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_____对话”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文题]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如果有一种“时空转移心灵交流”器,能把你想说的话传递给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名人,那么,你将选择哪一位名人向他倾吐心声呢?请以“与名人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话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导写]这个话题重点考查习作者的想象力和认识水平,它鼓励考生扩大课外阅读,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大胆发挥想象)。
事实上,这类“与名人对话”的典范之作并不少见。
如杂文名篇《谏屈原书》,开篇即对屈原“为了区区楚王,而轻掷千钧之躯”的举动提出异议,接着向屈原献上“三策”——“弃官从文”“半官半谑”“为官则油”,也就是要屈原同流合污、丧失人格以谋求一己之私,甚至弄虚作假、误国害民。
这当然是借古讽今,深刻批判了当前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
其妙处在于文章主题是通过写信规劝古人的方式揭示的,独具机智幽默之美。
又如中学生优秀习作《冷月祭诗魂》,由“赠苏东坡”“致李商隐”“赠李白”三部分组成,形式新颖别致,而且巧妙化用古诗词名句入文,文笔优美,挥洒自如。
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
内容上既可以从大处落笔,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商榷;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例文一]八戒,让我带你走进新时代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顾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猴子敏捷,又练就一身好武艺,再加上能说会道和“齐天大圣”的头衔,老大的地位不可动摇。
沙僧终日言语不多,挑着担子,任劳任怨,虽道行不够,不能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去化斋,但长伴师父身边,所以老实忠厚非他莫属。
可猪兄你,虽没有猴哥七十二般变化,也有三十六招架式;没有闹过天宫,好歹也是天蓬元帅下凡;不能上天入地,逗着观世音开心,可也没惹着谁啊?为什么就非得背个好吃懒做的骂名呢?“什么?猪兄你说什么?噢……你说你也为此深深思考了一千多年,可就是苦思不得其解?”没事,就让小妹我为你分析一番。
首先,猪兄,可不是我说你,“树要皮,人要脸”,你怎么就背着那身臭皮囊一千年都不肯变呢?高高的猪鼻子,大大的猪耳朵,还有那“九个多月”的大肚子,你说在崇尚“瘦身”的今天还有谁看得上你呢?谁说投错了猪胎就没得救了?美容店、整形手术、减肥食品……凭你的知名度,随便挑几家做个形象代言人和产品效果展示人,“唰唰唰”,三下五除二,缺陷就全没有了,还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解决了形象问题,我就要探讨一下你为人处世的方式了。
《西游记》里不乏你和猴子对骂的情景。
要知道有些话是“人前说不得,人后说得”的,何况那孙猴子尖嘴猴腮、伶牙俐齿,你根本占不到半点便宜,就更应该免开“猪”口了。
猴子没耐心,整天跑得没影儿,他不在的时候,你再稍微发发牢骚,多对师傅说几句体贴的话,不就行了?你以为沙僧就真的老实,其实他最精明了,整天守着师傅,不知说了多少甜言蜜语蛊惑“师”心呢!另外,对于你的一些不轨行为,我也要略作评说,虽然这属于你的个人作风问题。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有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见你酒后失态,偶有春心也是很正常的。
但做事情要考虑对象,嫦娥真的忍得住“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凄凉?非也,她是早找到坚实的“后盾”了。
