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完善
提高
点评操作中的问题、解释装机中的注意事项,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名称、功能和特点。
10


1、当学生组装好之后开机,但是计算机却不能正常工作,有的发出长鸣声,有的却是黑屏,教师根据出现的不同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所在。
2、指出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指出其中的危险性,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如在不关闭电源的情况下想去插拔硬件)。
通过教师的设疑和课件的播放引出知识点,教师细致的讲解和分析突破难点,最后教师板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工作原理。
巩固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
依据的理论
在做中学、引导发现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
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使用的课件、拆卸的旧电脑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
学生
预习课本知识,识记软硬件名称。
多感官的刺激和层层深入地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自主
学习
学生实践组装电脑,体验计算机的组成。
15


请两位拆装过电脑的学生演示:组装电脑,教师给予帮助指导。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来练习,请刚才两位学生扮演“小老师”和教师一起指导。
在刚才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来组装
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师播放课件“计算机设备的组成”,同时把零散的硬件组装成一台电脑,并开机试验。
自学课本P7—P24页的内容,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认真听讲进一步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功能和特点。
认真观看教师组装计算机的每一步操作过程。
自学课本、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课件的辅助,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地认识计算机。
教学设计表
学科信息技术授课年级七年级学校贺兰四中教师姓名:夏玲
章节名称
计算机的组成
计划学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研室编著的七年级(上册) 模块1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单元 计算机的组成。本节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本节教学以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通过大量举例及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脑想,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硬件常识、发展有一定了解和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学生亲手触摸计算机组件和运行配合教材下发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而且非常实际,认识到使用计算机只是普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观察设备,举手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题。
演示
讲解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小组讨论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提问并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现场组装计算机,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10


请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实际的计算机的硬件有哪些?主板、显卡、内存、声卡、硬盘、机箱等,拿出相应的硬件来讲解计算机各设备的名称;
3、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指出其中的问题或解决的方法。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断电之后重新插拔硬件,直到最后能正常开机为止。
提出一些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事物认识的螺旋式发展规律。
交互式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功能和特点,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能力并使思想品德有所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
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计算机的组成
观看实物,动手实践
准备两台配置一样的电脑(非整合性主板),一台拆下来成为裸机,只有主板及部件。一台主板安装在机箱内,还有显示器,只是把部件拆下。
实物展示
展示实物,提问名称,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演示组装电脑的过程。
计算机的组成
观看
练习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初中课程标准(试行)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个部件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动手组装一台电脑。
2、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存储容量的计算和计算机工作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教师的设疑和课件的播放引出知识点,教师细致的讲解和分析突破难点,最后教师板演、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然后通过学生亲手触摸组装计算机组件和运行设备,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最后通过分角色扮演计算机各个设备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动画《我的计算机朋友》
播放
通过动画从感官上了解计算机的设备组成。
计算机
工作原理
观看
了解
动画《计算机工作原理》
播放
通过播放动画认识并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实物展示两台计算机,提问引题:计算机的组成。
5


展示准备好的两台电脑,请学生观察说出自己所认识的设备名称,讲讲自己知道的设备功能。
学习者分析
我校七年级新生有50%左右在小学就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甚至部分学生家中已经购买了计算机。而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本章教学时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取得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是本章教学中的难题。
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非常浓厚,但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对于一个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或第一次要真正认真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的最大愿望有两个:一个是马上知道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原理,另一个是马上自己可以使用计算机实现这些功能。说得简单点就是一句话:让他们马上可以自己用电脑去探索去实践。
2、让学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源于创新”,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学习。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工作原理
解决措施: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然后通过学生亲手触摸组装计算机组件和运行设备,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最后通过分角色扮演计算机各个设备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巩固练习测试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