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民俗简介
(一)乡风习俗
1、春节习俗
过春节的时间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即一年的最后一天。
吃年饭一般在大年三十,也有吃年饭在二十八九的。
拜年。
大年三十过完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拜年了,五伏以内的亲属都要相互拜年,拜年的形式是到对方家里去一下,送一点糕点和一两斤猪肉各种特产等。
并且拜年时间还有讲究,大年初一是给最尊敬的亲属或者亲戚拜年,如给爷爷奶奶、父母、丈人丈母等拜年,在这一天拜年表示对这个人最尊重。
大年初二是给过去一年家中有去世的人家拜年,如果谁家中过去一年有去世的亲属,那么这一天他的所有亲戚都要在这一天早上在他家族的祠堂里,给故去的人拜年。
这一天不能到过去的一年家中没有去世亲属的人家的家中去的,去了就是忌讳,是诅咒别人来年不好。
一般没有事的人大年初二不出门,遇上熟人也不拜年。
这为了避讳。
从初三开始,就是给除了上述两天以外的亲戚拜年了。
时间越靠后,表示亲戚关系越疏。
上灯。
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以及正月的十五、这四天必须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到处都灯火一片。
据说这几天祖先会回家,因此点灯防止小孩受到祖先惊吓。
为了避邪还要
在家里人的床头,衣、鞋、饭菜等直接与人相关的物品上放上一根大蒜。
在大年三十晚上家中男子还要去祖先坟上点上一盏灯,或送去祠堂。
游鼓锣。
即在上灯的那六天,村中所有的青少年打着鼓锣到每家每户门口,到的人家必须放鞭炮,鞭炮越长表示越热情,还把糕点和香烟招待游鼓锣的人。
2、婚嫁习俗
订婚和结婚有一定的习俗,包括定亲、谢媒、亲家过门、女婿上门、报日、款媒、迎亲等程式。
定亲:由介绍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愿定亲。
谢媒:订婚时说合的媒人,有坐媒和跑媒之分,亲事一定,男女双方都要备办酒席,媒人坐首席,内外“三党”作陪,男方办早餐,女方办中餐,名为喝“毛准蛊”,表示婚姻已定。
当年腊月,男家还要差人给媒人送去礼物,以作酬劳。
次年正月,男女双方都要办春酒,名为喝“大准蛊”,表示谢媒之意。
亲家上门:男女双方亲事确定后,先是女方父亲到男方家作客,男方办酒席,请“三党”作陪,亲家坐首席。
岳父给女婿封“见面礼”,后由女家请客,过程相同,但见面礼要双倍。
女婿上门:由男方选择良辰吉日,由媒人〈介绍人〉领到女家上门,并随带一些礼物。
女婿回家时,女方也要“打发”礼物。
此外,从订婚到成亲前,每年四时八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节礼,遇有红白喜事,男、女家互相送礼。
报日:娶亲之前,由男方向媒人提出,经媒人征得女家同意后,决定喜期,并用红纸写好“报日书”,送到女家,名曰“报日”。
报日时,男方一般要向女方送去食品、首饰、衣料等礼物,还要给女方的亲戚、亲房送去鲜肉和饼子等礼物。
到出嫁时,女方的亲戚、亲房都要回送衣料、钱物等。
报日后,由女方开出礼单,男方办齐礼品〈或礼金)送给女方,并要再次重谢媒人。
款媒迎亲前夕要盛款媒人,款媒是由男方办酒席,请媒人坐首席,由内外“三党”作陪。
餐后,男方将备办好的红纸包和香烟送给媒人,名为“谢媒”
抬嫁妆:嫁妆主要由女方备办,也有的由男方各办部分送到女家。
迎亲的头天或当天,媒人带领女婿和抬嫁妆人员到女方家,女方将箱子的锁匙交给女婿,女家为抬嫁妆的人“封礼”后,再把嫁妆抬往男方家里。
迎亲:迎亲喜日一旦选定,风雨无阻,不可更改。
亲属和伴嫁的人“哭嫁”。
第三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探亲,名为“回三朝”,但当天要返回婆家。
如果男、女两家相隔较远,也有“回六朝”或“回九朝”的。
过去,男女青年结婚,大多选择农历的二月花朝、四月八、八月中秋、腊月八等时日,现在在元旦节、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结婚者较多。
3、饮食习俗
“回碗礼”。
贵宾临门,主人一般都要杀鸡,用鸡肉面条待客,面条下面还卧有几个白嫩的“荷包蛋”。
面对这一碗香喷喷、
热呼呼的肉汤面,客人胃口顿开。
但是注意,千万不要吃个碗底朝天,而一定要留一点儿汤、一二个鸡蛋或鸡腿作“回碗”。
4、产育习俗
“洗三朝”。
洗三朝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小孩是送子娘娘送来的,小孩出生后,她过三天要来看看。
如果小孩收拾得干干净净,人们喝喜酒、吃长面,表示这户人家疼爱小孩,她就放心了。
否则,她认为这家人不喜欢小孩,就要将小孩带走。
所以人们害怕送子娘娘带走小孩,就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把小孩洗得干干净净,人们喝酒吃面庆贺。
这就是俗称“洗三朝”的由来。
5、民间禁忌
如大年三十那天米饭要做多点,年饭上必须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而且这条鱼一般只看不吃。
过年期间吃饱了只能说“有了”,睡着了只能说是“享福”了,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摸地面,大年初一用过的水不能倒外面,必须倒在家里集中起来,等到初二那天再倒。
过年时期也不能扫地把垃圾倒出去,意思是要把财气福气积累起来不能扫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