世界折服的“铁娘子”;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黑人等在《水浒传》中,巾帼指的是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文学常识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2、《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3、“巾帼”由来: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

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

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

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三、读文章,疏通文意1、需要注意的字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2、多形式朗读①全班齐读,与对子班比速度;②学生分组速进行读比赛。

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③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四、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疏通诗篇大意。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组内合作。

疑难处班里解决。

补充知识----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

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备的意义,增加语句的内涵。

如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时汉时的明月,秦时汉时的关”;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是说在清风明月半夜里别枝惊鹊,在清风明月半夜里鸣蝉。

本文中哪里采用了这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句串讲。

适时补充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二、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合作探究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明确: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明确: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

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4、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参考: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

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

诗中对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明确:诗中对木兰从军的准备以及还朝辞官、回家与亲人团聚写得详细,对战场写得简略。

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表现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

这样写使主题更加突出。

【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二、细节研讨1、品读探究:(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1)并不繁琐。

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

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对木兰的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7)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

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六、体验交流互动释疑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练习。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七、师总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八、拓展延伸,练习巩固(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同步练练习(3)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板书设计:木兰诗南北朝民歌故事情节: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深明大义巾木果敢坚强帼兰英勇善战诗不慕名利英谨慎机敏雄九、课内检测:1.给加横线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戎机()金柝()著( ) 傍地走()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中的“,”一句诗文。

⑨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5.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6.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