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精编版)

苏教版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精编版)

苏教版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精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第2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⒈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⒉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

)→观察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二、探索生命的方法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⒉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⒈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⒉不同点: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⒈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⒉动物、植物组织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一、植物种子的萌发⒈种皮(保护)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胚胚芽─→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根⒉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⒊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二、植物根的生长⒈根尖的结构成熟区─→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伸长区─→使根尖伸长尖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根冠──→保护⒉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一、植物的开花和结果⒈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⒉花生“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⒊果实:小麦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种子: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实验探究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①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或耗尽)②部分遮光(实验变量:光)③照光④取下纸片⑤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⑥滴加碘液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呈灰白;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液变蓝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⒉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要点: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是防止新鲜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⒈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增加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

⒉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因素: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的方法: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⒈女生性发育比男生早两年。

⒉青春期的发育特点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青春期性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发育形态功能发育: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等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⒈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⒉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是蛋白质、糖类、脂肪。

⒊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⒈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既是食物通道,又是空气通道食道消化道 胃——最膨大的气管消 小肠——最长的器官 化 大肠 系 肛门 统胃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腺 肠腺 胰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 ⒉食物的消化⑴消化酶: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

⑵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唾液淀粉酶 酶 淀粉(从口腔开始)────→麦芽糖─→葡萄糖酶蛋白质(从胃开始)─→氨基酸胆汁 酶脂肪(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⒊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⒈青少年饮食:足够量的糖类(维持生命活动)适量的蛋白质(生长发育)、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

⒉早中晚三餐热能:30%、40%、30%。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成分——水等血浆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红细胞:数目最多,双凹圆饼状;内有含铁蛋白质的血红蛋白白细胞:体型最大,数目最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 血小板:体型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⒉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二、 心脏的结构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左心室的心壁最厚) 三、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腔、咽、候、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四、 人体体温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

第11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一、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泌 肾(主要的)——形成尿液 尿 输尿管——输送尿液 系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统 尿道——排出尿液 二、尿液的形成⒈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血液───→原液(原尿)────→尿液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⒉尿检分析 正常尿液中不含:血细胞(血尿) 肾小球病变 蛋白质葡萄糖——糖尿病第1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激素调节⒈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

⒉二、神经调节⒈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系统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⒊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一、 生物的无性生殖⒈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生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出芽.(芽体)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等。

⒉营养生殖⑴植物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又叫做营养生殖。

营养生殖(嫁接)的优点: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⑵嫁接: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嫁接时,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⑶扦插: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嫁接 芽接:有桃、山楂、苹果等;枝接:柑、橘等。

压条:夹竹桃、桂花等。

⒊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并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二、 植物的有性生殖⒈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植物有性生殖的优点:能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提高后代的生活力。

⒉植物的传粉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如,水稻等;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⒊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 胚珠 卵细胞→受精卵→胚 种子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子房壁───────────→果皮 果实种子的多少与每个子房中的胚珠的多少有关。

三、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⒈家蚕的生殖与发育⑴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和四眠;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⑵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如蚊、蝇、蜜蜂等。

⒉蝗虫的生殖与发育⑴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⑵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

如蟋蟀、蟑螂、蝼蛄等。

⑶灭蝗虫、菜粉蝶等昆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时期。

⒊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四、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⒈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⒉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蝌蚪这一发育时期相当于昆虫的幼虫期。

⒊蝌蚪的呼吸:外鳃→内鳃→肺;先后肢后前肢。

⒋两栖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因而它们的生活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五、鸟类的生殖与发育⒈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先体内发育后体外发育;多数具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⒉鸟类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胚胎→雏鸟。

⒊早成鸟:鸡、鸭、鹅、大雁等;晚成鸟:家鸽、燕子、麻雀等。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⑴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⑵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也可说是生物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⑶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和信息库。

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⑴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一定,一般成对出现。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例如,当一个婴儿的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即有47条染色体就会导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体主要是有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⑵DNA与基因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的,上面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形状和遗传染色体⒈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统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最基本的遗传信息单位。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所决定的性状表现不出来.....。

三、人的性别决定⒈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人的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