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类作业JSA分析记录表

七类作业JSA分析记录表

相关作业负责人未对作业条件进行复核签字
针对作业票上的安全措施一一确认合格后方可施工
视频监护摄像头不能覆盖
调整摄像头,使其能覆盖到施工全过程并保存30天以上
2
动土作业
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情况
作业前必须组织进行安全交底
异常天气
停工或针对滑波、松土部位进行护坡措施,排水措施等
地下通讯电(光)缆、局域网络电(光)缆未确定无保护措施已落实
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情况
作业前必须组织进行安全交底
未对用电周边进行检查
检查周边无易燃易爆物品
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爆炸危害区域内的临时用电使用非防爆工具
检查电器设备应有EX标志
临时用电设施无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工具没有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检查设备符合相关要求
作业前进行漏电保护测试,严禁在试验不正常的情况下使用
现场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作业现场无监护人
库站监护人、施工单位监护人应全过程监护
确定求救信号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高处、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清罐时未使用防爆工具
检查电动工具是否防爆(EX标志),其余设备应是铜制或铝制
根据作业票上的安全措施一一确认
劳保着装不规范
按规定着装,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呼吸器、工作服等)。
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情况
作业前必须组织进行安全交底
了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及油罐内部结构状况等
视频监护摄像头不能覆盖
调整摄像头,使其能覆盖到施工全过程并保存30天以上
设备设施存在缺陷
呼吸器等设备设施是否完好
现在无救援用的救生绳、呼吸器
了解地下电缆线管分布情况,选择适用的挖掘工具
挖坑、沟、槽、井等作业未按规定实施
采取有效的固壁措施、机具下方不能站人,佩戴好安全帽等防护用品,防止机械伤人、做好排水防止地面渗水塌方
现场未设置围栏、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作业现场无监护人
库站监护人、施工单位监护人应全过程监护
许可证上的作业人员、用火部位、用火级别与实际不符
严格按照作业许可证内容进行用火作业,实行“一处一证一人”
用火现场通风不良
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进行强制通风
氧气瓶、乙炔气瓶摆放不正确
氧气瓶、乙炔瓶与用火点距离大于10米
氧气瓶、乙炔瓶间隔必须大于5米
作业前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或检测不达标,监护人、操作人员不会使用检测仪
补充控制措施
1
作业前安全措施确认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基层单位及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方可动工
设备设施未检测,未接地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设备接地良好,有EX标志
劳保着装不规范
按规定着装,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工作服等)。
相关作业负责人未对作业条件进行复核签字
表5动土作业JSA记录表
作业活动:
动土作业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描述
现有控制措施
补充控制措施
1
作业前安全措施确认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基层单位及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劳保着装不规范,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器具
按规定着装,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防护品、工作服等)。
缺乏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基层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视频监护摄像头不能覆盖
调整摄像头,使其能覆盖到施工全过程并保存30天以上
缺少高处作业通讯联络设备
15米及以上高处作业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加强培训合格后动工
未按要求进行采样检测
作业前30 min内,应根据受限空间设备的工艺条件对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时,应重新进行分析
进行受限空间没有清点人数、工具数
进入受限空间时检查人数,清点工具数量并做好记录
出受限空间后清楚数量是否符合
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5%为合格;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2%为合格
加强培训合格后动工
现场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消防通道堵塞
施工机具和材料摆放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和影响生产设施、装置人员的操作与巡回检查。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未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必须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穿工作服、劳保鞋,系好安全带
邻近地区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的烟囱或设备
在邻近地区设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烟囱及设备的场合,严禁进行高处作业
在允许浓度范围内,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佩戴防毒面具
作业周边、上方是否有电线或不明物,造成触电事故
现场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作业现场无监护人
库站监护人、施工单位监护人应全过程监护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高处、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现场消防器材不足
按规定配备足够消防器材
3
完工验收
未进行完工验收或作业完毕未清理现场
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必须清理现场,监护人员应认真检查,合格后进行完工验收后
油水处理不当
3
完工验收
未进行完工验收或作业完毕未清理现场
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必须清理现场,消除残留风险,监护人员应认真检查油罐内部是否还有残留物,浓度检测是否合格,进行完工验收后,方能结束作业
表4临时用电作业JSA记录表
作业活动:
临时用电作业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描述
现有控制措施
防止脚手架及人员碰触到电线
2
高处作业
施工人员不了解作业情况
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作业场所照明光线不良
作业现场照明充足
作业现场照明应适度,光线不应过强或过弱
作业监护不到位
高处作业应设监护人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岗位
作业材料堆放无序
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材料应堆放平稳,必要时应设安全警戒区,并设专人监护
除进入人员使用的设备外,应具备救援用的救生绳、呼吸器
现场监护人会使用救生器具,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等现场消 Nhomakorabea器材不足
按规定配备足够消防器材
2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人孔井大盖卸开后,人员进入操作井未系安全带
检查并系好安全带,一端系在固定的安全位置
人员作好现场监护
油罐内部结构不了解,可能造成人员进罐后呼吸器缠绕等
针对作业票上的安全措施一一确认合格后方可施工
视频监护摄像头不能覆盖
调整摄像头,使其能覆盖到施工全过程并保存30天以上
2
起重作业
劳保着装不规范
按规定着装,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工作服等)。
操作人员不清楚吊装方案和指挥信号
作业前必须组织进行安全交底
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器具
佩戴好安全帽等
作业前未检查起重设备的完好性,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高处、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现场消防器材不足
按规定配备足够消防器材
3
完工验收
未进行完工验收或作业完毕未清理现场
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必须清理现场,监护人员应认真检查,合格后进行完工验收后
表6起重作业JSA记录表
作业活动:
起重作业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描述
现有控制措施
补充控制措施
1
作业前安全措施确认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基层单位及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起重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司索人员无有效的资质证书
检查人员证书,无证书不予操作
相关作业负责人未对作业条件进行复核签字
用火点30米以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气体;15米范围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也不可进行装卸作业
视频监护摄像头不能覆盖
调整摄像头,使其能覆盖到施工全过程并保存30天以上
物料泄漏
切断物料来源,并加设盲板,确保系统彻底隔离
对加设盲板处进行挂签
用火设备内存在易燃易爆介质
对设备进行彻底冲洗、置换至分析合格;对于无法彻底置换的易燃介质,通以蒸汽(或氮气)后进行用火
检查各起吊处挂勾、绳索、钢丝、制动器、安全装置等必须完好
设备过载
检查起吊物与起吊设备的受力情况,必须在可承受重量范围内(额定起重能力的80%)
吊物的捆绑要牢固,防止滑落
现场未设置围栏、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作业现场无监护人
库站监护人、施工单位监护人应全过程监护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表2高处作业JSA记录表
作业活动:
高处作业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描述
现有控制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