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题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题

填空题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一切,民间歌曲起源于劳动。

2、民歌是一综合词,它包含歌和谣,它们之间有时是相通的,有时是分开的。

3、严格的讲民歌,即民间歌曲,有词有曲,可唱可和,有比较稳定的曲式结构,歌词也有与乐曲相适应的章法和格局。

4、古代的民歌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5、《诗经》它记载了二千多年前,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

6、《楚辞》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伟大诗人屈原及其楚国诗人根据楚国民歌创作的诗歌。

7、,《关山月》.是汉乐府歌曲之一,它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边防战士在马上奏唱的歌曲。

8、《苏武牧羊》这首歌曲的内容描写的事汉武帝时期的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的故事。

9、《胡笳十八拍》的乐谱是1425年刊的《神奇秘谱》书中。

10、唐代大曲是宫廷音乐,它也叫燕乐。

11、岳飞的《满江红》全曲有两大段组成,称为上、下片的曲调,其曲调基本是下片是上片的重复。

12、岳飞的《满江红》全曲有两大段组成,称为上、下片的曲调,其曲调基本是下片是上片的重复,这种曲式结构在民族调式上称为换头。

13、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意志的一种艺术形式。

14、在民歌里人民倾注了他们的感情,忧愁和悲苦,以及他们的欢乐。

15、我国民歌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简明和精炼手法并善于运用经济的材料,创造了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

16、劳动号子在北方叫号子,在南方叫喊号子,四川称哨子。

17、劳动号子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主要起组织劳动、指挥劳动、鼓舞劳动者的情绪,调节劳动精神的作用。

18、劳动号子的歌词多为见景生情,即兴创作,直接表达劳动者的心情。

19、劳动号子种类繁多,这主要是劳动号子的工种所致。

20、搬运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个种类,它主要集中在港口、码头和水陆交通枢纽。

21、装卸货物时伴随着劳动所唱的歌曲,其劳动强度大,协作性强,其曲调朴素、节奏鲜明、结构短小、句式较规整,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

22、,《走绛州》是陕西省一劳动号子,它属于挑担号子。

23、《黄杨扁担》是一挑担号子,它属于四川省。

24、《十二莲花》是工程号子中硪号的一种。

它属于山东省寿张的民歌,25、《小小水车长又长》是农事号子的一种,它属于安徽省的民歌。

26、《川江船夫号子》全曲有五种号子组成。

27、《黄河船夫曲》是一较为流行的民歌,它是陕西省民歌。

28、《清江河》是湖北的一种劳动号子,它属于捕鱼号子。

29、劳动号子的音乐受劳动条件的制约,一般都具有刚劲有力,乐观豪迈的气质。

30、劳动号子的节奏型基本有三种类型:节奏律动型、宽长律动型、短小律动型。

31、劳动号子多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领部起着集体劳动中的指挥组织作用,和部与领部交替进行,互相户应,促进了劳动者的情绪交流,减少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32、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号子的影响。

33、《脚夫调》是陕北的一种山歌,歌词基本是七字句,有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34、《脚夫调》是信天游的一种,它属于山歌类民歌,35、爬山调只要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另一名字叫烂席片。

有两种,一种叫前爬山调,一种叫后爬山调。

36、前爬山调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受蒙古长调山歌的影响,多在室外演唱,俗称大弯大调;后爬山调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盟山区,多为妇女在家中室内演唱,以独唱居多,无伴奏。

37、爬山调的曲式结构非常简单,大部分以重复为主,即下乐句少为改变结束音,结束音多为四、五度关系。

38、《城墙上跑马》马思聪先生把它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思乡》。

39、《想亲亲》这首民歌是内蒙民歌的爬山调。

40、山西的山曲与内蒙的爬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

41、山曲《一心向着毛泽东》是山西河曲民歌。

42、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山歌人们称它为花儿,也叫少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野曲。

43、花儿曲调的风格特点大致分三大体系:河湟花儿、洮山花儿、陇中花儿。

44、借山歌花儿曲调素材创作誉为中外的音乐作品,《花儿与少年》。

45、四川多山岭、河川、东西南北群山环抱,因此山歌非常多,四川人民把山歌叫神歌,又叫晨歌。

46、四川山歌可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

它的衬字多用呃、哪、呦、喂、哎。

47、云南弥渡地区称山歌为调子,有《小河淌水》。

48、《赶马调》属于云南宾川、祥云地区的山歌。

49、《放马山歌》是一首流行在云南表现牧童生活的山歌。

50、客家山歌流传范围遍及粤东北、赣南、闽西和台湾的部分地区,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是:可以独唱、对唱和具有歌会性质的“山歌擂台”,多在秋后节日间举行。

51、闽东客家山歌主要形式是盘诗和沙罗带。

52、江西山歌有两种:一是高腔山歌,一是平腔山歌。

53、山歌一般说来,高原山歌比较高亢,粗犷有力。

平原及其江南山歌较为流畅、优美。

草原上牧歌则开阔奔放。

54、我国的山歌分为三类: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山歌的音乐特征是:奔放、嘹亮、开阔、曲调悠长,山歌的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二句半、四句头、五句子、赶五句、连八句等。

55、我国现存民歌最多的一类是小调。

56、山歌多是在农村中流行,而小调多是在城镇中流传。

57、一般说山歌是:山野之曲,而小调则是:里巷之曲。

58、小调的流传与发展主要是职业艺人的传播和唱本印行,所以不像山歌那样只限于一定地区。

59、小调与山歌、号子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是由于职业艺人的参与,。

60、劳动号子、山歌比起来小调可以说是民歌更为艺术化了。

61、歌颂毛泽东的《东方红》是由流传在陕西米脂的民间音乐《探亲》曲调改编而成的。

62、《孟姜女》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小调,据史料记载,这一曲调宋代就已经流传。

