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鸭成活率的技术选好鸭苗选购鸭苗要到防疫工作较好的种鸭场,种鸭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禽出败、大肠杆菌病、鸭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预防接种,孵化场的防疫条件符合国家规定。
选鸭苗时手握雏鸭感觉丰满有力,羽毛有光泽,健壮活泼,叫声响亮,选好的鸭苗群个体之间均匀。
育雏温度:刚出壳的雏鸭,其体温调节能力差,必须做好保温工作。
1~3天龄的育雏温度30~32摄氏度,以后每隔2天温度下降1摄氏度,当舍温降至与外界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
育雏期的时间:建议冬春寒冷季节育雏期的时间15~20天,夏秋温暖季节育雏期的时间7~10天。
及时饮水喂料:雏鸭出壳12~24小时后,及时给予饮水和喂料,饮水器要充足及分布均匀,让雏鸭及时饮水,必要时采用人工调教饮水。
雏鸭饮水后1~2小时,用全价优质小鸭料用水软化后,均匀撒在料盘或塑料布上,诱其采食,全部能正常觅食后,改用料槽供料自由采食。
光照:雏鸭的食量小,消化能力强,生长快,昼夜不断地采食,故育雏舍应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电灯照明,让其24小时采食。
注意通风透气:育雏舍风的通风要良好,以防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诱发疾病和引起中毒。
灭鼠防病:搞好防鼠灭鼠工作,防止对鸭群造成惊吓产生应激和传播疾病。
做好鸭病的防治工作在肉鸭的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流行性感冒、大肠杆菌病、禽出败、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
未经鸭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疫苗加强免疫的种鸭,其后代雏鸭时进入育雏舍后要注射抗病毒性肝炎蛋黄液,育雏结束转入鱼塘放养时再注射禽流感疫苗,其他疾病可使用土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防治。
注意育雏舍的日常清洁卫生工作,每天应清除鸭粪,防止氨气、二氧化碳中毒,并搞好舍内消毒工作。
肉鸭出售完毕后,饲养场地可用生石灰、消特灵交叉消毒,间隔7~15天才进入第二批肉鸭的饲养,能较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肉鸭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肉鸭药物预防程序由于肉鸭生长周期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从而导致肉鸭的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较差。
在抓好养殖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的同时,做好药物预防是养殖户降低死淘率、增加收益的最佳选择。
药物预防程序一、进苗后,前三天晚上用芪美混饮。
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促进卵黄的吸收,迅速完善消化系统的机能,增加抵抗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能力。
白天用喹诺酮成分的药物(杆菌奇康)自由饮水,预防外源性细菌病。
二、10日龄用克利奇或浆膜立康拌料,每100克拌500斤,可预防传染性浆膜炎、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细菌性疾病。
三、17日龄用速长精拌料,每吨拌料250克,可明显提高肉鸭生长速度、降低发病率、提高其饲料转化率。
四、28日龄用福美先或浆膜立康拌料,每100克拌500斤,可有效预防传染性浆膜炎、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细菌性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病。
五、注射疫苗前一天,用21-金维他或远征电解多维饮水。
可有效减少应激,不减料;提高疫苗效力,加速抗体的产生。
六、鸭场的消毒必须做到三种消毒液轮换使用。
其一,可有效避免病毒、细菌的交叉耐药性。
其二,可以拓宽消毒药的杀菌、杀病毒范围。
建议用药:圆环毒杀、神五消毒液、快克消毒液。
肉鸭维生素A缺乏症的防治——以视觉和行动碍障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这就是所谓的肉鸭维生素A 缺乏症。
一、症状病鸭的典型症状是眼睛流出一种牛乳状的渗出物,上下眼睑被渗出物粘住,眼结膜浑浊不透明。
病情严重时,病鸭眼内蓄积大块白色的干酪样物质,眼角膜甚至发生软化和穿孔,最后造成病鸭失明。
一般情况下,病鸭生长停滞,精神萎靡,身体瘦弱,走路不稳,羽毛松乱,喙和小腿部皮肤黄色消失,运动无力,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则必死无疑。
