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述课稿
李婧贤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述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第一课时,即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2个框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八方面进行述课,敬请大家斧正。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本节的表述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教材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典型案例,从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角度,以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案例的选取上,贴切中国现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涉及了煤在使用过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高一地理二中又学习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且本身就处于一个典型的煤炭城市,具有学习本课的地理环境,对于本课内容应该比较熟悉,学习本节内容时,可将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其实际认知联系起来,遵循“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及综合利用-问题-对策”的研究路径,探讨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下列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
响。
(3)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能力目标
学会用“联系法”对所学知识、方法进行迁移,掌握区域能源研究的一般方法。
即分析区域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利因素-探寻发展方向。
3.情感目标
通过探寻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制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难点: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图表分析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通过学生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探究总结,使其不仅学会本节内容,也学会对同类资源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汽车、火车、飞机运行的图片和嫦娥号、神舟号正常运行图片
提出问题:他们的运行需要充足的动力,而这动力来源于什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源呢?激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对能源进行基本特点分析,进行简单的能源分类。
(PPT展示能源分类)突出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应该怎样开发,以我们身边的能源——煤为例进行分析。
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二)启发探究,学习新知
回顾旧知: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基地建设有利区位因素。
作为能源工业基地,山西满足哪些条件?
探究活动一:资源开发条件
板书1、原则:因地制宜
板书2、资源开发条件
多媒体展示1:“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图3.1)
提出问题1、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有何特点?
点拨: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7年生产规模(6.3亿吨)计算,可开采43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
板书(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提出问题2、商品需要市场才能促进其发展,那么山西省煤炭资源市场如何?
多媒体展示2:“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3.2)
点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
板书(2):市场广阔
多媒体展示3:山西省位置图,找出临近山西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通过的主要铁路、公路。
提出问题3,山西省的位置、交通条件如何?、
点拨: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板书:(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通过以上三项读图活动,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图,提高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山西省资源开发存在的优越条件。
转折:但我国能源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多媒体展示4: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
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
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挑战之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靠和合理的供应。
请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应对挑战?
教师引导:要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探究活动二:能源基地的建设
为充分发挥了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了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板书1、目的
提出问题1: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采取了哪些方法?
多媒体展示5:图3.3“山西省原煤生产”产量图、图3.1 “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
提出问题2山西省原煤生产趋势如何?
3、山西省有哪些煤炭生产基地?
点拨1、(从建国初期的1000万吨到2007年的6.3亿吨,)各年总产量大致是稳步增长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
2、建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板书1、扩大煤炭开采量
多媒体展示6:图3.4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
提出问题4:请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有何特点?
点拨: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它们一头连接大型煤田一头连接港口到了港口。
现在的山西,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板书2、提高了晋煤外运能力
多媒体展示7:山西省能源的转换(图3.5)和山西省能源结构的变化(图3.6)
提出问题5、单纯输送煤炭,存在交通压力大,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费结构落后等弊端,山西省在这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点拨:山西省加强能源加工转换。
方式:①建设坑口电站,输出电力②发展炼焦业,输出焦炭。
意义:调整了能源生产结构,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板书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3页活动题,学生讨论思考: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教材中的资料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运输成本和资源消耗四方面进行了评价,它们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这也是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原因。
六、本课小结:
这一节我们从大家了解能源入手,对能源进行了的分类。
评价了山西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了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从而明白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学会知识迁移,能够用我们分析本节的方法去分析去他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资源开发条件
1、原则
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
③煤种齐全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二、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
2、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活动探究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同学们已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会用基础知识分析现实材料,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
有个别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