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提高)

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提高)


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V正=V逆
C.P.T
平衡状态
不平衡状态
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根本原因:V 正、V 逆发生改变,导致 V 正≠V 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 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 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 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HCl+HClO,光
照发生:
,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l2 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符合上述原理。B 项存在平衡:H2+I2(g) 2HI,加压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 解释,加压颜色变深是由于 I2 的浓度增大。C 项,2FeCl3+Fe=3FeCl2,不是可逆反应,不存 在平衡。D 项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反应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②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或气体体积数)相等: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 不移动。 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H>0)方向移动;降低温度, 平衡向放热反应(△H<0)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不 移动。
体积增加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⑥正确。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化学平衡移动 练一练 6】 【变式 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

A.恒温恒压时充入氨气
B.恒温恒容时充入氮气
C.恒温恒容时充入氦气
D.恒温恒压时充入氦气
【答案】C
【解析】A 项,恒温恒压时充入氨气平衡左移; B 项,恒温恒容时充入氮气,氮气浓

定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积 ↓ ↓ V 正<V 逆 ←

减压)
分离出 NH3(降低 NH3 浓度)
↓ ↓ V 正>V 逆 →

使用(正)催化剂
↑ ↑ V 正=V 逆 —

注:“↑”表示增大,“↓”表示降低,“—”表示不变
2、对于可逆反应 H2(g)+ I2(g)
2H I(g) △H<0 已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进行如下分析:
1、对于可逆反应 N2+3H2
2NH3 ;△H<0, 已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进行如下分析:
V 正 V 逆 二者关系 移动方向 N2 转化率
缩小容积(即加压)
↑ ↑ V 正>V 逆 →

2
升温
↑ ↑ V 正<V 逆 ←

定 V 充入 N2(N2 浓度增大)
↑ ↑ V 正>V 逆 →

定 V 充入惰性气体(浓度均不变) — — V 正=V 逆 —
当 V 正>V 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 V 正<V 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 V 正=V 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
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①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 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总结升华】只有存在平衡的移动问题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举一反三:
【变式 1】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的水解程度增大
B.加催化剂,使 N2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
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 SO2 和 O2 反应生成 SO3 【答案】B
高考总复习 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 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 v 正和 v 逆 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 v 正'=v 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 v 正'≠v 正,v 逆'≠v 逆。
③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 体系的压强为 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 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 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 p~2p 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 50℃, 现升温到 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 50℃ ~100℃。
反应,所以加压条件下右移,有利于 SO3 生成。
【变式 2】下列事实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工业上生产硫酸,SO2 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
C.高压对合成氨有利
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4
【答案】C 类型二:改变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SO3 (g)为放热反应,其实验数据如下:
压强 转化率 温度
0.1 MPa
不同条件下 SO2 的转化率
0.5 MPa
1 MPa
5 MPa
10 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4.9
94.9
97.7
98.3
(1)应选用的温度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1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等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
B.恒压、充入 HI(g),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恒容、充入 HI(g),正反应速率减小
D.恒容、充入 H2,I2 的浓度降低 【答案】C
【解析】A 项,平衡不移动,压缩,I2 浓度变大,颜色加深;B 项,充入气体,恒压,
体积变大,前两物质的浓度变小,速率变小;C 项,恒容、充入 HI(g),正反应速率逐渐增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生成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
增大体系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减小,但比原来大
减小体系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体积压强增大,但比原来小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降低,但比原来高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升高,但比原来低
考点四、外因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比较:
V 正 V 逆 二者关系 移动方向 H2 转化率
缩小容积(即加压)
↑ ↑ V 正=V 逆 —

升温
↑ ↑ V 正<V 逆 ←

定 V 充入 H2(H2 浓度增大)
↑ ↑ V 正>V 逆 →

定 V 充入惰性气体(浓度均不变) — — V 正=V 逆 —

定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积 ↓ ↓ V 正=V 逆 —

减压)
分离出 H I(g)(降低 H I 浓度)
↓ ↓ V 正>V 逆 →

注:“↑”表示增大,“↓”表示降低,“—”表示不变 要点诠释:上表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对比分析,但在解题时还须灵活应用。如观察上表,还可 以得出以下规律:
①改变一个影响因素,v 正、v 逆的变化不可能是一个增大,另一个减小的,二者的变化 趋势是相同的,只是变化大小不一样(催化剂情况除外);
时,通入惰性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错;增加 CO 浓度,平衡逆
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降低,③错;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减压时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④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
态,⑤错;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向气体
②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 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 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充入惰性气体 容器容积增大,体系的分压减小—→各组分的浓度同等倍
数减小
体积不变的反应 体积改变的反应
平衡不移动。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典型例题】 类型一: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一些生产、生活、实验现象 【高清课堂:化学平衡移动 练一练 1】
例 1.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H2、I2、HI 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氯化铁溶液加铁粉振荡后颜色变浅 D.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催化氧化 【答案】A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A 项存在平衡:Cl2+H2O
小结: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果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仅”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