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
4、能够帮助避免纠纷。 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可以使员工在一个心情愉 快的环境中工作,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能够较好地解决,避 免事态扩大。 5、有助于处理日常管理中的很多问题 经理人员对劳动关系有恰当的理解,并具备解决相应问 题的技能,在面临很多现实管理问题就能处变不惊、得心应 手。
四、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广义上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但不 一定已参加劳动关系)的公民;狭义上仅指职工。
第一章 劳动关系管理概述
第二章 劳动关系 第三章 劳动合同 第四章 劳动争议
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新型的劳动 关系正在逐步确立。企业的劳动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 响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员工队伍的稳定,还会影响到企业 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全社会的稳定、投资的环境等。因此, 怎样处理好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已成了企业的一项迫在眉睫 的工作。 2008年以来加上自2008年1月1日以来,《中华人民共和 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陆 续颁布实施,劳动法律、法规逐渐地健全,这给企业劳动关 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挑战。 总之,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谐 的劳动关系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劳 资关系的维持和执行、导致劳资冲突的频繁发生,影响企业 健康发展。
2、按照劳动合同产生的方式划分 (1)录用合同 指用人单位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择优录用的方式所签 订的劳动合同。 (2)聘用合同 指聘用方与被聘用的劳动者之间签订的明确双方责、权、利 的协议。 (3)借调合同 指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与借调人员之间,确立借调关系, 明确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二)劳动关系的管理意义和社会意义 1、企业只有处理好劳动关系,才能够实现其基本的 使命、目标,完成其社会责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要提供就业机会,维护 社会稳定。如果企业连员工的安全、健康都满足不了,如 果恣意损伤员工的自尊和人格,企业存在的本身就失去了 合法性。 2、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处理好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够使劳 动者安心付出,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自然企业的利润就 上去了。 3、有利于管理者的职业生涯发展 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内劳动纠纷频发,势必影响其职业 发展,处理好劳动关系,实现共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 要内容。
第一章
劳动关系管理概述
一、劳动关系管理的内涵
劳动关系管理是对人的管理,
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基 础环节是信息传递与交流。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雇主与 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 动关系,促使组织目标顺利实现。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 • • • • 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2.协商解决争议原则; 3.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4.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 4、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的权利。 • 5、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享有特 殊保护的权利。 • 6、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7、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者有权享 有“五险一金”,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工作人员还享有职 业年金;此外,员工还享有其他的物质福利待遇。 • 8、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 二、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
• 劳动者是组织活动的主体,是组织目标的达成者,劳动者 在组织内处于主体地位,而管理者则处于主导地位,两者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权利,也称劳工权益,是指处于社会劳动关系中的劳 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利。 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各项权利,如下 所述。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劳动者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
形式标志,是反映劳动关系的形式特征标志。现实中据以认
定劳动关系的形式标志有多种,如书面劳动合同、员工名册、 工作证、工资支付、劳动者资格、用人单位(雇主)资格等 在认定劳动关系的实践中,有形式标志的,一般依形式标志 认定;无形式标志的,或者形式标志与核心标志不一致的, 依实质标志认定。
•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 (一)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
• 1、它的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劳 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 用人单位(或雇主)
• 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
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实际上就是劳动者将其 人身在一定限度内交给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 付工资等物质待遇。 4、它是平等性质与不平等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通过相互选择和平等 协商的过程确立的。但劳动关系一旦确立,用人单位就成为 劳动力的支配者和劳动者的管理者,
• (三)劳动合同的种类 • 1、按照劳动合同的期限划分,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 合同。
•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 时间的劳动合同。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 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 劳务关系是指双方当事人依约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并 获得劳务报酬的关系。由于劳务关系也属于有酬劳动,故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相近。 •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二者的客体不同,劳动关系的客体是作为生产要素的 的劳动力,劳务关系的客体是作为产品的劳务。
• 2、劳动关系属于生产要素组织关系,劳务关系属于产品 (劳务)交换关系,劳务行为独立于接受方的生产系统之 外。
用人单位,又称用工单位,在许多国家则称为雇主或雇佣人, 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使用一名以上职工 并且向职工支付工资的单位。
五、劳动关系相关人 劳动关系相关人。即劳动关系当事人之外与劳动关系运行 相关的主体,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用人单位团体、职 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社会保 险经办机构等。
第二章 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 切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 关系等。 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 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如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工 作期限、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劳动纪律及其他权利 和义务。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劳 动力使用者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 力用于其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三、劳动关系的意义 (一)劳动关系具有法律意义 劳动关系既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概念,也是一个 法律概念,具有明确的法律内涵。 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很多,不同的法律、法规从 不同的角度来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 中最主要的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其他的如《公 司法》、《企业法》、《工会法》等。 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确立到劳动关系的 终止,人力资源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就处处包含着劳动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怎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依法合规,保 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薪酬管 理、员工培训等。
(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劳动合同是发生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法律事实或 法律文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雇员,一方是雇主。 2、劳动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劳动合同主体的自由 协商,要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3、劳动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双方在管理上存在着依从、隶 属关系。 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 实现。
服务
(一)劳动行政部门 在我国,劳动行政部门是政府中专门对劳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综合 管理的一个行政部门,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统一主管全国劳动 工作的机关。 它所进行的劳动管理,综合包括了劳动力管理、工资管理、劳动保护管理、 职业培训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是劳动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所属的经办职工及其他人员社会 保险业务的事业单位。它负责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以 及职工社会保险档案的记载和管理工作。 (三)工会 劳动者具有组织工会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劳动者通过工会团结在一起 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工会对用人单位的权利包括:1、代表职工利益和反映职工要求的 权利;2、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权利;3、要求为工会提供保障的权 利。工会也有义务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维护用人单位的和法权益。
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 (一)立法调整 劳动关系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都制定了一 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 (二)用人单位内部调整 用人单位内部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主要有:内部规章制度、 集体协商制度等。 (三)劳动争议处理
通过处理劳动争议和不当劳动行为案件来调整劳动关系。
(四)用人单位团体
在国外通常称为雇主协会,是由用人单位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 维护和增进各用人单位(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 和交涉的团体。我国至今没有作为劳动法主体的用人单位团体,但现实 中却存在着以企业或经营者为成员的团体,即工商业者团体。 (五)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即解决纠纷,调整劳动关系的机构。大致可分为调解(调停)机构、 仲裁机构和司法机构。
• (四)劳动关系的类型
• 劳动关系可分别依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在劳动法中特 别重要的分类有: • 1、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标准。在许多国家划分私营劳动 关系和国营或国有劳动关系。 • 2、以劳动者特定身份为标准进行分类。如各国的劳动法 中,都对女工、未成年工、学徒的劳动关系作了特别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