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1.形象性、简易性多媒体技术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变困难为简易,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材由于其历史内容跨度更大、学科知识覆盖更广,许多内容由于抽象性更强而难于被学生准确把握,学生思维难以扩展,课堂效果也较为枯燥。
教师如果能够把多媒体作为辅助方法,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呈现手段,从视觉、听觉、心里感觉等层面为学生创设或再现实物,一定能够在观察事物、分析特点和表达观感等方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阅读《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第二册)时,尽管认真观察了教材前面的彩色插图,学生对“极光、磁场和太阳风”等科学术语仍感到很难理解。
教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授课,通过动画,一是展示地球南北两极磁力线的表现形态;二是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其要受到太阳风的影响;三是动画展示极光(一种特殊的大气发光现象)其实是由太阳风与地球磁力线相互作用造成。
降低了阅读和理解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拓展性、延伸性课文只是教师向学生进行讲解的例题。
在讲解这个例题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隅而能知三隅,触一类而能解旁类,在知识间建立由此及彼的理性联系。
目前,细化课堂时间、设计分类板块是语文课堂自主创新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模式。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此类课堂的能力拓展和知识延伸。
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展现快、容量大的特点,由课内到课外、由简易到较难,逐步加大阅读训练的指向性和综合性。
如《荷塘月色》(朱自清)课堂教学中,笔者发动学生,利用“赏花会”的形式先引导学生进行了课程准备。
“赏花会”的主题是让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花”,学生解说的资料都是在网上查到的,在大阅读量中获得了掌握知识的乐趣。
在课文讲解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把“文字中的荷花池”转变成了“眼前的荷花池”,把作者难以言说的幽思转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情愫。
在总结阶段,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经验,从荷花延伸到菊花、牡丹、梅花、杨花等众多花类,对传统文化中借花喻人的笔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进入了教材,又能够出得教材,既获得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又体验到了灵活的理解创新,其主动探究意识、学习主体意识都得到了强化。
3.贴近性、新颖性优秀文学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之美、情感之美。
但作者的个性品质和特定历史风貌毕竟与现在不同,与学生的人生经历不同;这就是学生对名著产生心理距离的原因。
影视资料等可以为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借力。
如在《药》教学中,为调动学生情绪,引导学生按照当时的背景理解课文,教师把电影《药》的片段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板块。
在随后的学生自主阅读中,教师没有把惯常的人物分析作为首要目标,而特别对学生容易忽视的开头的景物描写做了提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简练的笔触和丰富而内容。
作者在这里想要表达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对突出主题和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学生在阅读全文并开展合作探究后,学生把自然气氛的阴冷和社会的黑暗这相似的两者建立了理解上的联系,把小说中愚昧麻木的种种人——“老栓”“华大妈”“夏奶奶”等——与“什么都睡着”之间建立了联系。
把发死人财的冷血的“刽子手”与“夜游的东西”建立了联系。
由于,学生不仅在影片放映中获得了艺术审美的享受,而且其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体悟也获得了提高。
4.结语总之,21世纪的教育已经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而出现更多样、更宽泛、更深入的创新趋势。
怎么样按照新课标要求,用“开放性”教学、“指导型”教师、“素质型”学生,替代“封闭性”教学、“替代型”教师、“应试型”学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题要求。
“教师”和“教材”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甚至不再是主要来源。
因此,必须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作为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利与弊一、序言实践证明,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施都有它本身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利用黑板板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很多年了。
黑板板书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它的作用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被多媒体课件所能替代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占绝对的优势,传统黑板板书受到了一定影响。
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些分析,使广大一线教师能有所借鉴,合理地将两者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二、黑板板书所谓板书,就是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但作为教师专业用语,“板书”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粉笔字,而且还包括整个黑板板书的设计。
这既能体现内容的条理性,也符合教学需要的纲领性要求等。
同时,漂亮的粉笔字是板书的基础,要设计好板书,先要练好粉笔字,这也是对所有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很多不发达的乡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学还没有涉及到多媒体教学设备。
代课老师对于上课内容除了要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黑板板书。
(一)示范与引导作用虽然多媒体能使课堂容量变大而且能够很直观地展示课堂内容,但灵活性大不如黑板板书,特别是对于年龄大的教师。
在上课的过程中,忽然出现了新的想法,如果使用黑板板书就可以直接写出来,既可以保存思维火花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而如果使用多媒体那就要先修改课件内容,这对于多媒体使用不熟悉的教师来说确实是比较麻烦的,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极有可能造成老师、学生的思维中断。
其次,黑板板书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体现中国人气质和胸襟的标志,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中国汉字的精气神。
