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末 测 试 卷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B .πC D2.有一组数据:2,0,2,1,﹣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 A .1,2B .2,2C .2,1D .1,13.矩形的边长是4cm ,一条对角线的长是,则矩形的面积是( )A .232cmB .2C .2.D .24.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 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 C .当90ABC ︒∠=时,它是矩形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5.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①2y x =- ②2y x=- ③22y x =- ④2y = ⑤21y x =- A .①⑤B .①④⑤C .②③D .②④⑤6.若一个函数y kx b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且0b <,则它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7.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10,则对角线的长度可能取下列数组中的( ). A .4、8B .10、32C .8、10D .11、138.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1=kx +b (k 、b 是常数,且k ≠0)与反比例函数y 2=cx(c 是常数,且c ≠0)的图象相交于A (﹣3,﹣2),B (2,m )两点,则不等式y 1>y 2的解集是( )A .﹣3<x <2B .x <﹣3或x >2C .﹣3<x <0或x >2D .0<x <2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3B .2√3C .2√6D .√610.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在笔直的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训练如图所示,反映了甲、乙两名运动员在公路上进行训练时的行驶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关系,下列四种说法:①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②乙的速度始终为50千米/小时;③行驶1小时时,乙在甲前10千米处;④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5千米时,0.5=t 或2t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11.一组数据:3,5,9,12,6的极差是_________.12.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S 、2S 、3S 表示,若125S =,39S =,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13.直线y kx b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1,0)-、(0,3)则这条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 14.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如果再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5题10分,16,17题每题5分,18,19,20,21题每题7分,22题8分,23题10分,24题12分,共78分)15.计算:(1)21)2)+12+|﹣2|﹣(12)﹣116.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3,BC=4,CD=12,AD=13,且∠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7.一次函数y =kx +b (0k ≠)的图象经过点(1,3)A -,(0,2)B ,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8.已知:如图,在▱ABCD 中,点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求证:BE=DF .19.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上,若55EFG ∠=.求1∠,2∠的度数.20.如图,直线l :y 1=﹣54x ﹣1与y 轴交于点A ,一次函数y 2=34x+3图象与y 轴交于点B ,与直线l 交于点C ,(1)画出一次函数y 2=34x+3的图象; (2)求点C 坐标;(3)如果y 1>y 2,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1.在一次捐款活动中,学校团支书想了解本校学生的捐款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捐款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1)这50名同学捐款的众数为 元,中位数为 元; (2)如果捐款的学生有300人,估计这次捐款有多少元?22.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在同一条公路上,匀速行驶,相向而行,到两车相遇时停止.甲车行驶一段时间后,因故停车0.5小时,故障解除后,继续以原速向B 地行驶,两车之间的路程y (千米)与出发后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V 甲、V 乙. (2)求m 的值.(3)若甲车没有故障停车,求可以提前多长时间两车相遇.23.问题探究: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3y x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你解决相关问题:()1在函数3y x =-+中,自变量x 可以是任意实数; ()2如表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a =①______;②若(),7A b -,()10,7B -为该函数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b =______;()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①该函数有______(填“最大值”或“最小值”);并写出这个值为______; ②求出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在第二象限内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③观察函数3y x =-+的图象,写出该图象的两条性质.24.在矩形ABCD 中,AB =4,BC =3,E 是AB 边上一点,EF ⊥CE 交AD 于点F ,过点E 作∠AEH =∠BEC ,交射线FD 于点H ,交射线CD 于点N .(1)如图a ,当点H 与点F 重合时,求BE 的长;(2)如图b ,当点H 在线段FD 上时,设BE =x ,DN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连接AC ,当△FHE 与△AEC 相似时,求线段DN 的长.答案与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第I 卷(选择题)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πC D【答案】D【解析】A 、根指数为3,属于三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 B 、π不是根式,故本选项错误;C 无意义,故本选项错误;D 符合二次根式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2.有一组数据:2,0,2,1,﹣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 A .1,2 B .2,2 C .2,1 D .1,1【答案】A【解析】把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0,1,2,2, 所以中位数是1;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 即众数是2,故选A .3.