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概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

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

5~9岁发病最高。

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

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2疫情分级和响应2.1 疫情分级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2.1。

1 蓝色疫情市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

2 黄色疫情市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2疫情的应急响应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赶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市3周内发生第2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组织应急小分队12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协助与督促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 疫情现场控制3.1 流行病学调查3.1。

1调查前准备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其次,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准备各种调查表格和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实验室器材、联系好参与调查处理的车辆和司机;最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有关初步行程和工作安排。

3。

1。

2 核实疫情,确认暴发调查小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听取当地汇报,了解疫情发生经过及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初步诊断(《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见附录2),确定病例定义.3.1。

3 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个案调查、当地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

每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都应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调查病例的出生日期、出疹日期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史、感染来源等内容,详细填写《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病例调查一览表》(附录1)。

同时根据病例定义在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感谢聆听3。

1.4 采集标本调查的同时要采集所有病例的血清标本,及时送实验室检测流行性腮腺炎IgM,以明确诊断。

3.1.5 传播链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传播关系,绘制传播链。

具体可包括首发病例发病情况,流行性腮腺炎确诊病例及年龄别免疫状态,传播速率,曾发生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地区,到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地区的旅行史,到过学校、俱乐部、幼儿园等人口聚集地,职业(例如:医生、导游等),日常交通工具,曾经到卫生机构就医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危险因素等.......感谢聆听3。

1。

6 暴发原因调查(1) 评价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水平①通过常规免疫报告系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或麻腮风)疫苗报告及估计接种率,获取最近的人口和年龄别分布数据,接种率报表,计算报告接种率,并根据其它途径获得的人口资料估算接种率。

②快速评估本地及附近乡(镇)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或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估算疫苗接种率。

③在橙色疫情响应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人群免疫水平调查。

(2)评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发病时间和报告时间,尤其是首发病例的发病、就诊和报告情况;了解各级获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时间,从而对报告及时性进行评价.(3)开展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尽可能开展不同年龄段儿童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估算流行性腮腺炎(或麻腮风)疫苗的效力或保护率。

3。

2控制措施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3。

2.1 病人隔离治疗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腮肿消退。

同时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2。

2 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处置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腮腺肿大前6天到肿大后9天一起生活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

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30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其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

......感谢聆听3。

2。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应根据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在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

应急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国家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感谢聆听3.2.4 宣传教育对城乡社区的所有公众,重点是病家周围人群,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等健康促进工作,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有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一旦发病,及时就医。

......感谢聆听3.2.5 加强疫情监测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到相关单位核查晨检记录或出勤记录,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加强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防止疫情蔓延。

在暴发出现21天内,无新病例出现时终止监测。

......感谢聆听3。

2.6预防医院感染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

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

做好就诊及住院病例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感谢聆听4 结束响应经采取控制措施后,3周内无暴发点发生,由黄色疫情降为蓝色疫情.疫情发生后末例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蓝色应急响应结束。

5附件附件1: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病例调查一览表附件2: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录1 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病例调查一览表县(乡镇0 乡(镇、街道办)村(居委会)姓名性别年龄发热日期腮腺肿大头痛咽痛卡他症状免疫次数最后一次免疫时间采血时间检验结果备注附录2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6—199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机构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大等特征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须通过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3 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3.2症状体征3。

2.1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

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3.2.2 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3.2。

3 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3.2.4 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3.3 实验室检测3.3.1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

3.2 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3.3.3唾液、尿、脑脊液、血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3.4 病例分类3.4.1疑似病例:a)具备3.2。

1或伴3.2.2或3。

2.3或3.2。

4;b)具备3.2.2或3.2.3或3.2.4项加3。

1。

3.4.2 临床诊断病例:3.4.1·1加3。

1。

3.4。

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3。

1或3.3。

2或3.3.3。

4 处理原则4.1 一般治疗与对症处理4.1.1 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保证入量。

4.1.2 对高热、头痛、呕吐者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

4.2 中药治疗4.2.1 清热解毒,软坚消痛中药制剂口服。

4.2.2 局部用药消肿止痛.4.3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主要用于重症或同时伴有脑膜炎或睾丸炎者。

4。

4 预防4.4。

1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可疑患者应暂时隔离。

4.4.2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联合疫苗可对易感人群实行接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