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哲学培养方案
浙 江 大 学
Zhejia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2.0 2.0-0.0 三 夏
04198240 中西传统宗教精神
Z(3)实践教学环节
he 课程号
课程名称
j 04188063 社会调查
i 04188073 社会实践
ang 04188191 毕业实习
8 学分
2.0 2.0-0.0 三 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4
二短
2.0 +4
三短
4.0 +8
学 (3)学生境内外交流学习的课程、学分所转换的课程、学分。
(4)学生修读的各类综合性的分析类系列课程、工程设计类系列课程,以及各类具有专业
与学科特色的科研实践、人文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学科成果等创新创造类系列课程。
浙 Z 5.第二课堂
+4 学分
江大学 hejiang (2014 年 7 月 23 日修订)
04124320 中国佛教哲学
2.0 2.0-0.0 二 夏 2.0 2.0-0.0 二 夏 2.0 三 秋
Zh 2.0 2.0-0.0 三 秋 e2.0 2.0-0.0 三 秋 j5.0 3.0-2.0 三 秋冬 i3.0 3.0-0.0 三 秋冬 an 2.0 2.0-0.0 三 冬 g 2.0 2.0-0.0 三 冬
浙
04121180 04124520
江
04121150 04124200
大 04191030
学04123001 0412467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Ⅱ 法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Ⅰ 现代英美哲学 中国审美哲学 中国哲学史及原著选读 希腊伦理思想
0412116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Ⅱ
Un y 专业主干课程 i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原著选读 中国哲学史及原著选读 中国道家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 浙 ve 古代西方哲学 近代西方哲学 现代欧洲大陆哲学 现代英美哲学 哲学问题
江 rs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大学 ity 学科专业类别 哲学类
中西方哲学的理论思辨和历史发展,接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Z U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he ni 1、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j v 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i e 3、掌握哲学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a r 4、了解国内外哲学学科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研究动态; n s 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g it 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n 04194390 科技哲学导论
i 04194400 美学导论
ve 04198250 社会网络
r 04123141 宗教学
s 04128070 科技社会学
i 04191020 宋明理学
ty 04190060 伦理学导论
2.0 2.0-0.0 三 春 2.0 2.0-0.0 三 夏 2.0 2.0-0.0 三 夏 2.0 2.0-0.0 四 秋 3.0 3.0-0.0 四 秋冬
04124481 04124510 04124660 04121170 04124500 04124610
浙 古代西方哲学和柏拉图主义
政治哲学
江
大 法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Ⅰ
德国哲学 西方逻辑与理性
学
5.0 3.0-2.0 二 秋冬 3.0 3.0-0.0 二 秋冬 3.0 3.0-0.0 二 秋冬 2.0 2.0-0.0 二 春 2.0 2.0-0.0 二 春 2.0 2.0-0.0 二 春
浙 江 大 学
04124310 中国道家哲学
Z U 04124620 认知科学哲学 he ni 04124680 基督教教父哲学 j v 04190030 当代宗教哲学 i e 04123190 专业英语
an rs (2)选修课程
14 学分
g it 课程号
课程名称
U y 04194380 科学技术史
浙 江
大 2014 级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
浙 Z 培养目标 江 h 培养具有未来广博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素养、系统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为研究生 e 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 大 j 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学 ian 毕业要求 g 学生要求掌握系统的哲学理论、历史与方法,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把握
四春
(4)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号
课程名称
04189020 毕业论文
University 8 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8.0 +10
四 春夏
4.个性课程
浙12 学分
江 (1)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和兴趣修读本专业推荐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
大 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 (2)学生在专业确认前多学的课程和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0-0.0 二 夏 2.0 2.0-0.0 三 秋 2.0 2.0-0.0 三 秋 2.0 2.0-0.0 三 秋 2.0 2.0-0.0 三 冬 2.0 2.0-0.0 三 春 2.0 2.0-0.0 三 春 2.0 2.0-0.0 三 夏
04190080 认识论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Z 1.通识课程
42+5 学分
he 见人文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ji 2.大类课程
23 学分
ang 见人文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
3.专业课程
83 学分
U (1)必修课程
53 学分
n 课程号
课程名称
iversity 04124050 近代西方哲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3.0-0.0 二 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