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安娜·卡列尼娜》
龙丰修理分公司李磊
我的书架上有几本书,我不经常翻动它们,但我在现实生活中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某本书中的人或事,它们仿佛离我的生活又很近。
书架上有一本《安娜〃开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写于1873年。
列夫托尔斯泰一直以来是一个冷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故事通过安娜追求爱情生活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俄国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揭示了社会、家庭、婚姻之间的关系。
虽然看似环境、地域特殊,但书中的每个鲜活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期待;每个人与社会、家庭的关系;每个人的婚姻、事业问题又不是特殊中的普遍呢?
撇开大的时代背景,作品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之外,这本书从生活的角度上告诉读者一个深入浅出的道理:理想的生活和爱是所有人都追逐的,是最美好的,但现实永远不可能和心里面想的一模一样。
只有勇敢直面现实生活的人,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使之不虚度年华;只有现实的人生是最具有意义的人生。
我想从书中三个人物的特点聊聊自己的看法,和对读书的一些感想。
安娜是美丽漂亮的贵夫人,姿态瑞丽、温雅,一双浓密的睫毛掩映下的眼睛中“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
露,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表面上看似乎婚姻幸福美满。
实质却是包办思想下的笼中金丝鸟。
当一次邂逅相遇了伏伦斯基,安娜的生活就此改变。
为了爱情安娜再也抑制不住长久以来内心对爱和自由的渴望,盲目勇敢的闯了出去。
她抛弃自己的丈夫、心爱的儿子,为了追求理想人生中的真爱和全新的生活,付出了所有。
到头来事与愿违,在社会中、在家庭里、以至于他对自身信念的否定,使她陷入无尽的深渊,最后横下心结束了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身体何其柔弱?精神世界在与社会的剧烈冲突中何尝不如肉体一样不堪一击?她能有希望获得情感自由的想法是对的,但她意识不到她的想法与社会现实是相冲突的,现实和理想是两码事。
她是一个婚姻、爱情双重失败者,是社会包办思想的下的一个产物,勇敢的去闯,却脱离了现实,结果让她的心伤到积点,以至于不能从头来过。
一场美丽的错误,导致了家庭的离散、人生的悲剧。
我常常由此联想到现代人的婚姻、爱情、家庭观,是否应该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一下?现在的社会不同于旧时期的俄国,人们有人性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爱情、事业。
那些固执的包办思想是否要再造出了一个畸形的家庭,使得他们有安娜一样的困惑和苦楚。
如果是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选择爱情、事业的时候是否能脚踏实地的生活,不顾盼那些社
会上存在的纸醉金迷、虚伪、丑陋的一面?
列文是一个思想者、实践者,相比安娜他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当时的制度腐朽、压抑,他却努力想尽办法苦苦支持,以自己的方式对曲折的人生进行探索。
这使我想到,现代人工作、生活的环境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环境,但如果能像列文一样,百折不回,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做法,勇敢的去探索,该是多么大进步。
列文是个知识分子,又是个农场主。
对于城市生活,对于社交场,他曾试着去习惯,去融入,最后他发现这种浮华、眩目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空虚、伪善,于是他放弃了虚伪的生活,毅然回到农村,对自己的生活做了打算,过着真实的人生。
列文这一性格深深感染了我,他从正面和安娜的人生做也对比,以阳刚正值的一面直接对照安娜有虚无实的感情生活,给人震撼。
最后知道:面对现实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踏实。
在最后写到他皈依基督,我想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巧妙的构思而言,为什么这么说,实质上列文有着和安娜一样对追求理想人生火热的心,但是他能把这份纯洁而唯美的感情收藏好,人始终因该有珍藏爱与美好的地方,列文在宗教中珍藏了它们。
而安娜把爱情无限提升,最后是摔了个粉身碎骨。
伏伦斯基是物质生活优越、自身条件优越,但灵魂空虚,游戏人生的典型。
爱上雍容华贵的贵夫人,想得到一种虚荣上情感慰籍,获得了刺激的同时,也荒废了自己的婚姻生活,
当安娜用自己的方式结束它们的关系,他终于领悟到从前荒谬的生活,自己做了什么却不能收拾这一切,要让一个女人承担这一切。
那一刻,伏伦斯基的心是痛的,这种痛终于拉他回到人生征途,从戎战斗。
托尔斯泰在现实的沧桑写实中,又何尝不是有一份人性本善的渴望?但愿现实中像伏伦斯基那样的人也能自检一下,避免游戏自己同时也伤害他人。
书中的人物,有着他们各自的命运。
身边的人们有着他们不同的生活。
我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我们也不一定像列文一样,非要把心里最纯真的情感装进宗教的口袋;我们更不愿意和伏伦斯基为伍,把罪孽播撒到人们的眼中。
福音书中的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原来,按福音书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这就是现实!是托尔斯泰的现实,更通过书中人物的命运告诉每一个读者:尊重现实,我们就可以不再背负历史沉重的思考,开始自己崭新的生活了。
安娜的音容笑貌依然萦绕,列文又在为实践认真的思考,伏伦斯基恢复了他军人的本色,英勇而有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