63、《走西口》描写的是背井离乡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这类民歌多产生于晋西北和陕北的府谷一带。

64、《草原情歌》这首民歌流传于青海,是一首情歌,它是六声音阶的羽调式。

65、《茉莉花》是一首人们爱唱的民间小调,流传于全国,这首民歌还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朵》中。

66、《翻身五更》是解放初期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农村的一首新民歌。

67、《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民歌,抗日战争中这首民歌叫《打黄沙会》。

68、《小放牛》是民间传统歌舞小戏性质的民歌,剧中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的牧童故意发难,要村姑回答对才能告诉她。

69、《王大娘钉缸》在戏曲、曲艺中呗吸收运用,它被称之为“云苏调”。

70、《思想起》是一首比较古老的台湾、闽南地区的民歌,但它也叫《恒春调》。

71、《石榴青》是流行在广西柳州的民歌。

72、《绣荷包》这类题材的小调歌曲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内容主要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

73、《凤阳歌》流行于安徽凤阳地区,但它与《凤阳花鼓》在曲调上有一定的区别。

74、儿歌大多是反应儿童生活的歌曲。

儿歌的歌词多是从儿童的角度来观察世界,丰富其想象力,在曲调方面旋律与语言结合的紧密,音域多在八度以内,一半儿歌具有主动活泼、淳朴健康的性质,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适合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儿童歌曲曲式结构短小精悍,一般都是二个或四个乐句组成一乐段。

75、秧歌时候我国黄河以北各省广泛流行的一种歌舞,在春节后开始“闹秧歌”。

秧歌有高跷、地秧歌两种,表演形式可分为过街、大场、小场。

秧歌的音乐部分包括三类:歌曲、锣鼓点、器乐曲牌。

76、花鼓舞也叫打花鼓。

77、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

花灯音乐一般具有结构短小,曲牌节奏鲜明、情绪活泼的特点,一个节目常常只用一个音调多段歌词反复使用。

78、“采茶”是广泛流行在南方各省的民间歌舞形式,广西叫“唱采茶”、“采茶歌”,江西叫“三脚班”“茶篮灯”或“灯子”。

湖北、湖南称“采茶”。

采茶通常有二人表演,一男一女边歌边舞。

内容以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为多,但也有唱民间故事的,民间称为采茶串古。

79、二人转也叫“蹦蹦秧歌”、“小落子”。

是流行在东北农村中的一种歌舞演唱形式,是以民歌、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而成的。

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952年定为二人转。

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唢呐常在演员加入帮腔时或甩腔时用。

80、二人台是流行在内蒙古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民间舞蹈,主要是跑圈秧歌的踢股子秧歌发展起来的。

二人台的音乐基本上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唱腔,另一部分是牌子曲。

其主要伴奏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

81、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古典歌舞音乐。

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穹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木卡姆。

82、维吾尔族民歌调式调式丰富多样,南疆民歌以七声音阶居多,东疆民歌调式音阶以五声音阶为主,北疆民歌是东疆民歌与南疆民歌的综合。

83、哈萨克族民歌是由牧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乐曲中常有呼唤音调出现。

84、西藏是歌的海洋,而藏语里的“谐”含有歌和舞的意思,而藏语里的“鲁”含有歌的意思,西藏有一种古典歌舞叫“囊玛”,它是由藏、回、汉、蒙等各族人民集体创造的,常在室内演出,人数不限,以歌为主,舞为辅。

85、蒙古族常见的民间演唱形式叫“好来宝”,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其著名的歌舞形式有安代舞、盅碗舞、挤奶舞,蒙古族的民歌按题材大致分为四种:风俗歌曲、反应爱情生活的、反应阶级斗争的、反应劳动生活的。

蒙古民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演唱形式,但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86、广西瑶族有一种民间歌舞叫长鼓舞。

87、西南苗族有一种民间歌舞叫芦笙舞。

其芦笙有四种:特大、大、中、小。

88、欢乐舞是高山族的一种民间歌舞。

89、农乐舞是朝鲜族的一种民间歌舞。

90、现在一般都认为我国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时间是隋唐时期,又叫说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当时说作“说话”。

说唱艺术在唐代进入市民阶层的,佛教寺院僧人说唱经文时所演唱的说唱艺术形式叫变文。

91、宋时代是说唱艺术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当时已有固定场所,这种场所叫勾栏、瓦肆。

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曲种是诸宫调。

92、元明时期产生的一种说唱音乐现在还保留在戏曲中,这一艺术形式叫货郎儿。

93、曲艺有三种演唱形式,它们是:一是只唱不说、二是只说不唱、三是又说又唱。

中国曲艺现有两百多个曲种,都有各种不同艺术风格,但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走唱、快书。

弹词主要流行于南方,演出形式是自弹自唱,弹词眼圈的表演艺术有四种形式是:“说、噱、弹、唱”。

94、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

其演唱形式是一人操鼓,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京韵大鼓的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形式,它通过唱腔和节奏的变化表达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刻画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95、单弦产生于北京,它的曲牌是由许多牌子、曲牌体曲组成的,它属于牌子,曲牌体的音乐形式。

96、山东琴书最早为小曲联唱形式的,起源于山东菏泽,在艺术风格上产生了东路、南路、北路三种风格的琴书。

97、河南坠子主要流行于河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