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
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
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
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
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
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
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
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
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
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
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
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
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
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
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
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
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等,通过分
析推理做出正确判断。

试题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
情境,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
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该题属于较难的试题。

(二)考纲解读
1.考点内容不变
与2018年一样,考查仍按照一核四层四翼的原则。

考点、考点级别、考点内容几乎完全相同。

一核,即立
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四层,即必备知识、关
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2.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微调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变化一、变化二、变化三和变化
四都是考核目标指导方针的变化。

变化一加上思想道德
素质,这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是保持一致的,高中物理的教学也要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

变化二加上了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
决问题转变,变化三加上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
创新思维,变化四加上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8年发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
课标中提出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
度与责任四个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物理核心素养就是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变化四与这一核心是相通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要素就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
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认识方式,是
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
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
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质,变化二和变化三也就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要素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考纲这
一变化是源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发挥
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

所以2019年高考命题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那些联系
学习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
目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实验中可能会增加一些设计性
实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题型示例变化
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指引着高考题的方向,也就像高考题的影子,考试大纲的说明中题型示例
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换后的题用引力波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
推理能力,以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
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由此可见万有引力与航天
在2019年高考命题中仍是高考热点。

(三)第二轮备考建议
1.抓主干,重基础
主干,年年考,要重点发力。

如平衡条件、牛顿第
二定律、天体运动、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总结
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难度与2018年一致,所以备考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尽量少做一些偏难的题目。

2.重核心素养,提综合能力
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出现微调,都是核心素养惹的祸,因此,要重视核心素养的提高。

其中物理观、科学思维
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模
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建议在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
实验题中重视设计性实验训练,以体现应用性、综合性
和创新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航空航天等社会热点
2018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国发射
卫星36次,美国28次,俄罗斯17次,在次数上勇夺2018年全球冠军。

北斗地图APP于2018年5月1日正式
上线,12月27日,北斗系统通过1年19星的密集发射,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现已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迈入新阶段。

嫦娥四号更是压轴大戏,并入选了2018年全国十大新闻,2018年5月21日,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中继星鹊桥发射升空,鹊桥是世界首颗运行于拉格朗日-2点的通信卫星,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

高考命题很可能以这些航空航天的热点问题为情境设计问题,另外,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也要引起关注,比如港珠澳大桥施工中我国自创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海底沉管技术,高考命题很可能以此为情境设计运动学问题、动力学问题或能量问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