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先进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精)
先进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精)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无宏观缺陷水泥 高致密水泥基均匀体系 活性粉末混凝土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自密实混凝土
无宏观缺陷水泥基复合材料
无宏观缺陷水泥(Macro Defect Free,简称MDF)是20世 纪80年代初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实验室的Bitchall和牛津大学 的Howard发明的。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ECC弯曲试验及多缝开裂示意图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a)配筋普通混凝土构件;(b)配筋ECC构件
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 一种浇注时不需要振捣,仅通过自重即能充满配筋密集的 模版,并且保持良好匀质性的混凝土。这种新型混凝土是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冈村甫于80年代末开发的。 工艺路线:通过对外加剂、凝胶材料、粗细骨料的选择和 配合比的设计,使混凝土拌合物屈服值减小且又具有足够 的塑性粘度,不离析、不泌水,在不用或基本不用振捣的 成型条件下,能充分填充所有空隙,形成密实而均匀混凝 土结构的一种高性能混凝土。
工艺路线:将水泥加少量的水、水溶性聚合物、甘油经高 效剪切搅拌后,在较低的温度下压制成型,得到一种抗压 强度可达到200MPa,抗折强度可达到60-70MPa的新型水 泥基材料。
无宏观缺陷水泥基复合材料
高致密水泥基均匀体系
高致密水泥基均匀体系(Densitif ied system contain ing homogeneously arranged u ltrafine particles,DSP)是丹麦A alborg波特兰水泥混凝土实验室的Bache等在20世纪70年代 末首先研制出来的一种水泥基高强材料。 工艺路线:DSP材料是由70~80%水泥、20~30%平均粒 径比水泥小1~2个数量级的超细材料、高效减水剂和水组 成的。其制品的抗压强度也可达到300MPa以上。
活性粉末混凝土
不同材料的断裂能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ECC)是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级土木工程 材料研究实验室研制的。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强韧性的乱 向分布短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工艺路线:以水泥、矿物掺合料以及平均粒径不大于0.15 mm 的石英砂作为基体,用PE 纤维( 聚乙烯纤维) 或 PVA 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做增强材料,在纤维体积掺量 为2% 左右的情况下,其极限拉应变能达到3% 以上,具有 明显的应变硬化特性及多缝开裂现象。
复合材料
定义:现代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在物理和化学上 不同的物质组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它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 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复合材料的特点之一是 不仅保持原组分的部分优点,而且产生原组分所不具备的 新性能;特点之二是它的可设计性,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 各组分分布的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使原组分材料的 优点互相补充,同时利用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使之出现新 的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先进水泥基材料的 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
发展过程:古代-近代-先进复合材料 天然复合材料 -竹、贝壳,树木和竹子: 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复合体 -动物骨骼: 无机磷酸盐和蛋白质胶原复合而成
人类:使用、效仿 半坡人--草梗合泥筑墙,且延用至今 漆器--麻纤维和土漆复合而成,至今已四千多年 近代 复合材料的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 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复合材料被美国空军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开始 算起。5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从1958年开始发展复合材料
• 自密实混凝土视频1 • 自密实混凝土视频2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高致密水泥基均匀体系
矿物掺合料的填充效应 不同粒径组合对空隙率的 影响
高致密水泥基均匀体系
Cement Paste
Super Plastizised Cement Paste
DSP Technology
水泥浆体中颗粒堆积示意图
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末混凝土(Reactive Power Concrete,简称RPC)是 法国Bouygues公司的工程师P. Richard于1993年研制的。 RPC材料是一种超高强度、超高耐久性超高韧性的新型水 泥基材料。由于提高了细度和反应活性,因此叫活性粉末 混凝土。 工艺路线:将水泥、微硅粉、石英砂、钢纤维搅拌均匀, 先加入三分之二溶解了超塑化剂的水进行搅拌,最后加入 另三分之一水搅拌均匀。把拌合物倒入模具振动成型,在 标准模式下养护24小时后脱模,然后在90℃水中养护或蒸 汽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