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背景下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在主题背景下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要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要以点带面,引导幼儿有创造性的表现动物形象的多种动作;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调动兴趣,当幼儿的动作表现不出来时,以玩小游戏的方式指导幼儿比较形象的表演人物动作;寻找丰富多彩的材料,增强幼儿游戏的乐趣;当幼儿表演不知何时上场时,老师有效的利用音乐资源,丰富幼儿的表演活动;小班表演游戏指导形式多样化。
老师的指导也是灵活、随机的,讨论、观察、示范、提供材料是老师指导小班幼儿表演活动的基本方法,来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其快乐自主的发展。
使表演游戏更加有趣、更加深入的进行!关键词:主题背景下、符合主题活动内容、愿意、主动、有兴趣、创造性、丰富。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游戏。
小班幼儿在表演游戏时喜欢自己扮演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并去实现这个角色。
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
教师在主题背景下指导小班幼儿游戏时,应灵活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选择表演的内容要符合开展的主题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故事、童话的理解较困难。
因此,在表演内容的教材上一是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是故事或童话要短小、浅易、易懂,对引起幼儿兴趣的,能说明一个简单道理的。
比如:在“拔萝卜”故事中,词句重复较多,便于幼儿的理解记忆。
同时“拔萝卜”的动作也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指导幼儿表演游戏时,教师要先为幼儿选择主题活动中学过的故事、歌曲帮助幼儿掌握情节和人物的特点,让幼儿充分的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
其次还要选择一些生活常规方面的简单的情境表演;孩子们喜欢生活化的表演。
老师还要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表演游戏。
在表演中,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更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地介入到游戏中,指导幼儿的表演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努力去营造一种氛围,与同伴交往并愉快的游戏。
而在小班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却发现表演游戏的开展和想象的并不一致,因为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家庭走向集体,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的游戏只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让他们去表演也是自顾自地喃喃自语,而不会合作、大方愉快地进行游戏。
所以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找到应对方式,去指导孩子们参与游戏,愉快游戏,从而使孩子们乐意游戏,积极参与表演游戏。
一、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老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讨论这里所说的丰富表演经验并不是教给孩子怎样说,如何去做,也不是让孩子呆板教条的模仿,而是让孩子学会大方、自然地与人交往,给幼儿创造尽可能多地说话机会,创设形式多样的“说”的情景。
在与家长交谈中,家长会说:“我孩子平时很大方,很愿意与人谈话。
”而实际上呢?让一个孩子在30几个孩子面前讲话就不尽然了,扭扭捏捏,吞吞吐吐。
表演游戏首先就是让孩子学会大方讲话。
所以开始我就在生活经验讲述表演上下功夫,让孩子们表演“我上幼儿园”,“我的家”等生活中孩子所面临的事情。
让孩子自己做妈妈,自己做孩子,来模仿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事情,开始孩子只会说几个字、一句话,那么教师就要捕捉孩子表演说话的灵感,对孩子的说话表演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及时地鼓励给予表扬,激发孩子们去说,去大胆说的愿望。
如婷婷小朋友,在表演高高兴兴来幼儿园时,对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大声说:“妈妈,再见!早点来接我。
”这说明他已经把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去了,我高兴地表扬了她,还发给他一朵小红花。
其他孩子们一看,哦,说话表演这么简单呀,我也会说,我也会表演。
纷纷举手来表现、来表演。
其实,孩子们在日常中会有许多的事情,而孩子们却不会去表现,不敢大胆去说,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启发。
在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下载图片,制作可爱形象的flash动画引起幼儿模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画面去做动作,去讲故事。
让他们去学蓝猫、去学孙悟空、一起唱小兔乖乖,慢慢地孩子们声音宏亮了,讲话的语气生动了,表情丰富了。
这为开展表演游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老师运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丰富活动道具。
老师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同孩子们共同讨论,尊重幼儿的想法,来确定表演的道具有什么。
在讨论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
老师给予帮助,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还特意肯定了孩们以物代物的新想法,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了活动的主人,体验到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成功感。
二、在主题背景下积极参与游戏,以点带面;当幼儿的动作单一时,老师形象性地示范引导幼儿有创造性的表现动物形象的多种动作对于一个故事,孩子们会琅琅上口的去说,可如何去合作进行表演呢?孩子们却不会去做。
