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作文十大切入点之一:切题

高考语文作文十大切入点之一:切题

2013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一:切题技法指津“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个要求。

考场作文只有在切题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评判。

由此可见,切题是考场作文的生命线。

作为高考作文试题,从内容上看,其会切合时代热点,但往往又不会直接表述;从形式上看,一般会延续以往风格,但又不会一成不变;从难度上看,不会设置太大的审题障碍,但又会体现出测试的梯度。

这些都是考场作文的基本特点。

只有切合题意,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获得高分。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切题呢?一、审读题目时要把握重点很多高考作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角度等都进行了限制。

考生只有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获得高分。

由此看来,那些只注重形式与语言,却忽视对题目内涵挖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当文题出现在考生面前的时候,考生既要考虑它属于哪种命题,又要分析文题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文题隐含的条件与限制。

如果忽视了命题的限制,理解题意就可能会出现偏差,写出的文章就难以切合题意了。

二、审读材料时要找准角度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高考命题,其所提供的材料都会隐含着命题者的基本意图。

因此,理解这种隐含信息尤其重要。

如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是“我的时间”,写作的落脚点是“时间”,而且是“具体时间”。

它可以是“物理时间”,也可以是“人生时间”,但考生行文时必须强调“我”的存在。

即使是写他人,也是由“我”而引发的,侧重于“我”的思考和参与。

考生如果在审题时忽视了这种限制,就必然导致文章的偏题离题。

三、行文写作要锁定题意要让所写的内容切合题意,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之中处处切题。

而在行文中切题的方法就是紧扣中心,时时点题。

点题的方法主要有:1.字面重复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就会达到突出中心、切合主旨的目的。

2.似曾相识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相似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以丰富生动的感受。

表现在形式上,考生在作文中要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要有所变化,避免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

这样会显得机智灵活,而且主旨突出,立意鲜明。

3.浓墨重彩点题法。

避免前文点题的不足,在结尾以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

误区警报不少考生因为没有认真审题或审题不准,立意和行文不能切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导致考场作文出现了致命的失误。

从高考作文现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误解而离题。

考生或者对题目的含意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紧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会导致文章偏题离题。

以2011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作文题“时间在流逝”为例,不少考生误解了题目含意,写成“家乡在变化”“思想在成熟”等。

此类文章写得再好,也不符合要求。

2.因随意而脱轨。

考生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想到哪儿就顺势写到哪儿,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离题的现象。

以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为例,文题要求考生针对“中国崛起”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是不少考生背离客观实际,以所见到的一些阴暗现象,大谈中国改革开放的弊端,随意否定中国的崛起,结果偏离了题意。

3.因忽视而偏离题意。

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以2011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题为例,文题要求“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但是不少考生由于忽视了“至少选择两种”这个限制,只选择了一种镜子来写,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

范文指引时间在流逝安徽一考生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耐不住性子,在草丛中,融化成了一滴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

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连绵不断地诠释时间,又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在宇宙间变换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

于是就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流逝。

“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多是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当少年不再,便有了衣带日已宽,岁月忽已晚的悔恨。

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他与她便成了陌路;如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双亲却已不在。

时间给予每个人的都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可不同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迥然不同。

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抛撒也无所谓,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

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逝了,在赌桌边输尽了。

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相信“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开”,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季节已经轮回,今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拓展。

钱学森,这位科学界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

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

是啊,人的差别就在于是否珍惜时间。

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价值的内核。

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

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词句。

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

时间在流逝。

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

因为雪不是去年的雪,春也不是去年的春。

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最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哪怕只有一朵。

借鉴技巧本文值得考生借鉴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1.审题准确,切合题意。

题目的要求是“时间在流逝”,作者紧扣这一主旨来立意,没有丝毫的偏颇。

2.联想丰富,行文流畅。

文章开篇联想自然,引出光阴流转,时间飞逝这一中心,然后以时间为线索,展开纵向联想,先联想到“逝者如斯夫”的千古长叹,随后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荒废时间,再联想到钱学森充实的一生以及辛弃疾对于时间的无奈悲吟,让读者仿佛行走在时间的长廊中,穿越时空,纵横古今。

