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理科考试各科总结

高中理科考试各科总结

高中理科考试各科总结
高中理科考试各科总结一
【语文的学习】
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
读一读
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划一划
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查一查
查什么呢?查工具书。

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
过程。

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问一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写一写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

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

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练一练
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

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

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

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想一想
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

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

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

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

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高中理科考试各科总结二上一周是期中考试,今年有三门课参加了xx区的统考,分别是地理、历史和政治。

再加上语数英,理化生,一共考了九门课。

从礼拜三到礼拜五,一共考了三天。

统考的科目里,历史比较简单,地理考得比较活,有些东西就不会,看群里其他孩子的感觉,也是说历史简单,地理比较难。

每次考试小乖都说不准问考得咋样,不过感觉应该还可以。

最后一天上午理化生放在一起考两个小时,考完了回来很懊恼,说考完了和别的小朋友对答案,才发现物理有一面卷子没看到。

他说做完了填空选择,还有几道解答题,感觉最后一题比较难,所以想当然得觉得答完了,然后就开始做化学的卷子,理化生三门一起考,所以三门不同的卷子比较多,他又觉得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匆忙写了检查完了。

他的好朋友祺也一样,后来听说也有其他的孩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是三道
多项选择,一共12分。

不知道很多人是不是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我想起了小学有次参加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比赛,也是卷子反面没有看到,一半都没有做,那次其实前面还是做得挺好的,老师也觉得很可惜。

小乖也觉得很伤心,还告诉了几个老师,老师们都对他表示了同情,同时也告诉他这一次是一个教训,他回家也说可能现在发现问题比以后发现好,以后自己会注意这方面。

不过看得出还是很后悔,之后的几天老是提起这件事。

五一节之后上课,老师就公布了各科的成绩,果然物理是88分,语文93,数学100+4,英语,地理95,政治,生物48,历史99,化学47,其中生物和化学满分都是50,数学满分是100+8, 8分是二试,但是数学最高算100分。

满分800最后得分766,除了没做的12分物理,其他都算是发挥了水平。

最后以微弱的优势侥幸获得了班级综合第一名,年级排名好像是第二。

分数应该都非常接近,这次年级综合前十里面,好像第一和第三是其他班的,剩下的都是他们班的,不过还没有最后确认。

学校照例在期中考试之后,会开一次家长会,在前面的几次家长会,小乖都是班级综合
第一,爸爸戏称他是“期中战神”,因为期末有几次他
就不是了,但是期末没有家长会,大家也看不到排名。

期中考试小结这次没想过还是,很意外和侥幸。

高中理科考试各科总结三高中三年的经历说明,学习之路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发生什么情况都很正常,关键看你如何面对。

另外,高中各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每一科对于每个人也有不一样的学习途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高中学习成绩不能说是一直特别优秀,有时只能算是中上游水平;在选择学习方法、应对学习困难方面也有较多感悟,我觉得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会对很多学弟学妹有所启发。

在此,我分学科把我总结的和老师所教授的一些学习方法要点陈述如下,供同学们借鉴。

语文
积累对语文这一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无论是字音字形、成语熟语,还是名句名篇,作文写作,都对积累有很高的要求。

平时积累做得充分细致,考试做题就会游刃有余;平时积累的少甚至不去注意积累,这些特别倚重积累的题就会成为你的丢分“大户”。

具体来讲,积累又分为两种:识记类积累和写作类积累。

先说说识记类积累。

以高考语文标准题型为例,前12道36分的选择题和名句名篇默写即属于识记类积累题。

其中需要识记的内容包括:字音字形,成语熟语含义,近义词
辨析方法及常见近义词词义,常见病句类型,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文言词义分析方法及常见文言词义,常见文言句式,文言文阅读分析方法,文言文翻译要点,名句名篇等。

除了字音字形、成语熟语含义和名句名篇外,其他各项内容既要识解题方法要点,又要记常见例子题型。

例如,在病句中的引号使用方面,既要认识、明白严格规范的引号使用要求,又要记住常见病句题中出题人经常错用引号的几种类型。

做到这些,解题就不会难了。

而字音字形、成语熟语含义和名句名篇这类题目则更偏重记忆。

也没有别的什么更好更实用的方法,就是需要你记住。

这就要求你平时多看多做,多记多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求考试做题时尽量不碰见自己从没见过从没记住的知识点。

当然了,完全避免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尽力而为。

这里重点说一下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问题。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是最考验记忆背诵能力的一个题型,既要熟背课内要求背诵的诗词古文,又要了解并记住一些课外的古代经典美文及其中的名句。

我要重点强调的是,决不能平时稀松而临考前突击背;最好也不要跟着老师学到哪背到哪,因为前者大部分情况下背了就忘;后者时间会很仓促,背不细。

建议同学们提前买一本古代散文集选出高中课本上有的文章有计划的背一下。

我有一本出版比较早的古代散文集,上
面百分之八九十的文章都是初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古代名篇,几乎一一对应。

举个例子,《滕王阁序》篇幅很长且为骈文,背起来困难较大;而学到这一课时老师留给同学们背诵的时间又很短,所以大部分同学感觉比较头疼。

而我在初中时就照上文提到的那本散文集背过了这篇文章,因而学习时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至于课外的名句名篇,那就考验你平式的阅读功底了。

当然,高中学习中在这方面还是可以重点加强的。

另外,很多参考书中有对名句名篇积累的集中整理,可以参考。

再谈谈写作类积累。

写作累积累的应用无非就是语言运用题和作文。

这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阅读,也可以说是“自古华山一条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

另外,语言运用方面还必须牢固掌握一些相关的语法句法知识,这些相信老师在课堂上会有讲解。

语文的考场发挥比较重要。

比如作文,大部分考场作文题还是比较新鲜的,需要你在很短时间内审题、立意、构思、作文,可能还要先打草稿或列提纲,时间会很紧迫;而这是对你临场发挥水平的一大考验,要求你平时对审题立意多加练习,形成敏捷的思维体系;也要求你多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论证事例,以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

另外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目前据我
所知语文考试中做不完试卷或做完了但非常仓促甚至“卡点”的同学还是大有人在的,也包括我。

按高考模式,语文试题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应该说是“一分对一分”,但实际并不尽然;因为不同题目难易不同,有的耗时会长些有的就可以短些。

比如说,前五道基础知识选择题每题三分共十五分,但最多十分钟就应做完,以给后面两篇文本的阅读留出时间,再完成另外七个选择题。

另外再加上第二卷开头的文言文翻译题十分,整份试卷前四十六分最好在三十五分钟内答完,最多也就四十分钟。

再往下,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之间的题目控制在半小时到四十分钟以内,现代文阅读留出二十分钟左右,这样给作文留下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当然,上述是最理想的情况,很多时候写作文时还是省不了一小时的,即便如此,作文最少要留五十到四十五分钟;时间再少作文质量便不好保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