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1)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1)
1992~2000年
1997年表面气辅注射工艺初次面市 气辅技术最早应用在欧洲,90年代,其潜在的优点得到北美 市场关注,亚洲的日本,韩国也相继采用。该技术进入中国的时
间并不太长,从无人知晓到被业内普遍认知和接受仅用了5至6
年。 随着该工艺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如:汽车部件系 列产品:从手把到保险杠,内外装饰件,外栅格和罩盖等;家用 电器制品;冰箱、空调、电视机、显示器等外壳;小型制品:薄壁 无筋的手机、PDA(个人数码助理)、手提电脑外壳;以及日常用 品和玩具等均可采用。
为有效,在此特别提醒有志于气辅成型技术的相关厂商,切勿图
一时之利,走上“仿造”之路。香港气体辅助注塑有限公司是新普
雷斯气体辅助注塑有限公司在中国地区的总经销,所售英国
6应用实例 (1)电视机外壳。 未使用气辅工艺前,为防止筋板及装配栅格缩痕,满足筋
CGI气辅设备在全球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0多项自己的气辅注 塑技术专利权,已在我国康佳、长虹、科龙、创维、美的、海信、华 强三洋等诸多企业广为使用,有意者不妨前去了解。
80
0 3 O
会产生气孔,可解决内部气辅注射所常见的与工艺有关的模糊 纹、渗透等缺陷,特别适合表面光洁度要求很高且薄壁的小部
件,如手机外壳、个人数字助理(PDA)外壳等。
1850t 100s 138s 38509
1600t 68s 105s 34389
5气体成型技术设备配置 气辅装置由氮气发生器、增压器、气辅控制器及高、低压储 气缸组成。 氮气发生器的功能是将氮气从取之不尽的空气中分离出
成压力梯度,产生应力。制品脱模后,因失去模壁的平衡束缚,
微观的应变导致宏观的翘曲变形,该效应在制件二次加工或装 饰时更加明显。采用气辅技术后,所需注射压力较低,而且填充 的气压在制品内部形成等压面,降低了制品内部的应力;制品 在冷却时,内部气压保持定值,翘曲变形进一步减低。 (5)可提高制品的强度与刚度。 采用气辅技术注塑壁厚差异较大的制品,不仅可避免制品
注塑周期 重量
1.平面与筋板接合处严重缩 水,经喷漆后,缩水痕迹更 表面质量 加明显。 2.薄板表面严重变形,是不 规则的S形。
1_夕h表平滑,加强机械强度, 没有缩痕。 2.整体不变形,薄板表面是 一圆滑的弧面。
来,并储存于低压氮气缸中。氮气发生器可从通过的7Bar压缩
空气中采用两组碳分子筛交替工作,分离出纯度达99.9%的氮
脱模期:随着冷却周期完成,模具内气体压力降至大气压
力,成品由模腔内顶出。
外壳壁厚一般2.5~2.8mm即可满足强度要求,外壳质量提高,
锁模力大幅下降,生产34寸电视机外壳使用850t的注射机就 可以了(未使用气辅工艺前,锁模力为1300t。)
4两种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方法:内部气辅注射成型和表面气 辅注射成型 (1)内部气辅注射成型。 根据进气位置可分为气针进气和喷嘴进气。气针进气是在 同一模具上,根据产品的需要,采用一个或多个进气位置,灵活 性大,这对于多型腔或较复杂的模具非常适用,并且只需通过简
3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的过程 气体辅助注射,是把高压氮气经控制器直接注入模腔的熔 胶中,由氮气推动熔胶充实到模具的型腔壁,并从制品内部进 行保压。气辅技术有压力控制法和体积控制法,因压力控制易 于实现得到了广泛应用。 气体辅助注射过程可分为注射期、充气期、气体保压期和 脱模期。 注射期:以定量塑化塑料充人模腔内,所需塑料份量的多 少与制品结构及所用的材料的热熔体强度有关。一般通过实验 得出,以保证充氮期间,气体不会把成品的表面吹破,并能有一 个理想的充氮体积。通常要求使用气辅工艺的注射机注射压力
用气辅技术,气体从制品内部膨胀,使制品表面重现模具型腔
万 方数据
波动相对稳定,注射量的精度误差不大于±0.5%。
《模具制造》2002.No.7总第12期
59
充气期:气辅控制器得到注射机射胶信号后,经过延迟进
板厚为机壳厚度的t/3要求,传统的电视机外壳设计时,只能
入充气期。高压氮气充入熔胶内部推动熔胶形成中空。
际公约一一巴黎公约的多种保护,包括:生产、使用、进口该技术
的相关设备及使用该技术进行产品生产等。我国是巴黎公约成
的。控制器分为单气路,双气路及四气路,各气路在注入时间、
注入压力上可单独控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控制器都采用了微 型处理器,全闭环控制及无级变压技术。
员国,拥有完善的专利法规,入世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更
注射机型
东芝1850t
气辅品牌:CGI 型号:PPC FX-1 GPS 7—15
时间 压力 射
35s(含保压时问)
66%
10s 65%
段数 速度 压力 胶 保压 段数 压力 锁模 冷却时间
4
3 68 2 60
2 75 1 70
l
段数 压力 段数 压力
4
