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书犹药也,善读书可以医愚。
一本好书,不仅可以令一个人变得明智,甚至可以深深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与命运。
周国平说: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
对我来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在我最难熬的青春时光里赋予我奔涌的激情和坚韧的力量,使得我在心醉神迷的同时抚慰了隐痛,净化了灵魂,激发了斗志。
阅读之路,夫复何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三部六卷共一百万字。
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深刻地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的形象。
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部中国乡村史书,更是一部杰出的励志教材,值得真正的读者以一生的时光来阅读与品味。
这本书深深打动了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
即使在近些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其受欢迎程度在中国当代文学类作品中仍然名列前茅,不少青年都将其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书。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我想在这部凝聚了作者心血与智慧的作品中,至少让相当一部分人听到了那心灵的呼唤与感受到了灵魂的碰撞,并因此痴心不悔。
单就这个意义上而言,茅盾文学奖等华丽的光环已显得不重要。
平凡的只是这个世界,不平凡的是我们自己。
作者似乎还想告诉我们,在他的世界里,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
切斯特尔顿说得好,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有些人知道了这一点而成了非凡的人。
我想,无论是作为《平凡的世界》幕后导演的作者本人,还是书中那些倾情演绎了一幕幕悲欢离扣人心弦的故事的角色,还是为这本书生出潮水般无边无际感动的读者群,莫不可以如此诠释。
反之,一部失败的作品正式正是三个方面的自命不凡与刻意媚俗而见笑于大方之家。
平凡中的不凡表现,在主人公孙少平身上得到了最突出的验证。
譬如历经大风大浪后毅然选择了扎根煤矿,而不是野心勃勃地要成名成家;譬如在生活这本大书上每次撞上惊心动魄的章节仍然不改其坚贞不屈的本色,在搏击中不断成熟;譬如以孙少安、孙少平、田福军为中心的三条主流,在各自流转与彼此混合中既有壮观的激流,也有平缓的流程。
有一段这样的书评:这本书揭示了也阐明了什么是平凡:那就是知道自己,认识自己,在自己的才智范围内,可为而为,不可为而不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
可谓一针见血。
安妮宝贝在《清醒纪》中写道:付出感情的书,就会被感情收藏。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引起了这么多读者的共鸣,在情字上的不吝笔墨煞费苦心。
一是平凡世界中的爱情。
爱情是贯穿全书的主题,但这种爱情没有山盟海誓与海枯石烂,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咋一看再平凡不过。
如孙少安与田润叶青梅竹马却被残酷的现实之手乱点鸳鸯谱,如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之花尽管没有最终结出圆满
的果实,却在他们平常的交往中显得是那么的纯美与真诚;二是平凡世界中的亲情。
不惊不奇,不离不弃。
当磨难不期而至,有的是包容、互助与血浓于水的情感韧性维系。
三是平凡世界中的友情。
友谊是有阶段性的,孙少平的成长经历明证了这一点。
但友人间的那种可贵的关怀、尊重、帮助向我们又一次说明了友情是披不得虚伪的外衣的。
还有对苦难的态度对我影响至深。
“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苦难。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苦难不是白白忍受的。
在苦难这所学校中,我们学到的也许不只坚强。
初三的时候,我因成绩糟糕与很多差生一同分入了“前途是光明的,出路是没有的”普通班。
同是天涯沦落人,没有惺惺相惜与同舟共济。
大多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自甘堕落,不思进取。
我也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众人皆醉我亦醉”。
直到《平凡的世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精神与生活状态,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这可贵的精神食粮,浑身充满了呼之欲出的奋斗力量。
我成了班上最拼命的人,废寝忘食,不知疲倦。
一年后,我以普通班学生的身份成了唯一一个考上市重点高中的人。
据老师说,这是校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直到今天能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孜孜求学,我知道一切只因为一本书。
它的名字叫做——《平凡的世界》。
这本书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命与灵魂,假如当初不是这本书拯救了我,我不敢想象今天的自己踏上的是怎样的另一番命运的轨迹。
莫言说:好的小说,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仿佛进入了一个村庄、一个集市、一个非常具体的家庭的感受;好的小说,能使痴心的读者把自己混同于其中的人物,为之爱,为之恨,为之生,为之死。
我想,我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这本好书了,当心爱的姑娘一样长相厮守。
这,是心甘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