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材料基础知识
一.../../../Users/zxf/Documents/WIN95Desktop新建文件夹%22l - D1jm常用
我们常见的普通纸张是由植物纤维和辅料组成的。
其原料诸如木材、芦苇、竹子、蔗渣、稻草、麦秸、树皮、棉麻等。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适应特殊用途,逐渐生产了非植物纤维的特殊纸。
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丙烯合成纸,使现代纸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今天主要是讲印刷方面纸张。
1、植物纤维
纤维通常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从木材类植物体中提取的。
在造纸上,提取纤维的过程称为制浆,其产品就是纸浆。
纸浆是造纸的基本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残留的木素及残留的其他杂质等。
纸张中的植物纤维,主要是指纤维素、半纤维素。
2、辅料
纸张的辅料主要是指填料、胶料和染料等。
纸浆虽是造纸原料,但如果直接用纸浆造纸,得到的产品达不到使用要求。
因此,需经过打浆处理,并在打浆过程中添加辅料,以提高和改善成纸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使其符合使用要求,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1)填料:在纸浆中加入适量的粉末状白土粉、滑石粉,用以提高成纸的不透明性、平滑度,改善其白度与弹性,减少吸湿性,并使其尺寸保持相对稳定性。
2)胶料:加填料只能起到填塞纤维间的空隙的作用,用施胶则起着堵塞纤维间的毛细管作用或使纸面生成胶膜。
通过不同的施胶处理,可以提高成纸的抗水性、增加纸的机械强度等。
在抄造印刷纸时,一般常用松香和硫酸铝溶液作为胶料,使之被纤维吸附沉淀下来,当湿纸页烘干时,表面胶粒便熔为一层微薄的胶膜。
3)染料:在通常情况下,不论是制造白色或有色纸张,都需要对浆料进行调色或染色处理。
在制造白色纸张时,为了对已漂白的纸浆调色,一般在浆中加入微量的补色染料或荧光增白剂,使纸张对光的反射增加,显的更白,达到所要求的色泽或增加外观的美感。
对纸浆进行漂白、调色或增白等所用的材料,统称为色料。
二.
纸张的质量对印刷过程中的操作和印品的的质量影响极大。
了解纸张的质量状况或基本性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地说,纸张的基本性质,是外在和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它是通过对纸张的外在质量和理化性质的检验获得的。
1、外观质量
纸张能由感官检验的外在质量,一般统称为纸张的外观质量。
在造纸上,通常是指外观纸病。
外观纸病直接影响着印刷效果,严重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外观纸病与纸张的某些物理性质相关。
1)均匀度。
均匀度是指纸张中的纤维分布及其纵横间交织、厚薄的均一性质。
迎光检看纸张,如有明暗、程度不一的透光或透明点时,则表明纸张厚薄不均、纤维交织不匀、结构状况不良。
外观上出现透光或透明点,往往使所印图文的实地不平服、印迹墨色深浅不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印刷效果。
严重时,经压印就会造成孔眼或窟窿,特别是在装有光电控制系统的高速印刷机上,常会导致自动停机,影响印刷效率。
2)洁净度。
洁净度是指纸张表面的洁净程度,一般地说,白色纸张是洁白无瑕的。
平看或斜看纸张,如发现有色泽明暗、反光不一的斑点,或与纸张颜色不一的尘埃时,表明纸面不洁净。
3)平整度。
平整度是指纸张平服、匀整的程度。
一般地说,纸张表面应平服无痕、没有疙瘩的。
平看或手摸纸张,如果发现折子、绉纹或有纤维束、疙瘩等凹凸不平现象时,则表明纸面不平整。
无论上述那种纸病,都不能用于印刷。
有时虽然没有上述纸病,只是平服性稍差,但在堆垛后也会造成垛的高低误差。
一般地说,当纸垛的高低误差达10%时,就会影响正常输纸、印刷和堆积。
2、纸张性质
1)规格及偏斜度。
平板纸指纸张的长和宽,卷装纸指纸张的幅宽.通常所说的2开纸是指将纸张的长边从中间分切,如将分切后的纸张再分切就称为4开,以此类推.
偏斜度是指平板纸的长边(或短边)与其相应的矩形的长边(或短边)偏差的最大值。
纸张出现偏斜,则造成尺寸局部不足或过量。
在印刷前对原纸的四边都需切边修整(如表A-1所列),但如遇尺寸不足时,则不符合作用要求。
对已经切成光边的纸张,通常也需测定其偏斜度,以保证套印精度。
偏斜度的测定,一般视纸张厚度而定。
通常将纸张按长边(或短边)对折重合,或将两张正反重叠测量,其结果以偏差的毫米数表示,计算准确至1mm。
2)厚度。
厚度是指纸张的厚薄程度。
纸张的厚度应该均匀一致,如出现不均匀时,则其印刷效果必然产生明显的差异。
纸张的厚度,通常采用自动厚度计或普通厚度计来测定。
3)尘埃度。
尘埃度是指纸张表面存在着与纸色不一的黑色和非黑色的斑点。
它和外观纸病中所指的大量和比较密集的尘埃有所区别,是以1m2面积内所有的尘埃个数表示的。
在印刷上,对于尘埃度的限制,主要视印刷品的要求而定。
如印刷肖像、地图时,都不许有大尘埃和黑色尘埃。
纸张的尘埃度通常在尘埃度测定台上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