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苏州)为了防止贫血,人体应适当补充的微量元素是()A.锌B.铁C.钙D.硒【解析】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且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D、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B2.(2012•苏州)下列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B.2H C.H2D.H2O23.(2012•苏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清澈的海水C.蒸馏水D.自来水【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蒸馏水的化学式为H2O,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水分子,则为纯净物,故C正确;D、自来水中含有水、溶解进去的空气,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
【答案】C4.(2012•苏州)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A.无铅汽油B.无氟冰箱C.无磷洗衣粉D.加碘食盐【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环境保护问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A、含铅汽油燃烧的过程中生成的铅的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使用无铅汽油能够防止铅污染,与环境保护有关;B、无氟冰箱的使用能够防止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与环境保护有关;C、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和水华现象,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够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与环境保护有关; D、加碘食盐能给人体补充碘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关,与环境保护无关,故选D。
【答案】D5.(2012•苏州)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A.N2B.O2C.CO2D.H2O6.(2012•苏州)下列物质名称和对应的化学式都正确的一组是()A.铝aL B.硫酸钠NaSO4C.氧化亚铁Fe2O3D.氯化铵NH4Cl【解析】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A、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正确的为Al.故选项错误;B、Na是+1价,SO4是﹣2价,应该是Na2SO4,故选项错误;C、氧化亚铁应该是FeO,故选项错误;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是+1价,氯是﹣1价,故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7.(2012•苏州)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A.氯化钠溶液B.氯化钠晶体C.蔗糖D.铜8.(2012•苏州)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A.CO2B.HCI C.NaCI D.Ca(OH)2【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A、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错误;B、HCl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错误;C、NaCl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小于7,故选项错误;D、Ca(OH)2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等大小于7,故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9.(2012•苏州)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可服用下列物质中的()A.水B.食盐水C.鸡蛋清D.肥皂水【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中毒现象,了解中毒的原理才能正确的找到解毒的方法,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可溶性的重金属盐,能电离出重金属离子,它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服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有解毒作用; A、水中不含有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肥皂水呈碱性,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C10.(2012•苏州)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 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解析】本考点考查了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本题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
A、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选项正确;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故选项正确;故选A。
【答案】A11.(2012•苏州)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振荡液体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防止液体溅出,故A操作错误; B、振荡液体时,可左右晃动,故B操作是正确的; C、固定试管时,应夹住试管的中上部,图中夹持部位不正确,故C操作错误;D、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固体时冷凝液倒流回试管,故D操作错误,故选B。
【答案】B12.(2012•苏州)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油脂和葡萄糖都易溶于水B.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C.给低血糖的病人补充葡萄糖以缓解乏力、眩晕等症状D.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解析】本考点考查了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油脂不溶于水,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13.(2012•苏州)2012年5月27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启航深人南海北部区域“精确调查”可燃冰资源.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其化学式为()A.CO2B.H2O C.CH4D.CH4.ⅹH2O【解析】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
A、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故选项错误;B、水的固体是冰,故选项错误;C、甲烷常温下是气体,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14.(2012•苏州)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A.Cu2+、SO42﹣、H+B.CI﹣、NH4+、OH﹣C.Ba2+、SO42﹣、NO3﹣D.Na+、K+、NO3﹣【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A、Cu2+、SO42﹣、H+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但Cu2+的水溶液蓝色,故选项错误;B、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D、Na+、K+、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15.(2012•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B.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C.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D.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A、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故A说法正确;B、化合反应不一定要加热,例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常温下就行,故B说法错误;C、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故C说法正确;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D说法正确,故选B。
【答案】B16.(2012•苏州)下列有关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过氧化氢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 C.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水是溶质D.常温下过氧化氢也能自行分解.其溶液中含有少量氧气【解析】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A、表示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B、表示原子的个数比,过氧化氢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溶液中水是溶剂,过氧化氢是溶质,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过氧化氢也能自行分解,含有很少量的氧气,故选项正确;故选C。
【答案】C17.(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常用仪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A、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做法正好相反,故A 错误; B、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故B错误;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是可以的,故C正确;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污染胶头,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18.(2012•苏州)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解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同时也考查了药品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