矩形的边长是4cm ,一条对角线的长是,则矩形的面积是( )A .232cm B .2 C .2.D .2【答案】C所以矩形的面积=4⨯故答案选C.4.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 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 C .当90ABC ︒∠=时,它是矩形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解析】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 选项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 选项正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 选项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5.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①2y x =- ②2y x=- ③22y x =- ④2y = ⑤21y x =- A .①⑤ B .①④⑤C .②③D .②④⑤【答案】A【解析】①y=-2x 是一次函数;②2y x=-自变量x 在分母,故不是一次函数; ③y=-2x 2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不是一次函数;④y=2是常数,故不是一次函数; ⑤y=2x -1是一次函数.所以一次函数是①⑤.故选:A .6.若一个函数y kx b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且0b <,则它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判断直线从左到右是上升的趋势,0b <说明一次函数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正半轴,综合可以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为B,故选B.7.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10,则对角线的长度可能取下列数组中的( ). A .4、8B .10、32C .8、10D .11、13【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12AC,OB=12BD,∵AB=10,对选项A,∵AC=4,BD=8,∴OA=2,OB=4,∵OA+OB=6<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对选项B,∵AC=10,BD=32,∴OA=5,OB=16,∵OA+AB=15<1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对选项C,∵AC=8,BD=10,∴OA=4,OB=5,∵OA+OB=9<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对选项D,∵AC=11,BD=13,∴OA=5.5,OB=6.5,∵OA+OB=12>10,∴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8.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m)两点,则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A.﹣3<x<2B.x<﹣3或x>2C.﹣3<x<0或x>2D.0<x<2【答案】C【解析】∵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m)两点,∴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3<x<0或x>2.故答案为C.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 ,使PD+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3B .2√3C .2√6D .√6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BE 与AC 交于点P .∵点B 与D 关于AC 对称,∴PD=PB ,∴PD+PE=PB+PE=BE 最小. ∵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2√3.又∵△ABE 是等边三角形,∴BE=AB=2√3.故所求最小值为2√3.故选B .10.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在笔直的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训练如图所示,反映了甲、乙两名运动员在公路上进行训练时的行驶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关系,下列四种说法:①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②乙的速度始终为50千米/小时;③行驶1小时时,乙在甲前10千米处;④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5千米时,0.5=t 或2t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①甲的速度为120403=千米/小时,故正确;②t≤1时,乙的速度为50501=千米/小时,t>1后,乙的速度为120503531-=-千米/小时,故错误;③行驶1小时时,甲走了40千米,乙走了50千米,乙在甲前10千米处,故正确;④∵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甲的函数表达式为:y=40x,乙的函数表达为:0≤t≤1时,乙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y=50x,t>1时,设y=kx+b,将点(1,50),(3,120)代入得:503120k bk b+=⎧⎨+=⎩,解得k=35,b=15,∴t>1时,y=35x+15,t=0.5时,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50×12-40×12=5(千米),t=2时,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35×2+15)−2×40=5(千米),同理t=4时,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为5千米,故错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四、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11.一组数据:3,5,9,12,6的极差是_________.【答案】9【解析】数据:3,5,9,12,6,所以极差=12-3=9.故答案为:9.12.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S、2S、3S表示,若125S=,39S=,则BC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设Rt△ABC的三边分别为a、b、c,∴S1=a2=25,S2=b2,S3=c2=9,∵△ABC是直角三角形,∴c2+b2=a2,即S3+S2=S1,∴S2=S1-S3=25-9=16,∴BC=4,故答案为:4.13.直线y kx b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1,0)-、(0,3)则这条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 【答案】y=3x+3.【解析】根据题意得,03k b b -+=⎧⎨=⎩,解得33k b =⎧⎨=⎩,所以直线的解析式为y=3x+3.故答案为y=3x+3.14.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如果再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答案】AC ⊥BD【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当AC ⊥BD 时,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故答案为:AC ⊥BD.四、解答题(15题10分,16,17题每题5分,18,19,20,21题每题7分,22题8分,23题10分,24题12分,共78分)15.