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劳动法律法规使用指引
一、实体性
1.《劳动法》
2.《劳动合同法》
3.《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二、程序性
1.《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界定“劳动争议”的范围
(2)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3)超期限申请
(4)主体不适格
(5)仲裁机构重新裁决、当事人又起诉
(6)增加诉讼请求
(7)不属于法院受受案范围
(8)争议管辖
(9)争议双方同时起诉
(10)用人单位合并、分立
(11)与原用人单位争议的诉讼主体
(12)承包
(13)举证责任
(14)劳动合同无效的赔偿
(15)赔偿金支付
(16)劳动合同延续、终止
(17)对裁决事项的部分进行起诉
(18)多个仲裁裁决相关诉讼
(19)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
(20)对用人单位决定的撤销、给付数额的变更
(21)不予执行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1)“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确定
(2)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
(3)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
(4)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受理
(5)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定金等问题的受理
(6)工伤保险待遇争议受理
(7)不属于劳动争议的纠纷
(8)预先支付工资问题受理
(9)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纠纷的诉讼主体
(10)劳动派遣纠纷的被告确定
(11)同时起诉
(12)可不抗力
(13)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14)财产保全
(15)强制执行
(16)劳动合同优先于单位规章
(17)调解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1)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确定问题
(2)拖欠工资争议仲裁时的工资支付问题
(3)以工资欠条作为证据的纠纷受理程序
(4)劳动争议仲裁后是否可以依法起诉的问题
(5)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的起诉问题
(6)工伤保险待遇经劳动仲裁后的起诉问题
(7)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况
(8)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问题
(9)劳动争议仲裁一方当事人为个体工商户的情形
(10)涉及劳务派遣时被告的确定问题
(11)不服劳动仲裁而进行起诉的问题
(12)申请仲裁期间中止的问题
(13)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问题
(14)财产保全措施问题
(15)解除保全措施的问题
(16)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时,在劳动者请求时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问题
(17)调解协议的效力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