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商+云仓现代物流中心和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电商+云仓现代物流中心和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智能制造工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产业园项目策划书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是具有浓厚产业金融属性的物流服务平台,基于“流量+大数据+金融+供应链”的理念打造园区设施载体,实现“金融+产业”的结合,以产促融,以融促产。

根据产融结合的理念,构建园区五大功能中心,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并发挥产业金融杠杆作用,推动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项目名称:(广州·清远)智能制造工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产业园投资主体:中安产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项目定位:打造智能制造工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产业园区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业态分布:数控机床、自动化、3D打印、工装夹具、配件耗材、注塑机械、塑料原材、辅助设备、备品备件等。

功能集成:集成产品展示、销售交易、工业金融、行业交流、物流仓储与配送等功能于一体。

二、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

首先,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将进行有机结合,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再到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最后是回收物流,各个物流过程形成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经济系统:其次,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包装、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加工等的系统化以及其中的码头、航空机场、铁路公路站场、仓库等基础设施的系统化,虽然这些环节不一定形成内部化的企业组织形式,但各部分之间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核心产品,既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使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最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形成第三方物流。

而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顺丰、百世:解决仓库分拣能力有限的问题,增加商品末端配送效率;京东:解决不同品类商品的存储难题,提升仓内运作效率;日日顺:三级云仓实现提前备货到仓,解决了大件送装过程繁琐、时效慢的痛点;发网:过全国布仓、区域二级分仓帮助客户实现货物合理调拨。

对于外包仓储模式来说,因供应商规模大小不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企业通常需要与多数仓储供应商合作,才能满足自身的业务覆盖需求;特别是节假日时期,易发生外包仓储爆仓、商品配送延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客户体验,导致企业业务情况不太理想。

对于自建仓储来说,则是高昂的成本问题,以及自建团队、自建系统等带来的管理压力。

为了解决两种仓储模式带来的问题,一种新的仓储体系——云仓应运而生。

云仓通过中央云系统运用云计算,对整合过后的下属分仓内库存分布进行完美调拨分配,以多仓为据点,进行货物出入库。

云仓兼容了外包的成本优点及自建仓储的服务优势,在避免自建仓储带来的高成本问题的同时,又可以解决外包仓储服务质量差的问题。

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自动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显示,2004-2014 年期间,我国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了每年8.59%的复合增长速度,2014 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486 亿元,预计2015 至2018 年期间市场规模将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

银河证券研究部的研究结果显示,预计2016年我国自动化单元产品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215亿元,自动化设备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435 亿元,较2013 年分别增长138.89%和141.67%。

三、大湾区现代物流中心和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园区具备以下功能模块,分别为展示交易模块、智能制造模块、金融服务模块、物流仓储配送模块、技术服务模块。

功能模块一:展示交易模块设立智能装备展示中心,设立365常天设展览的展示模式,打造工业品的4S店。

中心将定期举办智能制造技术交流和高峰论坛等活动,为地区行业发展和产品技术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集聚行业全球顶尖人才和技术专家,促进地区的智造产品技术交流,为区域智造提供全球参照。

展示交易模块,将展示功能与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进行同时间同空间的有机结合,汇聚全球各地最新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产品和技术,涉及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3D打印、工装夹具、配件耗材、注塑机械、模具、塑胶、辅助设备、备品备件等超过20万种产品,涉及国内外企业品牌近千家。

设立运营交易服务中心,采用O2O的“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交易、线展示和推广,开发“工业见证宝”工业电子钱包为在线工业品交易的买卖双方的资金保驾护航,配合线下服务、线下展厅、线下仓库、线下配送,实现交易与物流同步,快速完成工业资源的配置供应,通过裁剪服务链条,使其快速完成交易,提升行业服务效率。

平台以线上无边界(电商平台)、线下半径式(物理园区)相结合的运营服务模式来展开专而全、快而精的区域业务服务,快速配送、精准服务,整合平台资源实现区域一站式服务。

功能模块二、智能制造模块设立智能制造中心,主要为虚拟工厂、分布式制造,定制生产、产品打样、非标生产和自动化产线演示中心等,为产业链提供智能生产;同时考虑与创新创业进行结合,打造与制造工场结合的新型双创模式,为技能实训、创客体验等提供物理空间。

功能模块三、综合金融模块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为智能制造全产链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贯穿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园区内的入驻企业和其客户和区域内企业提供获得充足的资本接触机会,为产业发展不断地输血。

主要功能包括交易结算、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贷款、金融租赁、仓单质押、代收代支、工业支付宝、保理、担保、创投、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以及全方位保险服务。

中心将通过物联网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贯穿交易、金融、仓储等几大模块,通过对企业生产等相关设备的技术数据和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采集与分析,以“大数据”为中心融资依据,取代以“不动产/固定资产”为抵押物的方式,可高效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功能模块四、物流仓储配送管理模块设立物流仓储配送管理中心,连接园区物联网端口,对园区内供应链服务商的产品交易、展示、金融、仓储和运输的实时监控,优化产品供应管理体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管理。

功能模块五、技术服务模块设立工业邻里服务中心,为智能制造业提供贴身、周到的平台式技术支持和邻里服务,确保智能制造业企业在高度互联的情况下高效运转。

工业邻里中心的服务将辐射以项目物理园区所在地区为核心的整个地区及周边200公里半径地区,所提供技术服务包括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维保、设备检测、技术指导、工艺优化、零配件快速供应等。

四、智能装备产业行业分析报告通过物联网应用,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子商贸物流平台,推动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信息化。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是制造装备的前沿和制造业的基础,已成为当今工业先进国家的竞争目标。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我国产业结构面临转型调整压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智能装备产业作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石产业,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国务院《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至2020 年我国将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 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未来5 年将是我国自动化制造业实现突破的关键窗口期,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自动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显示,2004-2014 年期间,我国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了每年8.59%的复合增长速度,2014 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486 亿元,预计2015 至2018 年期间市场规模将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

银河证券研究部的研究结果显示,预计2016年我国自动化单元产品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215亿元,自动化设备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435 亿元,较2013 年分别增长138.89%和141.67%。

智能制造装备正向技术集成、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技术、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的集成及设备的成套,同时还体现在生物、纳米、新能源、新材料等跨学科高技术的集成,从而使装备得到不断提高和升级,甚至发生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

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装备中,实现装备的性能提升和“智能”。

设计及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快速开发出产品或装备,而且要努力实现大型复杂产品一次开发成功。

我国自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国家有关部委更集中出台了一列规划和专项政策,使得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轮廓得到进一步地明晰。

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

科学技术部也发布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三部委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工业与信息化部制定和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明确把智能制造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领域,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破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其思路是:以推进八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在国民经济六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