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形图像艺术
• 抽象的图形,其意象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
图形的象征
• 象征是意象的延续和升华,象征意义的获取一般与文化 传统有密切的联系,直接的象征情感必须与图形的视知 觉含义和现实物象本身的意义相结合。象征的获得可以 有两种方式: • 一是从现实事物中寻找积极意味的图形形式。如用尖角 向上的三角形来象征稳固的状态,这是一种视知觉可以 直接从现实中获得印证关系的象征方式。 • 二是从历史文化中获得的具有信仰意义的图形。如中国 传统文化中有喜鹊象征喜庆、乌鸦象征厄运,这实质上 就是借用具体可感的物象来象征抽象的意义,这样抽象 的精神意义便可以获得现实的寄托对象。
现代图形图像艺术
图像与绘画
• 表现意图:主观情感的表达-理性活动占主导
• 创作方式(过程):理性布局(规范性和机械性)
• 展现形式:
• 图像艺术与绘 画艺术:相互作用和渗透
R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图像
【阈值】
【高反差保留阈值】
【PS阈值】命令主要用于插画和线稿提取。提取线稿的步骤: 1. 【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保留高反差的地方,如明暗 交接线,轮廓线等; 2. 【阈值】:得到黑白图线稿。
– 除了表现在视觉审美层面,更突出的表现在全方 位的审美体验这一层次。 – 审美体验是艺术品作用于观众的一种深层次的情 感反应。
– 影响因素:受众的教育、经历、年龄、性别等。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创新
• 正确的定位技术: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主流CG软件:3DSmax、Maya、DirectX –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特攻 队》、《阿凡达》
ambient
diffuse
specular
result
真实感图形
能反映物体表面颜色和亮 度的细微变化 能表现物体表面的质感 能通过光照下的物体阴影, 极大地改善场景的深度感 和层次感,充分体现物体 间的相互遮挡关系
能模拟透明物体的透明效 果和镜面物体的镜面效果
• 多媒体和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艺术特征
我们所看见的云,在风看来并不是云,可能是它要追逐的逃婚的新娘;我们所见 到的烟斗,在画家眼里已不是烟斗,而是他挑选出来的一个符号。这符号可能代 表着一种身份,一种与众不同的品格。
勒内· 弗朗索瓦· 吉兰· 马格里特,最有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 作《形象的背叛-你看到的不是烟斗》,从这个解构中脱胎出 来一种新的关系和意义: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的某些品质。
• 客观世界存在诸多不规则现象,这些无限 复杂但却在一定意义下具有自相似图形和 结构的几何学称之为——分形几何。 • 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具有极强的概括力 和解释力, 能说明大自然许多形态的发生 和自组织过程, 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几何 学。 • 分形艺术为数学所蕴涵的美给出了精彩的 注记, 充分反映了数学科学简单、 和谐、 统一的内涵。
– 互交性:选择上的,和图像艺术的交互性;感 受上的,和其他网民的交互性。
– 虚拟性:裸艺术,没有原创
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艺术特征
• 计算机图形图像以其特有的数字媒介涵盖 了几乎所有的艺术和设计领域,从二维到 三维,从静态到动态,从绘画到设计,全方 位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面貌。
平面图形图像的艺术特征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创新
• 高度的视觉刺激和感染力
– 是人类艺术天性的反应,又是人类互相交流的 方式,也成了社会活动中传递信息的媒介。 – 现代图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语言形式, 逐步转 型为“文化” ,由关注形式语言风格而转为以 作品图像为审美核心和图像作品所传达的完整 的文化信息。 – 审美的泛化、强化、弱化和瞬时性
• 融手绘、三维、水墨、实拍等多种动画技 法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欣赏性。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创新
• 表现内容的创新:
– 创作素材的积累和信息的获取 – 借鉴传统艺术,吸取民间文化 – 全新数码艺术空间的创造
从基本形态中衍生动画角色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动画角色的意象和程式化方式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创新
原物体和抽象替代物的心理映射
• 图像是原物体的更直观的替代物,是文化 承载和传播的介质。
图形的意象
• 图形意象不仅存在于作者的创作过程中,也是观者的感知 的结果。 • 意象的产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的结果,也是主动思维的结果。
• 意象的获得主要靠图形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 可以用抽象、添加、重复等寻求寓意和装饰来表达图形意 象形式的方式。 • 在图形中,巧妙的多元素组合的意象会大于所有元素的意 象之和,比单个的元素的意象传达更准确也更生动。
1924年美国著名超现实主 义艺术家曼雷:安格尔的 小提琴,将古典的人体造 型和抽象的符号巧妙结合, 由于符号局部反转而变成 了阴阳交错的影像。
哈尔斯曼:原子的达利,探索了静止的奥秘,照片中有三只飞翔的猫, 一桶泼出的水,还有停在半空中的萨尔瓦多· 达利。 构思奇特,把看不 见的物理现象具象出来,是“形象大于思想”的体现。
