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以下5dm=?cm的演算过程正确的是()A. 5dm=5dm×10cm=50cmB. 5dm=5×10=50cmC. 5dm=5dm×10=50cmD. 5dm=5×10cm=50cm2.如图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成为()A. 平行光束B. 会聚光束C. 发散光束D. 不能确定4.电能的单位是()A. JB. WC. J/sD. kWℎ5.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B.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C. 墙上形成“手影”D.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gB. 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10cmC. 普通教室门的高度一般为3mD. 女生跑完800m所用时间约为60s7.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 行船和岸边B. 都是岸边C. 岸边和行船D. 都是行船8.晚上,小昆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白纸板和平面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B. 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C.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D.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A. 甲、丁B. 乙、丙C. 甲、丙D. 乙、丁10.下列关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虚像是指人眼能看到,又能成在光屏上的像B. 虚像是指人眼看不到,又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C. 虚像是指人眼能看到,但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D. 虚像是指人眼看不到,但能够成在光屏上的像11.用天平测出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 先测出一百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 先测出一粒米和一块铁块的质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C. 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仔细认真地测量D. 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反复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12.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A. 越来越小B. 越来越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13.图是媛媛同学在做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通过画图记录的物、像大致关系的四幅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A. B.C. D.14.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 步行的是图中AB段B. 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 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D. 小华步行的速度为90m/s15.把一块玻璃砖紧贴刻度尺放置,人们在通过玻璃砖观看刻度尺会发现刻度尺发生错位,关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 光由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造成的B. 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造成的C. 光由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反射造成的D. 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反射造成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3.0分)16.质量为1千克的水,全部结冰以后,体积变大了,冰质量是______ 千克.如果1千克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是______ 千克.根据以上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 .17.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18.仔细观察,收集整理如图所示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提问:(1)平时我们常见到的“黑板反光”现象可用______图(填“甲”或“乙”)解释。

(2)乙图是______反射,每条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都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9.人站在竖直的穿衣镜前5m处,若人以0.5m/s的速度向镜前移动6s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春天到了,小红去大明山旅游,在拍照时,为使拍到蓝天的像更蓝些,在镜头前加蓝滤色镜,这会让________色光通过;漫山的杜鹃花呈现红色是因为杜鹃花________(反射/吸收)了红光.21.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秒记录的气泡位置。

则气泡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在AD段做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度。

23.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电路板,光发生______现象。

24.小莉和小文是同班同学,小莉家离学校比小文家远720m,每天早晨,小文步行上学,小莉骑自行车以小文速度的3倍前往学校,两个人同时出发,5min后刚好同时到达学校,则小文的步行速度为______ m/s,小文家距离学校______ m.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5.如图所示,画出线段AB经平面镜26.如图所示,光从水里射向空气。

27.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请分别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28.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1)王成再取一段同样大小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______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像。

(3)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B蜡烛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4)如图乙,是某同学在镜中看见的电子手表的示数,当时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__;29.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他正确操作,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2)将图中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需要将光屏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

30.如图所示,小露用天平测木块的质量:(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______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2)木块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______往右盘中加减砝码。

(3)放在右盘的砝码的位置如图,则木块的质量是______g。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31.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ℎ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少秒的时间?32.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的距离。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 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解:A、“5dm×1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B、“5×10”缺少单位.此选项错误;C、“5dm×10”得到的单位不是cm.此选项错误;D、进率及过程正确.此选项正确.故选D.单位换算包括进率和过程两个方面.据此作出判断.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2.答案:B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3.答案:C解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空气透镜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空气透镜属于什么透镜。

图中,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水凹透镜”。

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本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气泡,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气泡的形状,而忽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空气透镜。

解: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水凹透镜”。

是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因此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成为发散光束。

故选:C。

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电能、电功率单位的掌握,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电功率的单位,还要清楚复合单位的来历.A、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主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故A符合题意;B、在国际单位制中,瓦特(W)是功率的主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焦耳(J)是电能的单位,秒(s)是时间的单位,所以J/s是电功率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千瓦(kW)是电功率的单位,时(ℎ)是时间的单位,电功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时间故选A.5.答案:D解析:解:A、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筷子折断了,故A错误。

B、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B错误;C、屏幕上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在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