二、预防1、平时要注意饲料多样化,青饲料或禽用多维素必不可少。
2、根据季节和饲源情况,冬春季节以胡萝卜或胡萝卜缨为最佳,其次为豆科绿叶(如苜蓿、三叶草、紫云英、蚕豆苗等)。
夏秋季节以菰草等野生水草为最佳,其次为绿色蔬菜、南瓜等。
3、一旦发现患维生素A缺乏症的病鸭,应尽快在日粮中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如在配合饲料中增加黄玉米的比例,青绿饲料饲喂不可间断。
必须注意的是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热稳定性差,在饲料的加工、调制、贮存过程中易被氧化而失效,应防止饲料酸败、发酵、产热。
三、治疗1、外源性维生素A在体内能够被迅速吸收,因此人工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后,病鸭症状会很快消失。
2、群体治疗肉鸭维生素A缺乏症时可采用肌肉注射鱼肝油法,体重250克以上的幼鸭每次可肌注1毫升,也可采取在每千克精饲料中添加鱼肝油20毫升的方法治疗。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治一、黄曲霉毒素中毒(一)发病原因:肉鸭吃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即引发本病。
(二)临床症状:本病以损害肉鸭肝脏为主要特征,病鸭的食欲逐渐减退,生长缓慢,脱毛、跛行、抽搐,死前呈角弓反张样。
本病的死亡率可达100%。
(三)防治措施:该病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要停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很快就会停止发病。
因此,在高温多雨季节,饲料要注意防霉。
二、磺胺类药物中毒(一)发病原因:服用磺胺类药物时间过长,或用量过大都会引起肉鸭磺胺类药物中毒。
(二)临床症状:急性中毒的病鸭表现为兴奋、拒食、拉稀、痉挛、麻痹等症状。
慢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腹泻,粪便呈酱油色。
病鸭出现溶血性贫血,产蛋量减少或产软壳蛋。
(三)防治措施:停止喂服磺胺类药物,同时喂给1%~5%的苏打水。
三、食盐中毒(一)发病原因:误食(饮)含盐量过大的饲料(饮水),均会引起食盐中毒。
(二)临床症状:病鸭食欲不振,渴感增强,口、鼻流出黏液,精神委顿,两脚无力,行动困难,常瘫痪,呼吸困难,鸣叫不安。
(三)防治措施:立即停喂含盐的饲料与饮水,给予加糖的清洁饮水,并多喂些青绿饲料。
鸭养殖用药三注意目前农村中饲养肉鸭大有可图,因为肉鸭饲养周期短。
但是养殖户为防治肉鸭疫病而滥用兽药、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很普遍。
现就目前肉鸭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充分了解兽药,科学用药一般肉鸭发病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如鸭瘟、鸭肝炎等;有的是由细菌感染的,如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
病毒病常采用干扰素、血清、卵黄抗体、黄芪多糖等药物治疗,细菌病选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肉鸭用药治病,要掌握中药和西药相结合、抗病毒和抗菌病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盲目大剂量给药。
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给药方式肉鸭用药上首先要结合病情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最好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
用抗菌药治病时必须有合适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
疗程应充足,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4天,症状消失后,再巩固1-2天,以防复发,磺胺类药的疗程更长。
定期消毒,加强免疫定期进行消毒对防治鸭病具有积极作用。
应该选用有机氯等高效低毒的消毒药,目前用于肉鸭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烧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胺盐类(如百毒杀)。
制定消毒程序,一般10-15天进行一次带鸭消毒,5-7天一次环境消毒。
同时,疫苗预防必不可少,要加强疫苗的防疫,结合当地疫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虽然肉鸭生长周期短,但是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预防。
(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报)笼养肉鸭的优点可充分利用鸭舍空间,增加饲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可采用机械化设备,减轻劳动强度。
