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湖北省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湖北省高三三模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5高二上·东阳期中) 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

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①宗法观念②忠孝观念③等级观念④神道观念A . ①B . ①②C . ①②③D . ①②③④2. (2分) (2017高一下·库尔勒期末)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 “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C .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D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3. (2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了()A . 丞相权力增大B . 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 . 体现了任人唯贤4. (2分) (2018高二下·双鸭山开学考)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 .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 中国由分裂到统一C .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5. (2分)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处治也。

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递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A . 实行地方自治B . 反对仅学西方技术C . 重视发展海防D .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6. (2分) (2015高二上·邵东期中) 《山楂树之恋》发生在一段贫穷而怀着理想的时光里,被称为中国最纯净的爱情。

女主人公静秋中学毕业,开始准备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静秋的妈妈心急如焚……于是静秋妈提前退休,让静秋顶职。

回顾历史,此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 .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 .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 .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7. (2分) (2017高二上·如东月考) 下图是我军某一战役的作战形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 . 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C . 证明了人民力量的伟大D . 配合了辽沈战役的进攻8. (2分)“……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材料内容来自于A . 梭伦改革B . 克里斯提尼改革C . 《十二铜表法》D . 《查士丁尼法典》9. (2分)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 . 斯大林B . 赫鲁晓夫C . 勃列日涅夫D . 戈尔巴乔夫10. (2分) (2018高二下·射阳会考)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十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是()A . 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 . 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 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 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11. (2分) (2018高一下·昌吉期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A . 市场经济体制B . 计划经济体制C . 自由资本主义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2. (2分) (2019高三下·定远模拟)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 .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 . 经济危机的爆发式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 . 科学技术史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 .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二、综合题 (共6题;共65分)13. (5分) (2016高三上·巴彦期中) 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图二“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1)依据上述两幅图所蕴含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14. (15分) (2020·杨浦模拟) 国际组织——构建国际关系的平衡器近代以来,通过构建国际组织维护世界秩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普遍选择。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相应的国际组织名称填入下列表格中。

时间国际组织“一战”前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904年,三国协约形成“一战”后1920年,________在日内瓦成立“二战”中1937年,形成轴心国集团1942年,________形成二战后1945年10月24日,________在纽约成立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1960年,中东产油国和南美国家委内瑞拉联合组成石油输出国组织1967年,东盟成立1989年,环太平洋国家组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基础上________正式成立1995年,旨在维护全球多边贸易秩序的________开始运作(2)二战后的国际组织与之前相比呈现出哪些明显变化?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为顺应这一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应对?15. (5分) (2019高二上·嘉定期中) 危机与探索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面对危机,中国社会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如第7小题填新文化运动。

16. (10分) (2016高三上·九龙坡期中) 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结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

——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

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卞悟《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

17. (20分)(2016·日照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

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

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

(4)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18. (10分)(2016·安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年来,我国历史研究开始了“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向。

……弥补了书面文献多限于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缺陷,为研究以普通民众为对象、以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为中心的研究取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基础。

不过,更重要的还在于不同人群从不同角度……,打破了过去“一元”“单向”的研究模式,……如果研究者习惯于从官方文献与精英话语中爬梳资料,就很难摆脱精英主义的思维窠臼。

……而且,在研究“触角”不断向底层探索的过程中,研究者也越来越感觉到“眼光向下”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而要进一步追求“自下而上”。

尤其是在近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市民视角”已经成为重新书写城市历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1)请给材料中提到的历史研究的“眼光向下”下定义。

(2)谈谈你如何看待历史研究中“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6题;共65分)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答案:14-2、答案:14-3、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第11 页共13 页解析:答案:16-1、答案:16-2、考点:解析:答案:17-1、答案:17-2、答案:17-3、答案:17-4、第12 页共13 页考点:解析:答案:18-1、答案:18-2、考点:解析:第13 页共13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