教师这时就要先参与到游戏中,先去惟妙惟肖的讲述故事,讲到动情时,就需要孩子们的帮忙了,那时的孩子们已经融入到故事的氛围当中,自然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表演当中。
如:故事“拔萝卜”中,说到“谁来帮我拔萝卜?”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的说:“我、我。
”有了良好的开端,表演肯定会顺利的进行下去,分配角色表演完成,会很流畅地进行着。
孩子们在表演时也会觉得意犹未尽,那剩下的就是让孩子去进行游戏了。
在指导游戏时,教师更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提很多的规则和要求,那样孩子只会觉得表演游戏很难,很麻烦,会对表演游戏产生厌倦心理。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把角色分一分,大家不要抢,学会轮流表演。
对于小班的幼儿,这个条件近乎苛刻,孩子们不会轮流,找朋友也是一个、两个。
那么教师这时就要发挥作用了,帮幼儿分组,问:“你们还需要一个演小老鼠的小朋友吗?”“谁愿意当老爷爷?”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的人数够了,然后按他们的意愿表演,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就很不容易了。
因为这已经体现出团结、协作了。
在分析角色时,有时讲评一个角色,就能起到带动孩子积极性、创造性的作用了。
在表演游戏“拔萝卜”时,我引导和幼儿商量用小纸条粘到嘴上做老公公的胡须,并作驼背样,孩子们觉得很有趣,看,笑笑踮起脚后跟学起了老婆婆,王溪印戴上了漂亮的小帽子就成了可爱的小姑娘。
到表演故事“小猪变干净了”时,孩子们就学会了用玩具摆成圆形布置小池塘等等,作为教师,以点带面可以让每一个活动更出彩儿,以点带面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由表演的乐趣,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合作游戏的愉悦。
慢慢的,为了让幼儿理解小动物的自身特征,促进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我便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形象。
首先,我请幼儿欣赏小白兔、大象、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在感官上让幼儿感知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然后,我便引导幼儿用多种动作来表现小动物的形象,还要求他们所做的动作一定要能表现出这个小动物的特征来。
当我提到小兔子时,孩子们开始做起动作来,但我发现他们只是将两个手指放在头上,双脚跳过来,动作比较单一。
无论我怎样用语言提醒,孩子们还是不能有其他的动作做出来。
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做了一个小兔子甩着长耳朵左右跳的动作,来启发孩子。
老师的感染力很大,我的这个动作给了孩子们很大启发。
接着蕾蕾做出了小兔子一低头、一抬头跳来跳去的动作;晨晨做出了抬着小前爪用脚尖走来的动作;烁烁做出了小兔子抬起一条腿跳来跳去的动作;颖颖做出了小兔子捋着长耳朵大摇大摆地走来的动作……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启发下,后面小动物的形象的动作就更加丰富了。
孩子们也更愿意动脑筋想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了。
全班的孩子都沉浸在动脑做多种动作的氛围当中:有的学小猴子抓手背、挠脸蛋还踮着脚尖走、高抬腿走、手搭凉棚……等动作,来表现小猴子的形象。
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小动物形象展现在孩子们和老师的面前。
三、在主题背景下,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调动兴趣,当幼儿的动作表现不出来时,以玩小游戏的方式指导幼儿比较形象的表演人物动作在小班的表演游戏中,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表演很简单,他们的对话不多,重在对动作的表达上,一个拔萝卜的动作,他们会乐此不疲地模仿,模仿小猪在地上滚来滚去感到兴趣盎然。
其实这就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奇、爱动,喜欢模仿,他们对表演这些动作的兴趣要比表演对话的兴趣高很多,所以在游戏中我尽量要求幼儿自由结伴,自己分配角色,因为自由结伴,孩子们才会玩得高兴,自然,(当然教师的协调作用也很是重要),但尽量让幼儿的权利多一些,这样孩子才会尽情、尽兴的表演。
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自己去活动,去想象,去合作。
教师这时要充当一名欣赏者,欣赏的眼光能够使我们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有时我看孩子们的表演太简单了,就想说这说那,就想指挥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去游戏。
当看到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很高,合作很好,这样游戏的意图就达到了,教师就没有必要做指挥官指手划脚的了,孩子乐意表演、愿意游戏就是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
因而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鼓励,让幼儿表演兴趣高涨,从而使表演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
幼儿在熟悉了故事内容后,他们有了表演的欲望,在表演区里,自娱自乐的表演着“小鸡出壳”,玩得可开心了。
在他们表演时,我发现孩子们只注重了人物间的对话,在对话中说得很流利,有的幼儿还加上了自己的想法,然而孩子们忽略了人物本身的动作形象。
小鸡在草地上跳,笑笑只是用手挥了两下,跳两下就算是吃东西了。
小鸡听到音乐走出来了,也只是象征性的跳两下,没有表现尖嘴巴的动作,然后就开始抖动羽毛。
当扮演大象、长颈鹿、小猴子也是这样。
看到这种情况,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表现动物的形象,我走过去便问:“你们表演了什么?我都不知道你们表演什么?”“老师我有办法,您看!”说完就使劲儿的甩着两只胳膊,我立刻兴奋地说:“我猜到了,你是大象!”听我这么一喊,也吸引了其他的孩子们,洋洋也挺起胸膛,使劲儿地伸着脖子走过来让我看,还没等我说话,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大嚷着:“你是长颈鹿!”笑笑和其他小朋友又夸张地表演了小猴子和小白兔。
我看孩子们的兴趣正浓就说:“咱们来表演一下吧”“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小兔乖乖》中的大灰狼是个凶狠的家伙,孩子们夸张的伸出可怕的大爪子,嘴张得大大地、两眼瞪得圆圆的、一步一步地向小兔子们走去……婷婷喊了一句:“大灰狼来啦!”小兔子们被吓得慌忙躲了起来……通过小游戏的方式,使孩子们注意了自己的动作幅度,夸张地、形象地、生动地表演着,真正的体现出了故事中小动物各自的不同特征,使动物形象更加鲜明了,从而使孩子们掌握了表演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