要不然,在封建社会,她遭到你的非礼,怎么会不怕背上“行为不检点”的恶名而告发你?玉皇大帝怎会当下把你贬下凡间?说你猪兄赶不上时代潮流吧,这些你都没看出来!最后,告诫猪兄,你贪吃、贪睡虽不是什么大错,但千万不能因此让人揪住你的小辫子。
在新世纪不管做人还是做猪,都要时时小心、处处谨慎、步步为营啊。
[点评]这篇文章把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不良现象与猪八戒这个喜剧人物对接起来,构思上有匠心;语言诙谐幽默,杂文味较浓。
[例文二]林黛玉,片言谁解诉秋心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冯茹“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每次默默吟诵你的诗,都有一种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你心中的烦恼和痛苦无法被人理解,竟然抑郁而终,恐怕不会想到后世的人们却称你为整天哭哭啼啼、心胸狭窄的林妹妹吧!为什么他们看不到你更高贵的一面?你的才学,你那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甘当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的超凡品质,多少次让我为你如痴如醉。
你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堪称第一才女。
你不仅爱读诗,王摩诘的五言律诗,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你都熟记在心;你也爱作诗,而且造诣颇深。
在《问菊》中你以“孤标傲视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抒发了对菊花高傲风骨的赞美,我想这也是你的自我评价吧。
在《咏白海棠》中你又以“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的海棠作为你别致高洁的思想性格的化身。
你有纯真的心灵,并执著于追求自己的那一份感情。
你和宝玉自幼两小无猜,因封建礼教的束缚,彼此不敢言明内心的感情,但是,你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琴声中,那富有生命的琴声,仿佛是你痴痴的身影。
你爱哭,甚至会为落花而感伤,所以你葬花、吊花。
可是,这仅仅是为了残花吗?如果你有同薛宝钗一样的身份、地位,你自然不必如此哀伤,只因寄人篱下,苦苦守候那遥遥无期的理想,触景生情,不免悲哀,这怎么能说是心胸狭窄呢?你爱看《西厢记》,还默默记诵。
可这本书在那时可谓是人人皆知的禁书,你只是一个弱女子,可是内心却反抗着封建贵族阶级,不愿意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你渴望自由的空气,也渴望有一个知己为你排忧解难,而这在贾府极其沉闷的空气里,是不可能得到的,也许这正暗示了你的悲惨命运。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泪迹已模糊。
”你流尽一生眼泪,悄然离开人世,留给我们的只有你未诉的“秋心”和千万缕泪线,可惜这世上理解你之“秋心”者,少矣!能为你而黯然神伤者,少矣!能为你平反者,就更少矣![点评]本文作者对林黛玉情有独钟,巧妙结合黛玉的遭际和诗文,倾吐了对她的同情、理解与欣赏,意在为她平反。
由于作者在字里行间融入了深情,使文章读来颇为感人。
[例文三]平等,真的如此艰辛?——致夏洛蒂·勃朗特的心灵告白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吴小肄“虽然我不美,又贫穷,但我们是平等的,就像我们死后都会经由墓地平等地跪在上帝面前一样。
”夏洛蒂,简·爱的这段肺腑之言是否就是你追求平等的告白和宣言?你的确难以算是美人,出生于贫穷的牧师家庭,又从事着遭受英国上流社会鄙视的家庭教师的职业。
才情并茂却无用武之地。
作为一名女性,在只有美貌绝伦或显赫出身才能出人头地的社会,你似乎注定了与成功无缘。
于是,你将理想寄托于笔端,塑造出独立、自尊、自强而最终获得幸福的新女性简·爱。
我知道,你是在追求平等,外貌美好与平凡的平等,物质富有与贫乏的平等……而其中的灵魂是男女平等。
这种追求是女权运动思想的萌芽。
在你用心血凝成的《简·爱》中,女主人公幼年的悲惨境遇赋予其敢于反抗、追求最起码的平等的性格和勇气。
