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期信用证的欺诈问题

远期信用证的欺诈问题

远期信用证的欺诈问题一.远期信用证概念(王文艳)远期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或付款行收到合格单据和汇票(或只有单据)后,不立即付款,而是等到信用证规定的日期才付款的信用证。

二.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运作程序(王文艳)进口商委托开证行对外开立信用证;通知行在收到信用证后,通知出口商;出口商组织货物,装运出口并取得信用证需要的单据;出口商将信用证需要的单据提交议付行;议付行审单无误后,将单据寄交开证行;开证行审单无误后,对外承兑,并在到期日付款;在开证行承兑后,议付行对出口商办理票据贴现手续;开证行通知进口商承兑赎单;进口商承兑到期付款。

(这里说得有问题,信用证付款人是开证行而非进口商)在正常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进口商可以顺利地收到货物而不必担心付款后无法收到货物,出口商可以顺利地收到货款而不必担心发货后无法收款。

三.远期信用证的欺诈原理(一)欺诈形式1. 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共同欺诈(1循环开立远期信用证(开后证还前证)(王文艳张英男)这是在我国比较多的远期信用证欺诈方式。

信用证欺诈实施者利用的是远期信用证(不对,应该是远期信用证项下的远期汇票)可以先承兑,然后在承兑到期日付款。

以承兑后180天付款远期信用证为例,欺诈者可以在银行承兑后,将银行承兑汇票在国际市场上贴现,使用贴现资金将近180天(扣除收到承兑通知和贴现的日期),在需要付款时使用贴现资金付款。

欺诈者通常不只是开立一个信用证,而是开立一系列远期信用证,例如每月各开立一个承兑后180天付款的信用证,然后用7月开立的远期信用证贴现资金偿还1月到期的信用证付款,用8月开立的远期信用证贴现资金偿还2月到期的信用证付款,如此循环使用,既不会发生信用证垫款,又可以使用贴现资金。

一旦这种循环被制止或被打破,马上就会出现巨额的信用证垫款。

在这个过程中,开证申请人需要在境外找一个合作伙伴作为受益人,同时还需要境内机构的配合”伪造一些虚假的贸易合同。

(2)开立无贸易背景远期信用证骗取银行资金(张英男)其作案手段多种多样。

如用假合同、假单据伪造贸易背景,国内开证申请人和国外受益人联手诈骗银行。

当国内申请人利用假合同欺骗银行开出远期信用证后,国外受益人通过交单行交来与该证相符的假单据。

由于他们的目的是骗取银行资金,所以不管单据真伪,有无不符点,申请人都接受单据,催促开证行承兑。

一旦开证行承兑后,那么开证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就变成了无条件的到期付款责任。

交单行收到开证行的承兑后,就应受益人的请求做了贴现,这样,受益人就从银行套取了资金。

还有的伪造虚构转口贸易背景,有的以买卖仓单方式虚假转口贸易背景,有的以对开信用证的方式虚构贸易背景,这些手段虽各不相同,但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利用银行开立的远期信用证做贴现套取资金。

这些资金到期时不能得到偿还,导致银行巨额垫款。

2•开证申请人欺诈:(张英男)。

下面两点可能写得不对,而且也不反映远期信用证业务特点。

远期信用证实际上是出口商已经打算给予进口商资金融通,让进口商在付款前取得单据,实现提货及销售的行为。

这是给进口商的一种优惠,使其不必见单即付款。

可以使得开证申请人利用假冒信用证骗取受益人的货物,或是骗取银行贷款,或是通过某些附加条件拒不付款。

主要有以下两种。

(1)假冒信用证欺诈主要表现为欺诈人以开证申请人名义用伪造的信用证欺骗议付行和受益人,使受益人和议付行相信欺诈者的开证申请人的合法身份,骗取贷款。

假冒信用证有两类:一类是以根本不存在的银行为名开立假信用证;另一类是冒用其他银行名义开立伪造的信用证。

(2)软条款信用证欺诈在信用证中规定一些可令申请人或开证行完全控制交易进程,有权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条款,以软化”开证行在单证相符、单单相符条件下无条件付款的责任。

进口商常常利用这些软条款故意挑剔,使出口商无法结汇,或大口杀价。

四•远期信用证的风险防范(钟佳宜)(一)针对开证行破产的风险防范由于远期信用证的承兑付款周期比较长,为防止开证行在此期间倒闭,确保受益人在此后能顺利拿到应收账款,所以要求开证行最好是一流的国际性知名银行或者寻找另一家银行作保兑。

(二)针对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共同欺诈的风险防范1 •开证行行加强保证金管理;增加保证金比例,对于风险较大的需要开证申请人提供100%金额的有价证券作抵押,以防止为开证申请人垫付了资金后,开证行事后收不回为其垫付的资金。

2 •严格审查信用证的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开证申请人的近期业务经营状况,资产质量及负债状况、信用等级,已开证未付汇情况记录及原因等情况;了解受益人的资信情况、生产能力及以往的业务合作情况,尤其对金额较大的信用证交易,更要加强对受益人资信的调查。

3•严格对进口商品的审查;严格审查进口货物,谨防虚构炮制假进口合同。

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要求进口商在货物到港后持报关单到开证行核对合同和提单,这项规定有利于及时发现违法犯罪问题,杜绝循环开证。

(三)针对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欺诈的风险防范(软条款诈骗原则上和远期信用证业务没有必然联系)针对软条款信用证,最好的办法是严格审单,出口商在收到银行交来的信用证之后,应当比照买卖合同全面审核,以防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不符,或者有软条款” 对那些苛刻和难以执行的条款,应事先要求修改,避免造成信用证的风险。