3.行文扣题,主旨鲜明。

综观全文,不难看出,作者紧紧抓住“时间在流逝”这一中心不放,展开联想的翅膀,纵横古今,跨越不同领域,既有对自然的感慨,又有名人的长叹,还有对现实的遗憾等。

新题演练请以“后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后劲”是一个名词,其本义为显露较慢的作用或力量,如“这酒后劲大”;也指用在后一阶段的力量,如“他后劲足,冲刺时超过了所有对手”。

考生若选择写议论文,可分别列出以下分论点:就“是什么”的角度,可提出分论点:后劲是坚强意志的体现,后劲是平稳心态的折射,后劲是积蓄能量的爆发。

也可诠释为:后劲是后来居上的力量,后劲是永不言败的信念,后劲是永不屈服的意志。

就“为什么”的角度,论述后劲的作用,可提出分论点:有后劲,才能厚积薄发;有后劲,才能后来居上;有后劲,才能赢得胜利。

就“怎样做”的角度,可提出分论点:反复锻炼,不断积累,使后劲有力地发挥;汲取知识,丰富内涵,使后劲有力地爆发;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使后劲有质的保障。

考生若选择写记叙文,可以写后劲的来源,如后劲,源于朋友真诚的祝福;后劲,源于同伴坚定的支持;后劲,源于自身不灭的信念。

也可记叙一件事情,如登山、长跑等。

通过与他人的对比,突出后劲的作用。

佳作示例后劲□景闪闪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能到达险远之地饱览胜景的人,必然是有后劲的人。

所谓后劲,就是别人放弃了,你仍继续;别人后期无力之时,你却能“再而不衰,三而不竭”。

怎样才能做到有后劲呢?王安石老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要想到达人之所罕至的地方,必须具备力与志。

有力,是指有强大实力。

体力不足的人当然不能攀登险峰,领略风光;锻炼不足的人也不能完成马拉松的全部赛程。

有志,是指有坚定志向,对目标执著追求。

半途而废,轻言放弃,当然不是有后劲的表现。

我们看长跑运动,胜利总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所谓大器晚成,如果在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已经泄气放弃,那就不会有终成大器之日。

力与志,都兼备,就可以称做有后劲。

这就好比已经面临最后冲刺的我们,能否取得理想成绩,就在于我们本身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有没有强大的实力。

而有志者,事竟成,志向往往激发出强大的力量。

邓亚萍的个子并不适合打乒乓球,但她通过自身刻苦的训练最终后来居上,成为奥运冠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马能走完长途,往往是因为身虽老而志弥坚。

虽然老马的力气可能有所不足,但因志向坚定,所以一步步走到了目的地。

因此,认准目标,不懈怠,不放弃,就是后劲的来源。

在失意时不放弃,在成功时不自满,才会拥有后劲。

贝利说,他最满意的入球,永远是下一个。

如果邓亚萍满足于自己世界冠军的成就,就此停步,就不会从ABC学起,入读剑桥,更不会有现在投身政界,任职《人民日报》社高管的人生转型。

正是由于邓亚萍对人生有着不懈的追求,她才有后劲创造人生又一个新的高峰。

对于高三的我们来讲,长跑已进入后段路程。

如何在后面的阶段爆发出更大的力量,再创辉煌或者是实现惊天逆转,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坚定信念,拥有比以往更坚忍的精神,更顽强的意志,积蓄更多的能量,不悲观,不骄傲。

最美的微笑总是出现在最后,相信我们都是笑到最后的人。

点评文章语句流畅,富有力度,说理论证,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既不拖泥带水,又能切中肯綮,一语中的。

本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