在爱情观这一万能的试金石上,简·爱顽强地接受了考验,自尊和坚强在她寻求平等无私的爱情的举动中一览无余。
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使我看到了你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愤。
面对沿袭了数千年、植根于全社会的男尊女卑的传统陋习,你这种全新的观念的展现,对陈旧的思维定势不能不说是个重大的挑战。
至此,相信女性们应该对自己依附男性的地位和“绿叶”的角色开始有所怀疑。
如同所有的变革一样,你看到,它的开端并不起眼,人们依然故我。
男性依然在社会上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女性,依旧躲在男性身后的阴影里。
寥寥可数的新女性只是昙花一现,立即就会湮没于社会舆论的汪洋中。
而你即使不甘平庸,也不得不平凡地为人妻母,将希望由自身移植到丈夫及儿女身上。
实在是孤掌难鸣啊!在顽固地遵循着传统的古老国度中,你的思想只能随生命而终,只有在天堂默默地继续祈祷和祝福。
时隔两个多世纪,你难以料想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是多么迅猛。
但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将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你无法想象“花瓶”的新生意思,无法感受当今社会上“女强人”的内心苦闷。
消除意识形态上的落后原本是极艰辛的啊。
夏洛蒂,你并不幸福,因为你生活在一个漠视女性、鄙视女性的时代。
夏洛蒂,你又该是幸福的,因为你将为女权运动蓬勃发展的后世永远铭记。
[点评]这是一篇立意上见新意的颇为大气的佳作——虽然所谈的是男女平等、女权运动这样一个大题目,但内容上并未流于空泛。
文中不少语句富有意蕴,耐人咀嚼,显示出作者比较扎实的语言表达的功底。
[例文四]冷月祭诗魂■文/张媛赠苏东坡陌上的山花已有无数开了。
我看见你青青的竹杖,你的芒鞋,烟雨之后你淋湿蓑衣。
你脸上的微笑是那样的悠然脱俗,你的眼中只有秋风洛水清波。
不禁想穿越时空问你一句:“江南父老可为你晒好了鱼蓑?”只有夜阑人静,只有缺月挂疏桐之际,你会想起一只在波晕上漂流的小舟,你原是那那孤傲,不肯停栖在沙洲的寒枝上,你原是寂寞飘渺的鸿影,你原来也会一梦十年,穿越生与死的迷茫,为失去的爱人痛苦一场。
流年偷换,转眼你便垂垂老矣。
你说,让那一切都随大江东去,你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茫茫人间,你独爱那清欢。
你终于归去了。
千年之后我在冷月下唤你,却只见江上一犁春雨。
致李商隐我在千年之后的冷夜唤你归来。
唤你归来,唤你孤独的魂。
而你的诗早已纷飞散落,相思一寸,灰亦一寸,你的泪却有沧海那样深。
我在千年之后化为一只杜鹃,把血喋在如此光洁的凤尾香罗上,凝成一朵永无消息的石榴红,然而你已无法看见,你消瘦的身影,已隐没在洛水在蓬山,或者在蓝田。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是你修长十指下,那五十弦中唯一断裂的孤弦。
多么幸福的苦痛,我在你的手下断裂,去寻找飒飒东风中来去无言的蝴蝶。
千百年来你永远寂寞,金烬暗了,垂杨断了,你只能独自归,独自归,万里云罗一雁飞。
你只有追忆,只有惘然,只有杜叶香中,月露里,成谜的诗魂。
[ 例文五]梦谏孔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穿越时光的年轮,跨过地辖的限制,我终于来到了智者的故所,与那风起云涌,英雄竞出年代的谋士久违地碰撞了心灵。
先生,我知道那是一个奇幻诡谲的年代,那是一个苍生遭难,生灵涂炭的时代,英雄用尸骨作基石,小人用英雄当脚蹬。
也许正因为此,先生才高卧隆中,空比“管仲”,“乐毅”,闲唱平和的“梁父吟”吧。
然而,先生空待二十七年的明君,竟只是一孤身落难的后汉皇叔吗?“良臣择主而仕,良禽则木而栖。
”大地微颤,祠堂中隐传出低沉的回音。
先生,我明白金枝玉叶的意义,但更通晓古今圣明的定义。
大汉皇叔仁德怖于四海,似乎有目共睹:徐州受难,玄德仅率私属而援;陶谦让城,玄德三辞而不纳;曹操南征,刘备更不忍百姓,而一同迤逦前行。
如此种种,玄德公的仁义似乎足以感天动地,称得上古今圣人。
然而,乱世之中到底是何物方才能`救百姓于水火?是权术,是情义,还是铁血的政策,严明的纪律?乱世需用重典,而最忌讳的恰是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