• 动画设计中象征意味的追求也是设计的重 要目标之一。
数字图像艺术的演变
• 在机械复制时期,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的摄 影艺术除了具有记录批判现实的功能同时 还具有虚构的力量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工具。 • 以摄影为手段来思考艺术创作的问题并致 力于回避摄影的记录功能创造出一种介于 现实与幻想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摄影 。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创新
• 表现手法的创新:
– 静态视觉传达向动态的多媒体的信息传播延伸 – 从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 – 从静止的三维空间延伸到动态的四维艺术 – 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
• 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影视动画系 主任常虹老师编导的艺术动画短片《潘天 寿》在日本“RETAS”国际动画大赛中荣获最 高奖项“东映动画大奖”。
• 分形艺术
• 搭起了科学与艺术的桥梁,是数字图像艺 术的又一朵奇葩 • “分形” 一词译自英文Fractal, 系分形几 何的创始人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勃罗特 (B. B. Mandelbrot)于1975年由拉丁语 Frangere一词创造而成, 词本身具有 “破 碎”、 “不规则” 等含义。 在学科定位上, 分形研究属于非线性科学。
• 分形图的特点
• 传统美学的体现:平衡、 和谐、 对称等
• 超越之美的表现:
– 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一种画面各个部分在变化过 程中相互制约的平衡 ; – 和谐:每一个形状的变化,每一块颜色的过渡都是一种 自然的流动, 毫无生硬之感 ; – 对称:既不是左右对称、 也不是上下对称, 而是画面的 局部与更大范围的局部的对称, 或者说是局部与整体的 对称。 – 嵌套结构:分叉、 缠绕、 不规整的边缘和丰富的变换, 蕴涵着无穷的嵌套结构, 带来了画面的极大丰富性,层 出不穷,永无止境。
• 点阵式数字图像的艺术特征
– 处理与合成图像的多元化艺术特征 – 数字绘画的艺术特征 – “像素画”的艺术特征 – 数学图形的艺术特征
广告设计
灰度图像的彩色半调,类似美式海报效果,展示了构图的机理。
平面图形图像的艺术特征
• 矢量式图形的艺术特征
– 原创、个性、唯美的图形 – 传统复杂图形的吸收与模仿 – 符号元素的重复、疏密与渐变
至上主义作品,卡西米尔· 马列维奇
三维图像的艺术特征
• 计算机三维图像代之以模拟性的增强取代 了传统绘画艺术的手工气质,而且三维艺 术作品打破了在二维空间中透视点固定的 局限,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和细节, 它可以实现对自然界事物最精确的造型再 现,最真实的光照材质模拟。 • 三维图像的虚拟时空特性使它非常适合与 表现写实、电子生物、概念场景、科幻、 梦幻风景、超现实的题材。
• 抽象主义和几何学完美结合
• 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 出来,用抽象的形式挖掘其本质特征使其 具有永久的价值。
• 不以描绘这些具体物象为目标,而是通过 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解构它们, 把日常的具体物象幻化成各种抽象的图形, 从而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1930年,蒙 德里安:红 黄蓝的构成
作业
• 主题:网络图形图像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 可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 可从某一新技术的应用出发 – 可从创意文化的角度出发 – 或自拟与本主题相关的题目
• 网络图像艺术 • 以网络作为平台、载体、工具、手段而展 示、传播和创作的美术作品。 • 目前在网络中最为常见的美术作品大致分 为两类:
– 一类是将传统绘画、雕塑等作品以摄影的形式 或电子扫描的方式展示在网络中,以及摄影艺 术作品本身。 – 第二类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数字处理 软件和网络软件创作或再创作的美术作品。
• 网络图像艺术的一般性特征
– 无限复制性:将传统的线性传播转变为网状传 播,且传播速度是以几何倍数而增加的。拉近了 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但分散了原作的艺术 魅力。 – 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图像由静变动、由单到多, 将人的触觉、味觉、嗅觉等等一并激发出来, 体会丰富通感转换成的和谐、美好,是一种全 方位的体验。
图形直觉思维
• 指眼睛感知实体物质和图画、图像存在时, 引起的一系列的直觉反应,主要包括对这 些视知觉对象的生存本能反应、形状感知 和判断、色彩感知和判断、审美直觉反应, 以及由此引发的意象及生理和心理反应, 甚至包括象征意味的初步判断。
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 相当明显的过分夸大(通常是通过图形或图像进行的),以加深或 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 的艺术效果。 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前者 为表象性的处理品,后者则为含蓄性的情态处理品。
• 创意的培养与构建
– 召唤受众-提供场觉-萌生创意 – 召唤结构:调动和推动受众的能动作用 – 场觉结构:对特定氛围、心态、生活方式的感觉, 入乎其内的生存体验。 – 创意结构:以图像作为素材,以发掘自身的潜能而 显出独立的审美观念,对抗审美文化中的同质化和 反抗大众审美文化的趋同从众审美心理,形成各自 的视觉经验和视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