计算:(1)21)2)+12+|﹣2|﹣(12)﹣1【解析】(1)原式=21(34)-+-=17+-=8-(2)原式(13)22=-+-34=-+1=.16.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3,BC=4,CD=12,AD=13,且∠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连接AC ,如下图所示:∵∠ABC=90°,AB=3,BC=4,∴=5,在△ACD 中,AC 2+CD 2=25+144=169=AD 2, ∴△ACD 是直角三角形, ∴S 四边形ABCD =12 AB•BC+12AC•CD=12×3×4+=12×5×12=36. 故答案为36.17.一次函数y =kx +b (0k ≠)的图象经过点(1,3)A -,(0,2)B ,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依题意得3,2.k b b -+=⎧⎨=⎩ 解得1,2.k b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y x =-+.故答案为2y x =-+.18.已知:如图,在▱ABCD 中,点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求证:BE=DF .【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BC , ∵点E 、F 分别是▱ABCD 边AD 、BC 的中点, ∴DE=12AD ,BF=12BC ,∴DE=BF ,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BE=DF .19.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上,若55EFG ∠=.求1∠,2∠的度数.【解析】∵AD BC ∥,55EFG ∠=, ∴2GED ∠=∠,1180GED ∠+∠=,55DEF EFG ∠=∠=.由折叠知55GEF DEF ∠=∠=.∴110GED ∠=.∴118070GED ∠=-∠=,2110∠=. 20.如图,直线l :y 1=﹣54x ﹣1与y 轴交于点A ,一次函数y 2=34x+3图象与y 轴交于点B ,与直线l 交于点C ,(1)画出一次函数y 2=34x+3的图象; (2)求点C 坐标;(3)如果y 1>y 2,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解析】(1)∵y 2=34x+3,∴当y 2=0时,34x+3=0,解得x=﹣4, 当x=0时,y 2=3,∴直线y 2=34x+3与x 轴的交点为(﹣4,0),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为(0,3).图象如下所示:(2)解方程组514334y x y x ⎧=--⎪⎪⎨⎪=+⎪⎩,得232x y =-⎧⎪⎨=⎪⎩,则点C 坐标为(﹣2,32); (3)如果y 1>y 2,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x <﹣2.故答案为(1)画图见解析;(2)点C坐标为(﹣2,32);(3)x<﹣2.21.在一次捐款活动中,学校团支书想了解本校学生的捐款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捐款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1)这50名同学捐款的众数为元,中位数为元;(2)如果捐款的学生有300人,估计这次捐款有多少元?【解析】(1)这50名同学捐款的众数为15元,第25个数和第26个数都是15元,所以中位数为15元;故答案为15,15;(2)样本的平均数=150(5×8+10×14+15×20+20×6+25×2)=13(元),300×13=3900,所以估计这次捐款有3900元.故答案为:(1)15,15;(2)估计这次捐款有3900元.2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同一条公路上,匀速行驶,相向而行,到两车相遇时停止.甲车行驶一段时间后,因故停车0.5小时,故障解除后,继续以原速向B地行驶,两车之间的路程y(千米)与出发后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V甲、V乙.(2)求m的值.(3)若甲车没有故障停车,求可以提前多长时间两车相遇.【解析】(1)设甲的速度为x km/h,乙的速度为y km/h,根据函数图像可得0.5()701.5180x yx y+=⎧⎨+=⎩,解得6080xy=⎧⎨=⎩,故甲的速度为60 km/h ,乙的速度为80 km/h.(2)甲车故障后,0.5h 乙走的路程为0.5×80=40,∴m=110-40=70 (3)甲车没有故障停车两车相遇的时间为1806080+=97,∴可以提前1.5-97=314h.23.问题探究: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3y x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你解决相关问题:()1在函数3y x =-+中,自变量x 可以是任意实数; ()2如表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a =①______;②若(),7A b -,()10,7B -为该函数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b =______;()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①该函数有______(填“最大值”或“最小值”);并写出这个值为______; ②求出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在第二象限内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③观察函数3y x =-+的图象,写出该图象的两条性质.【解析】()2①当x 3=时,求得a 0=;②由题意,当y 7=-时,得x 37-+=-,解得:x 10=或10-,所以b 10=-.()3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①由图知,该函数有最大值3;②由图知,函数图象与x 轴负半轴的交点为()3,0-,与y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0,3,因此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内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193322⨯⨯=, ③由图象知可知函数y x 3=-+有如下性质:函数图象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y 轴;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 24.在矩形ABCD 中,AB =4,BC =3,E 是AB 边上一点,EF ⊥CE 交AD 于点F ,过点E 作∠AEH =∠BEC ,交射线FD 于点H ,交射线CD 于点N .(1)如图a ,当点H 与点F 重合时,求BE 的长;(2)如图b ,当点H 在线段FD 上时,设BE =x ,DN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连接AC ,当△FHE 与△AEC 相似时,求线段DN 的长.【解析】(1)∵EF ⊥EC ,∴∠AEF +∠BEC =90°. ∵∠AEF =∠BEC ,∴∠AEF =∠BEC =45°. ∵∠B =90°,∴BE =BC .∵BC=3,∴BE=3;(2)过点E作EG⊥CN,垂足为点G,∴四边形BEGC是矩形,∴BE=CG.∵AB∥CN,∴∠AEH=∠ENC,∠BEC=∠ECN.∵∠AEH=∠BEC,∴∠ENC=∠ECN,∴EN=EC,∴CN=2CG=2BE.∵BE=x,DN=y,CD=AB=4,∴y=2x﹣4(2≤x≤3);(3)∵∠BAD=90°,∴∠AFE+∠AEF=90°.∵EF⊥EC,∴∠AEF+∠CEB=90°,∴∠AFE=∠CEB,∴∠HFE=∠AEC,当△FHE与△AEC相似时,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FHE=∠EAC.∵∠BAD=∠B,∠AEH=∠BEC,∴∠FHE=∠ECB,∴∠EAC=∠ECB,∴tan∠EAC=tan∠ECB,∴BC BE AB BC.∵AB=4,BC=3,∴BE=94.∵设BE=x,DN=y,y=2x﹣4,∴DN=12;②若∠FHE=∠ECA,如所示,设EG与AC交于点O.∵EN=EC,EG⊥CN,∴∠1=∠2.∵AH∥EG,∴∠FHE=∠1,∴∠FHE=∠2,∴∠2=∠ECA,∴EO=CO.设EO=CO=3k,则AE=4k,AO=5k,∴AO+CO=8k=5,∴k=58,∴AE=52,BE=32,∴DN=1.综上所述:线段DN的长为12或1时,△FHE与△AEC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