电脑上的字虽然也方正,但是汉字特有的那种气质和美感总稍逊色于黑板板书,针对每个人来说,电脑上的汉字是一个无差异化的标准化汉字,不能体现每个人的风格,甚至人的品性。
所以教师写的一手好字,极漂亮的板书,无形当中会给学生写字和识字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激起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
最后,语文教师书写黑板板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这既能够帮助学生欣赏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也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黑板板书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这些素质必不可少。
(二)黑板板书的人文性写在黑板上的字要比电脑打出来的字更富有感情,教师使用黑板板书比使用多媒体课件更能体现出人性或者说温暖。
语文课堂本身要给学生展现的就是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不单单是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和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领悟课文的人文气息,这种关怀甚至还可以体现在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行为本身给学生带来的人文关怀上,黑板板书甚至让语文课堂变得更诗意化。
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媒体手段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片段、某个重点训练内容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知识传播载体。
它是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及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将创作人的创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良好交互性的计算机辅助课堂多媒体课件。
和黑板板书相比,多媒体课件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容量大。
据统计,一张650MB容量的光盘,相当于是16开的书65000页,静止图像10000张。
教师利用这些容量可理论经纬以大大地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
动态性。
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可以随着教师的思想而变动,所以说教师需要哪页上的内容,直接点击即可,比翻书的速度要快得多。
重复利用性。
现在大多数学校实施小班教学,一个语文教师要带至少两个班级的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老师在每个班级都要在黑板上写板书,这造成劳动的重复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重复利用性,可以帮助教师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增加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纯文字型课件可把课前备好的内容都反映在屏幕上,只要借助鼠标动一下,想要的东西就会直接呈现;图片展示型课件是图片占主导地位的课件,由图片来传达上课内容,直观形象化地让学生理解比较难懂的、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视频播放型课件是教师事前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起到对知识点讲解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于多媒体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信息量,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要求教师既要讲授新课,又要回顾旧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练习,教师既不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板书上,也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领悟知识。
这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所获取的信息量不仅有限,而且其获取的信息多是文字性的、口头的、平面的,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些不足。
采用多种视听手段和技术,用幻灯片、图像、影像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使教师集中精力讲课,而且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戏曲大舞台》时,教师就可以提前找好相关的戏曲资料或者名家的戏曲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戏曲的魅力和大家的风范,这样要比单凭教师口头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1.剥夺学生的思考空间语文老师只要用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包括所展示的信息和声音图片的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
但是如果运用不合理反倒是帮了倒忙。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朦胧,幽香弥漫,荷叶田田,流水脉脉,愁思淡淡,犹如小提琴上的梦幻曲,令人遐思不已。
如果教师用画面展示其景物,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朱自清先生笔下流溢出的是情思之美、意境之美,而不仅仅是真真实实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的画面。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时运用课件不当,就会限制和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
所以语文教师需要认真适度细心地去设计多媒体课件。
2.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比如,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笔者做了羚羊飞渡的Flash,本想让学生通过斑羚飞渡的过程感受羚羊为了赢得种族生存机会而做出的伟大举动,但是效果却恰恰相反,学生全部关注了动画,而对笔者的初衷却没有领悟到位。
所以在图片和声音利用上一定要适度,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当然在其它学科上多媒体也是有好处的。
比如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制作课件使课堂容量变大,数学课老师板书解题的过程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写过程,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老师走,如果遇到难题可能解题过程比较麻烦,会花费很多时间要老师去板演,这样一节课可能就会少讲很多题并且完不成本课时所制定的目标,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提前把大题难题的板演过程制作成课件,上课需要时放出来,学生能直观看到板演过程,这样不仅节省了老师手写的时间,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