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39期)
Total No .339
收稿日期:2012—12—21
作者简介:姚迪(1988—),女,辽宁大连人。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法。
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姚
迪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分为本土汉语教学和非汉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而非汉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针对非汉语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不足等学习的不利因素,总结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非汉语环境;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素质;能力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095—0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
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尤其是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以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不仅表现在国内外汉语学习者的大幅度增长和海外孔子学院的筹备建设,更表现为中国政府在发展汉语国际工作中的强大力度。
面对世界各国来华以及各国当地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现状却远远落后于学习者的速度,教师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关系到国际汉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而国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培养就成了一个比较关注的群体。
要探讨国外汉语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首先应该了解汉语环境中的语言学习与非汉语环境中的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汉语环境下与非汉语环境下的语言学习特点的不同
(一)理解及运用不同
众所周知,
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过程就是用已学会的词语,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色彩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想表达的新的情境中。
众所周知,汉语有着一词多义的特点,每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中都具有不同的意思。
而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情
境中,
又表达了不同的色彩。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你真讨厌。
看起来这句话的语法结构非常简单,我们
只需要解释清楚“讨厌”的含义就可以了,但如果我
们告诉外国汉语学习者“讨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
思,或者说将其中的“真”换成“好”,变成“你好讨厌”,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思,而且表达了一种亲昵
的情感,他们就会不知其所以然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在中国大陆学习汉语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会听到一个人对行为不端的人说:你真讨厌。
听到朋友之间开玩笑也说:你真讨厌。
也会听到情侣间说:你好讨厌。
看到这些,久而久之,再加上周围中国朋友的讲解,他们就会明白这句话中的不同情感,并在以后类似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而在非汉语环境下的学生,他们则没有这种条件,因此,即使教师再生动地进行描述,学生也只是自己想象情景,即使碰到同样的环境,他们自己想象的抽象概念也无法转化,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
(二)学习动力不同
语言是一种工具,而工具就是用来运用的。
语言这种工具就是用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外国学生到了中国以后,他们都面临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
因此,他们必然要和能给他们提供方便的中国人发生语言关系。
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只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这就迫使这些留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当然,在最初阶段,留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意思的同时,还可通过身体语言帮助
别人理解他们的意思。
但身体语言毕竟有限,因此,要想毫无障碍地表达意思,语言成了唯一、也是最好
的工具。
这种环境迫使留学生必须要自觉刻苦地学
5
9
习汉语。
相反的,在非汉语环境下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明确,有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多半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有的例如华裔子女,他们的父母因为爱国,因此让他们学习汉语以达到“认祖归宗”的目的,而孩子本身并没有学习汉语的兴趣,他们觉得在国外用不到汉语。
因此,这些人在汉语学习上欠缺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汉语的学习也是蜻蜓点水。
二、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课本,比如在学习新内容时,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和讲解其中的关键词语。
通过大量的例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
或者可以找出这个词语的同义词,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让学生分清哪些词语可以进行替换,其意思并不改变,而哪些词语尽管意思相同却不能相互替换。
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次朗读,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使学生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有更敏捷的反应。
在海外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及中国国情等,全面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中国的认识。
另一方面,通过和学生所处地区的文化比较,找出其中与汉语相通或相似的文化点,利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把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1]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汉语环境下的学习者由于欠缺汉语沟通和锻炼,因此,很容易丧失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兴趣作为汉语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师不但要为全体学生制定总体的教学计划,还要“因材施教”。
同时,对于学生应该“该鼓励则鼓励”。
在保证课堂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应该多做游戏,多组织活动,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三、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提高的自身素质
(一)加强国际意识,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海外的中国对外汉语教师出国之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应该有“国际意识”,平等待人,自尊自重,体现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做到举止得体,行为优雅。
(二)尊重各国文化,批判性地“拿来”
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尊重、理解他国文化,同时也要具有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提高专业能力素养
通晓本学科的内容、理论和概念,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一般知识。
[3]在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更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愉快地与学生沟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由于汉语环境下与非汉语环境下学习者的特点不同,因此,要求海外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做一名能够把中国文化精神带到世界的对外汉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吕必松.汉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3).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国家汉办编印,1996.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7.
[4]肖祥忠.对外汉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合理化浅谈[J].教育评论,1997(2).
[5]计道宏.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浅议[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3).
[6]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