五•案例分析(一)循环开立远期信用证案例一一南德集团牟其中远期信用证诈骗案例(钟佳宜)案例经过:天津经济开发区南德经济集团及牟其中信用证诈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远期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案件。

天津经济开发区南德经济集团是于1991年8月在天津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集团所有制企业,注册资金为3500万元人民币。

佃95年初,南德集团发生资金紧缺,集团总裁牟其中为了返还债务和集团开展业务,7月,牟其中以南德集团法人代表的身份,与湖北轻工签定了代理进口货物总金额为 1.5亿美元的委托代理进口协议,并由澳大利亚澳华公司编造虚假的外贸进口合同,通过湖北轻工为南德集团从中国银行湖北分行对外开立180天远期信用证,由何君所在的澳华公司及美国索斯曼公司代理境外贴现(共贴现4单)。

从1995年8月15日至佃96年8月12日,南德集团凭借虚构进口货物合同,通过湖北轻工在湖北中行共计骗开信用证33单,开证总金额8013余万美元。

其中,南德集团通过香港东集团以及澳大利亚澳华、美国索斯曼公司在香港渣打、丰业、东亚、运通等银行议付信用证31份,获取总金额7505余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3 亿余元。

并由香港东泽公司,将代理贴现资金转入南德集团的指定账户,用于偿还集团债务和业务支出2910万余美元和400余万元人民币,余款用于循环开立信用证、支付利息和手续费等,造成湖北中行实际损失3549余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4亿余元。

这种欺诈与正常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大体是相同的,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信用证的融资功能来达到非法占有资金的目的,在虚假的贸易背后,对资金的欲望是赤裸裸的,对银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案例分析:诈骗的形式:南德集团牟其中循环开立远期信用证并与受益人勾结,在无真实贸易背景下,开立空头信用证;为掩护实施诈骗,虚构炮制假进口合同,以伪造的单据向银行融资的非法行为。

针对牟其中远期信用证诈骗案的防范措施1 •开证行加强保证金管理;增加保证金比例,对于风险较大的需要开证申请人提供100%金额的有价证券作抵押;(如果这样,何必要通过银行开立信用证呢?如果有钱,直接支付就是了)如果此案中的湖北中行在牟其中第一次开立远期信用证后没有付清账款的情况下又开立第二份远期信用证的时候增加保证金的比例,也许就不会出现循环开立远期信用证的诈骗案了,更不会累计损失人民币2.94亿余元。

2. 严格审查信用证的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的资信。

了解受益人的资信情况、生产能力及以往的业务合作情况。

调查开证申请人的近期业务经营状况,资产质量及负债状况、信用等级,已开证未付汇情况记录及原因等情况。

3. 严格对进口商品的审查;严格审查进口货物,谨防虚构炮制假进口合同。

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要求进口商在货物到港后持报关单到开证行核对合同和提单,这项规定有利于及时发现违法犯罪问题,杜绝循环开证。

(二)软条款信用证欺诈案例一一南非华裔商人信用证"软条款"诈骗案(徐际舟)案例经过南非华裔商人李华是一家南非公司总经理,2005年被中国法院判处诈骗罪成立,原因是其以设置信用证软条款、伪造客检单等手段诈骗”。

2005年初,李华与建华衬衫厂达成购买其领带及衬衫的意向, 因建华衬衫厂无进出口经营权,遂委托华泰进出口公司做代理。

2005年1月,李华代表南非公司与华泰进出口公司达成购销合同,并于1月31日通过一香港公司委托香港银行出具不可撤销信用证,金额为249970美元(合2076550元人民币)。

信用证规定,出口人应提供装船前检验证书,该证书须由开证申请人(即香港公司)田成签字,且签字盖章须与银行留底相符。

信用证开出之前,李华按约定向建华衬衫厂和华泰进出口公司收取佣金和信用证保证款共计461500元人民币。

2005年2月28日,建华衬衫厂按要求将货物运至李华指定的船务公司仓库,李华同时按信用证要求向建华厂出具了客方检验合格单(即客检单,该单在进库前由华泰进出口公司业务人员打印清楚,交李某转托他人带至香港经田成签字后带回)。

在货物装船时,李华和华泰进出口公司发的货物不能按原设想装入一个货柜,只好多装了一个小货柜,而由此引起的费用负担纠纷却一直未能达成一致。

2005年3月,在未经李华同意的情况下,华泰进出口公司指示船务公司发运货物至香港,同时取得信用证约定的运费到付提单,连同商业发票、客检单等一起,交中行并转寄香港开证行。

李华在得知货已发出后通知香港开证行拒付。

不久,香港开证行告知华泰进出口公司,由于客检单上的签字与银行留底不符,现已将不符点交开证公司,如果开证公司确认不符点成立,银行将拒付信用证款项。

2005年4月3日,香港银行正式通知受益人拒付提单,4月10日信用证过期。

华泰进出口公司在与李华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委托船务公司将货物从香港拉回。

此后建华衬衫厂向李华追索上述46万余元佣金及保证金,李华以各种借口推托,建华衬衫厂遂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分析:(这个是利用单据瑕疵的贸易纠纷,根源在于客检,和远期信用证没什么关系)这是一起典型的信用证软条款”诈骗案例,在本案中,李华的目的是想让开证行拒付,而他的手段是通过在单证上寻找不符点而设置陷阱。

首先,信用证是有有效时限的,上面的案例中,李华与华泰进出口公司先是在运费上产生纠纷,悬而未决,从而拖延时间。

其次,就是在单据签字的问题上,因为我们知道,根据国际惯例,受益人取得信用证金额的唯一条件是提供与信用证要求严格一致的单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