饲粮营养完善,采食均匀,出栏时间缩短到60天左右,节省10%左右的饲料成本。
笼养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受外界应激小,可有效预防一些传染病和肉鸭的活动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觅食,因此应注意预防三种疾病:瘫痪笼养肉鸭最易缺钙磷,造成站立不稳,甚至瘫痪死亡。
在饲料中加3%的钙粉或5%的石膏粉,同时添喂一些螺蛳或小沙粒,可预防该病发生。
如果有肉鸭染上此病,应立即在饲料中加0.1%维生素D,连喂10天。
维生素缺乏症饲料种类单一时,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应适当喂些青绿饲料和蚯蚓、螺蛳、蛙类等,同时在饲料中加0.2%~0.3%(症状明显时加1%)复合多维素。
鸭瘟雏鸭1日龄~5日龄用0.02%的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平时可在饲料中加入复方敌菌净、土霉素;每天早上清扫笼底塑料布接粪板1次,鸭舍外每隔7鸭子一旦发病,应立即治疗,并将病鸭隔离饲取适量大麦,在铁锅内炒熟,装在木桶或瓦缸内,宰杀家兔,取血与热麦粒拌匀,让染上鸭瘟的病鸭采食,病重不能采食者可人工填喂60粒~100粒。
饲养肉鸭怎么节省饲料鸭子是需要较多饲料的养殖禽类。
特别是饲养肉鸭,饲料成本往往要占饲养总成本的80%左右。
因此,节约饲料是降低肉鸭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
现介绍几种饲养肉鸭如何节省饲料的方法。
1.选用良种:品种优良的肉鸭,其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较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对饲料的利用率高。
同样的日龄,消耗同样多的饲料,其增重速度比其它品种的肉鸭要快得多。
2.控制温度:肉鸭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2-24℃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可有效地利用饲料。
因此,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如采取冬季温棚饲养,夏季搭棚遮阴等措施,以保温和降温来提高饲料报酬。
3.平衡日粮:肉鸭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比例要平衡,饲料中能值要适当,能值过高时,饲料消耗增加,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浪费。
4.饲料新鲜:一是原料要新鲜。
二是饲料配好后要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与地面之间要置放一层防潮材料。
配合料要尽快用完,做到勤配勤喂,防止板结、霉变。
霉变饲料容易引起肉鸭中毒、拉痢等,从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5.合理使用添加剂: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性添加剂是必需的,其它非营养性添加剂对提高肉鸭的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也有帮助。
如土霉素等抑菌促长剂对提高肉鸭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有明显效果,因此,适量饲喂添加剂,既可提高肉鸭增重速度,又可节省一定的饲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6.及时出栏:采用以上几项措施饲养的肉鸭一般在40-48天出栏较合适。
因为,这时肉鸭的增重和饲料报酬已达高峰。
50日龄后的肉鸭增重下降,饲料报酬降低。
因此,及时出栏也是节省饲养肉鸭饲料的一个有效措施。
肉鸭的科学饲料配方雏鸭期(1~25日龄):玉米50%、菜籽饼20%、碎米10%、麸皮10%、鱼粉7.5%、骨粉1%、贝壳粉1%、食盐0.5%。
中鸭期(26~45日龄):玉米50%、菜籽饼5%、碎米10%、小麦16%、麸皮12%、鱼粉4.5%、骨粉1%、贝壳粉1%、食盐0.5%。
育肥期(出售前7~15天):玉米35%、米糠30%、粗面粉26.5%、黄豆5%、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后期去掉黄豆,减5%米糠,增加10%玉米。
夏季肉鸭的饲养管理夏秋时节,气候炎热高温,在一些舍饲养鸭地区的养殖场、户当中,经常发生鸭只中暑和热应激而导致鸭昏厥的现象。
这是由于气温过高,鸭子没有汗腺,加上丰厚羽毛的覆盖,鸭体的散热受到很大限制;气温超过等温区时,在防暑降温条件差的情况下造成鸭体温居高不下所致;高温、高湿的饲养环境不易于鸭粪分解,造成鸭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严重危害鸭的健康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