3 60 2 O
2 65 1 20
l 75
58 3 O
58
《模具制造》2002.No.7总第12期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1气辅技术发展史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是80年代在结构发泡成型工艺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塑料注射成型工艺技术中的一项革命。 气辅技术从开发至今20年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83年新普雷斯公司开发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 并获得专利 1990年 气辅工艺开始使用MOLDFLOW软件。 分段压力控制及无级变压技术应用于该工艺 壁面质量。对含有加强筋造成壁厚不均,导致表面缩痕的制品 使用气辅技术后,氮气掏空筋板与表面相交处,制品壁厚相对 均匀、收缩一致,完全消除了缩痕。 (4)可消除制品成型应力和翘曲。 普通注射成型需要很高的注射压力,才能使熔胶填满模 腔,熔胶在流动中要克服阻力,因而在浇口至熔胶流动末端形
气体保压期:当氮气推动熔胶充实到模腔的各壁面成品的 缩痕和翘曲。
增加机壳壁厚,达到4mm;或者采用拼接设计,将装配栅格与机
壳分别注塑后再组装起来。采用气辅技术后,可实现一体成型, 并且设置气道,即改善了熔融塑料的填充状态,气道截面的二 次惯性矩也增强了机壳的强度与刚度。现在使用气辅的电视机
万 方数据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模具制造 DIE & MOULD MANUFACTURE 2002(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mjzz200207026.aspx
气,制品的浇口和进气口合二为一,注件内塑料分子的方向排列 表1
注射工艺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与传统注射成型的比较表
传统注塑 气辅注塑 东芝1600t
及熔胶在模腔的流程长度都不会改变,对模具温度的控制也没
有特殊要求。 (2)表面气辅注射成型。 模腔最初充满塑料熔体,然后将氮气注入到模壁和制品的 非外观面之间,以推动熔体充满制品模壁,保证制品外观面质 量。该技术由日本旭化成公司开发,新普雷斯气体辅助注射有 限公司持有该工艺不同版本的8项专利。表面气辅注射成型不
应力缺陷,还可在不增加制品重量的情况下,通过气道设计增
加制品截面的惯性矩,进而增强制品的强度和刚度。
(6)拓展了塑件结构和模具设计思路。
使用气辅技术,塑件结构工程师不再受壁厚差异限制而将
一个零件分成几个零件来组装设计,可实现一模成型。模具设
计时,可将分流道设计在制品内部,即可充当气道使用,还可改
2气辅技术的应用特性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发展 善制品的填充状态。对一些特殊结构件如多转角管道,当机械 抽芯无法实现时,可采用气辅抽芯。 总之,采用气辅技术,可减轻制品重量,节约塑胶原料,节 省率高达40%;降低注塑压力及锁模力;缩短成形周期;消除产 品表面缩痕和制品翘曲变形;简化产品的繁复设计,从而降低 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气。
增压器将低压储存缸中的氮气增压为可工作的高压氮气, 并储存于高压氮气缸中。一般电动高压增压机可将氮气压力增 至360Bar;气动增压机更增至700Bar。 气辅控制器是用来控制通往模具的氮气在不同时段压力 编者按: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是注塑领域新兴实用技术, 是注射成型工艺的一场革命,同时又是专利技术,受知识产权国
(2)空调导风板。 该产品长770mm,壁厚仅为2.8mm,属薄壁细长产品,传统 注射成型时,由于从浇口到料流末端压力梯度很大,产生应力。
出模后,产品变形严重,翘曲超过5mm以上。使用气辅注射后,
基本消除应力,翘曲小于0.5mm以上。 (3)汽车保险杆。见表1,塑胶材料,PP。
单加工,就可把气针作为一般镶件安排在模具中。采用喷嘴进
与其自身工艺的特性有关。该工艺:
(1)可保证壁厚差异较大制品的成型质量。 普通塑胶制品的设计准则之一是:制品壁厚相对均匀。采用 气辅技术将氮气注入制品内部,使厚壁处形成中空,从另一角度 满足了塑胶制品的设计原则,进而满足壁厚差异较大制品的成 型质量。 (2)可降低注射压力和锁模力。 气辅技术一般采用“缺料”注射填充型腔。气辅控制器得到 注射机提供的射胶信号,经过延迟,将氮气充入熔胶内部推动 熔胶向型腔各壁面填充,因此所需注射压力较低,仅为普通注 射压力的50%~75%,相应成型同样投影面积制品的锁模力也 只需50%~75%。 (3)可消除缩痕,提高制品表面质量。 普通注塑成型工艺是将熔胶注满模腔后,采用保压向模腔 内补充熔胶来防止制品整体收缩的,如果在浇口封闭之前,收 缩部分得不到补偿,将无法保证制品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