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培育学进展课程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

森林培育学进展课程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转双价抗虫基因杨
• 转双价抗虫基因的白杨杂种741杨,经过5 年的研究,于2001年获得林业生物基因工 程安全委员会审定批准环境释放,2002年 底获得了商业化许可,目前已建立了静海 良王庄,北辰区大张庄等10个栽培示范点, 繁育苗木170余万株,辐射推广3万多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杨树( Populus spp)
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树种, 还在水土保持和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转基因技术
概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 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 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 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 "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 义词。
• 很容易进行基因转化,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 PEG法和基因枪法。转化效率高,同时营养繁殖 容易,可产生大量克隆;
• 研究基础较好且基因组较小。
资料仅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商业化转基因种植 的国家
• 转基因杨树已经获得环境释放 • 杨树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是抗虫、抗病、
1.3 转蝎神经毒素基因杨树
• 资料表明,昆虫特异性蝎神经毒素AaIT具有较高 的选择性,对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无害,安全性 好,对许多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毒性,是十分 理想的抗虫基因源。
• 伍宁丰等(2000)将AaIT基因转化杨树杂种NL 80106(Poplus deltoides×P.simonii),获得了转 基因植株,分析均证实AaIT蛋白的表达,转基因 植株A5对1龄舞毒蛾幼虫的虫试效果最好,7d的 死亡率达80%-90%。
Bt毒素对鳞翅目害虫如天幕毛虫 、 舞毒蛾和杨尺蠖等抗虫效果显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转Bt基因杨树
• 1986美国依阿华大学首次成功地将Bt基因 导入到杨树杂种中,并获得了抗虫转基因 植株
• 我国1991年,伍宁丰等首次报道了用Bt基 因转化欧洲黑杨,得到了转基因植株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thuringiensis)
B t -t o x i n基因是世界范围内广 泛使用的抗虫基因。是 苏云金杆 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构成伴孢 晶 体的最主要 的 蛋白。
Bt蛋白的毒理研究 Bt蛋白本身是无毒的,是一种原 毒素。这种原毒素可以被某些昆 虫体内的酶活化,随后能够结合 在肠道的受体上,造成肠道穿孔。
• cornu等发现表达PIs和Bt-cry3A的双价基因 杨树能阻止幼虫生长,抑制害虫发育,提 高幼虫的死亡率。
• 郑均宝等(2000)将部分改造的Bt基因和慈姑 蛋白酶抑制剂(AP1)基因A导入杂种741毛白 杨,获得了3株高抗杨树和一批对昆虫中等 死亡率的植株,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用双 抗虫基因获得的抗虫74毛白杨植株。
降低木质素含量、抗除草剂、抗盐碱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虫转基因杨树
• 林木上应用的抗虫基因有Bt基因(苏云金芽 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蛋白酶抑制 剂基因(PI)、 外源凝集素基因(Lectin)、 昆 虫毒素基因多酚氧化酶、脂氧化酶、胆固 醇氧化酶等。其中BT基因在植物中的功能 和遗传转化是研究最早最广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杨树
• 蛋白酶抑制剂(PI)是一类抗虫小分子蛋白, 从植物中分离出的广谱杀虫多肽, 可以使 害虫消化不良, 延长其发育时间,减少每 年的繁殖代数,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蛋 白酶抑制剂一般不会引起害虫的彻底死亡, 这就避免产生较高的选择压力,害虫的抗 性不至很快提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杨树
• 目前已获得苹果、杨树桦树等树种的转基 因植株。用于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的有马铃 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水稻巯基蛋 白酶抑制剂基因(OD-I)、慈姑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AP I)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Ⅱ)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抗除草剂基因研究
• 人木本植物的外源基因主要有:来自沙门 氏菌的amA基因和来自吸水链霉菌的bar基 因。
• 1988年,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3-磷酸-5-烯 醇丙酮酸莽草酸合成酶基因amA就被转入 杂交的白杨Nc-5339
• 后来, nptⅡ、als突变基因(抗磺酰脲类除 草剂)和谷氨酰丙氨酶(GST) 基因相继转入 杨树,提高了抗除草剂性能。
种 • 在木本植物上起步较晚,至今有包括杨树、
柑橘、樱桃、核桃等近百种树木获得转基 因植株 • 转基因植物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杨树转基因的优势
• 分布广泛,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区广泛栽培的重要 树种,并且有较高经济价值,可用于造林、造纸、 家具等;
• 很容易进行离体实验和培养,微繁和再生体系已 经十分成熟;
• 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遗传转化 • (1)间接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 (2)直接转化法

A、 基因枪转化法

B、 电击法

C、花粉管通道法

D、 PEG介导基因转化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马铃薯 • 目前已经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植物已达数百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病基因研究
• 用于杨树抗病转基因研究的有几丁质酶、 防御和抗菌肽等基因
转Bt基因杨树
• 中国的转Bt基因抗虫欧洲黑杨于1998年得 到农业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在新疆 玛纳斯进行环境释放,1999年获得在北京、 吉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等6省市进 行环境释放,2002年获得国家林业局基因 安全委员会审定批准商业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转双价抗虫基因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