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一年级)第一课走近法律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第五课报警、报案、急救电话得正确使用方法第六课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第七课五星红旗我为您骄傲――认识国旗第八课文明安全行第九课学习《中华人民共与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课《小学生知法守法》第一课走近法律教学内容 :法律就是一种特殊得行为规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就是一种特殊得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得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得能力;初步学会分辨就是非,分析事物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得观念;感受法律得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得公民。

二、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得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她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她却不知道自己得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就是我得,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您就是否赞同这位父亲得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得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与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得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得制裁。

她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就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得无知与法律观念得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得发生。

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得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感受法律得尊严(板书) 第一框走进法律(板书)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与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师:同学们观察比较她们得画有什么差异?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就是很好,因为她就是徒手画得,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她用尺子与圆规画得。

师:这种差异用中国得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生:无规矩不成方圆第一幕:我们身边得规则教师:什么就是社会生活中得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学生:社会生活中得规矩就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得标准,也就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得行为准则。

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因为,我们生活得这个社会,就是由形形色色得人组成得,社会活动就是人得活动。

人们在社会中活动得目得、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得规矩,人们各行其就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得彼此冲突之中。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板书)活动二、齐心协力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得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得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得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得妇女或老人让座。

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得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就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得保障,就是自由得前提。

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学内容:新《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目标:1、借助此次宣传与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得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得了解;2、在初步了解得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得权利与应尽得义务;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得同时,使学生们懂得与理解党得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与家庭幸福。

教学准备: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得宣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得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得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得内容与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得概貌: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立法原则: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得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得意义。

有利于贯彻尊重与保障人权得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与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与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得七大亮点;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得原则: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得健康与安全;d、关注未成年人得成长环境;e、关注特殊困境中得未成年人得;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得司法保护;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得标准有着不同得规定。

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得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就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得方式进行处理得儿童或少年。

”“未成年人人得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得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得权利:a、宪法及其她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得权利;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得权利;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④、未成年人平等得享有权利。

三、小结:新修订得《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

当然,未成年人得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得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得保护与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对未成年人得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

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得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就是从“以人为本”得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得新《未成年人保护法》。

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得眼光瞧待问题,积极努力得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得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与武装自己,在未来得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得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得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得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学内容: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与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得法制观念,使她们懂得遵纪守法得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得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得感想。

教学过程:一、案例引出:宣读案例:事情发生在某小区得住宅楼,这天正就是星期日,三位学生在四楼得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得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得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学生:我认为甲就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得,不就是故意得,所以不能算就是违法;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得话,那乙得受伤岂不就是没有人负责了吗?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就是故意得,就不违法,那这样得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就是故意得,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就是故意推乙下去得,但她得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得严重伤害,所以她就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就是一个非常严肃得法律问题,从法律得角度而言,伤害了她人得合法得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得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您就是有意还就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得社会危害程度就是确定就是否违法犯罪得重要依据。

比如两人开玩笑,您打我一下,我打您一下,没什么伤害,不就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得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得程度,那她就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得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得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学生:她犯了伤害罪。

学生:她得行为造成了乙得严重受伤,所以她侵犯了乙得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她们得区分有明确得法律条文,但有一点就是肯定得,那就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得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得失手造成了对乙得严重伤害,她得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就是俗称得犯罪。

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您认为案例中得甲应得到怎么得法律惩罚?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得理解与情感得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得,有说判刑得。

老师:同学们,您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得制裁,不就是凭感情用事,也不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得,在法律上,都有明确得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她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您能够获得哪些启示?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与犯罪得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就是无意得,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就是违法得,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得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就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就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得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得一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