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主观题常见的答题角度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思路小结主体一:公民——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连连知识点:①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而且享有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三方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同时把握各个权利的含义、地位等。
③公民的政治义务主要有四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公民可以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主要是指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⑤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有一定的方式和意义。
⑥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即参加政治生活必须坚持三原则: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⑦公民应该在享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要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求助于政府、监督政府;温馨提示:公民之所以能够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其根本原因都是:我们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主体二:政府——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
连连知识点:①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②政府的职能:政府主要有五方面职能,即保卫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加强社会建设职能(服务职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生态环保职能)③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
)④政府为了对人民负责,必须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⑤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监督,为此需要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
(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和关键)⑥政府要树立权威,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温馨提示:在政府这一单元,都是围绕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而讲的,因此政府之所以做到这些,也是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主体三:政党——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中共中央、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党组织等。
【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①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
(为什么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领导核心?)②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并把握各自含义及之间关系。
④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⑤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政治上领导、组织上各自独立、法律上平等、事业上合作的友党关系)⑹ 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制度和政策(人大、政党、政协以及民族和宗教为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以及表现政党制度:基本内容和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民族区域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如何全面理解这个政策?1、2、3、4【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⑴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⑵ 民族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⑶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⑷ 宗教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政教分离原则。
⑸ 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前两者的目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国际社会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表现?3、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为什么?如何维护?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5、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6、国际竞争的实质,壮大综合国力的意义以及应对国际竞争的策略7、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基本内容?【题型1】是什么?为什么?【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⑴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⑵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⑶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须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安全上、环保上)。
(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注意:我国的对外职能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经常是用在一起的。
)【题型2】意义?【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⑴ 对我国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②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③ 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⑵ 对地区、世界的意义:①(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 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
③ 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题型3】怎么做?【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⑴ 从国家性质、对外职能角度:通过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⑵ 我国家利益角度。
⑶ 从综合国力角度分析:要提高综合国力。
⑷ 从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我国对国际政治新秩序构建角度分析。
⑸ 从坚持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角度回答。
⑹ 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基本点(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角度分析。
⑺ 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与原则去分析。
2方法与技巧1、审主体,定范围。
是谁在干什么,先区分是国内现象的,还是国际问题的,从而找准知识立足点,是放在前三个单元,还是用第四单元的知识回答。
若是有关国内现象的问题,则需要更细一步审清主体,主要是分为公民、政府及其他国家机关尤其是人大、政党以及民族和宗教这几类。
2、找内容,联知识。
主体审准确之后再找内容,即主体在干什么,是措施,还是意义,找准内容之后迅速提取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然后与材料相结合,理顺答题思路。
温馨提示:1、无论是在谈哪种主体,不要忘了先从国家性质这个点来切入,因为国家性质决定上述提到的这些主体的一切活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以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2、运用相关的热点时政术语作为最后的归纳小结,可以为你的答案锦上添花。
试题一最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在新《工伤保险条例》出台之前,国务院曾在2009年7月24日就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2009年8月15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5年后的首次修改公开征求意见结束。
20多天,4900多人次登录国务院法制办官方网站浏览征求意见稿、发表意见。
简述公民对修改《工伤保险条例》发表意见对民主决策的意义。
审题思路:审主体,本题的设问中主体是“公民”,所以把知识的范围大致锁定在第课;“公民”在干什么?找材料中的内容发现公民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和建议参与民主决策,联系教材知识,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试题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审题思路:审主体,本题材料中的主体为“政府”,所以把知识范围大致锁定在第二单元;“政府”做什么?找材料内容细致分析不难发现“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中分别有不同的指向性,即政府职能的四个方面;同时也体现了政府的宗旨,但不要忘了先从国家性质这个点来切入。
试题三2010年8月8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灾害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果断决策,迅速调集各方力量赶往灾区,并亲赴一线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广大军民在极其困难和严峻挑战面前,全力搜救和转移安置群众,快速展开堰塞湖排险、河道疏通、城区清淤等各项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夺取了抢险救援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的又一奇迹,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不为艰难,团结爱国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观点?审题思路:首先确定是一道有关国内现象的问题,所以答题范围锁定在前三个单元。
其次审主体,这道题中涉及的主体分别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的知识,“党中央、国务院”---政府和党的知识,“广大军民”---公民的知识。
第三步这些主体在干什么,细读材料会发现这些主体都在关注“人”,于是调动教材与此相关的知识。
最后,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政治复习方法要求①整理知识清单②掌握主干知识内容③第一轮复习:能把四本书的单元题、课题、节题、框题默写出来,构建知识框架④同桌之间每周2-3次互相听写、默写(课代表随机抽查)⑤课代表规定每周读书内容(按照上课进度)⑥训练中复习巩固3技巧方法总结图表题(一)是什么图表题是是什么的一种特别题型,往往是考图表反映什么经济信息①图表题一般由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构成②解题一般思路A:标题往往是要拿来比较的项目内容B:横比:差距(大?小?扩大?缩小?说明什么结论)C:纵比:变化在哪?(成绩?速度?升降?合理?说明了什么结论)D:注释往往是结论(结论就是依据数据悟出的结果)③答案到不到位,自己就看有没有答横比\纵比\结论三部分怎么办:措施型2.此题型解题思路①针对问题提措施②借鉴材料经验措施③依据主体范围、知识范围提措施例如:(2015全国课标1)38.(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