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姜小丽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姜小丽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西屯中小姜小丽
小学音乐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课不能像语数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讲解,当然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简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

一堂音乐课的成败,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的让学生全方位的置身于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下面简单谈谈关于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提问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

音乐教学中的提问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这首歌曲中是几拍子?以前听过吗?”;另一种是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唱,逐渐体会,寻找答案。

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师范唱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在欣赏歌(乐)曲时思考“本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这类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投入到欣赏中,并针对老师提的问题去听,听赏后
要能谈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论,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家评论的问题再完整地欣赏乐曲,教师则做补充归纳。

二、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感悟音乐魅力
音乐课,顾名思义是“音”和“乐”的教学,它不像其它文化课那样传统的学,按步就班的练。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如选用律动“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听音乐边唱边模仿老师做拍手、打肩、跺脚等动作。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在律动中培养乐感,在拍打节奏中发展听觉,在美妙的情景中发展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又如:在欣赏《小青蛙》一课时,运用音乐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听音乐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和小青叫声,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小青蛙的动作各种各样,叫声真像一群小青蛙,同学们乐在其中,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通过分组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唱歌课教学中,如果一味采取同时学习,没有一定的变化,会使学生疲劳、机械,失去主观能动性,盲目地随大流跟唱,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较难的歌曲学唱时尤其如此。

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比较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练习时
分成两大组,第一组唱前半部分,第二组唱后半部分,一遍下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组都会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

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去听唱的一组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

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

这时的分组更可灵活一些,如:男生组与女生组;按排列分组;按前后位置划分等。

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自己演唱更加完善。

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课件具有形象性、真实性、主动性、感染性等特点,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使教与学变得容易。

如在歌曲《动物说话》通过播放童声版的演唱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述几种教学方法,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完善。

总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能够真正面向全体,使每个同学皆发挥潜能,共同提高,才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