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烟花爆竹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不可缺少的物品,绚烂的烟花和清脆的爆竹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和心愿,拉开了新年的序幕。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烟花爆竹的燃放又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显而易见的就是“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
每年,我们都有一些中小学生因为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人身伤害,使得原本喜气的新年蒙上一层不悦。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许多的大中城市颁布了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禁放令”,刚开始执行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人们又确确实实感到喜庆的味道淡了许多。
结果,庞大的执法队伍怎么也拗不过众多老百姓的热情,各级政府又将原先颁布的“禁放令”改为“限放令”。
如今,每年的人代会议案中,仍有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提议。
2008年春节前夕,上海市政府对烟花燃放的时间又做了新的调整。
从“禁放令”到“限放令”,看似很简单的顺应民意的问题,其实改变过程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是经过大量的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的调查和论证后才制定的。
我们中学生在开心放炮过新年的同时,是否也想做一回小代表,了解调查“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到底有哪些?为政府提出合理建议呢?我们是否也应该为同龄人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献计献策,提出科学小方法呢?
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都是有经验的,即使没有亲自燃放,也看过别人燃放。
对于燃放过程中的安全事项也是有所了解的。
但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所限,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利弊分析往往只局限于表象。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累整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进一步补充收集资料。
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在此基础上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价总结。
在这个探究性活动中,资料收集中期的小组交流是活动的重点,它关系到小组资料收集的合理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小论文撰写的质量。
本课题学习的难点是小论文的撰写,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撰写论文是以往没有接触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相互交流。
关于撰写探究课题的“小”论文,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不要求学生撰写的论文要具有专业水准,只要符合基本构架,能说明一定问题即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烟花爆竹”和“安全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的基本常识。
2、针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进行探究,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资料。
3、主动参与交流过程,乐于提出个人看法,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4、理解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了解燃放烟花爆竹所引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珍惜生命、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活动安排
本课题的探究学习分四个阶段进行,约7课时。
大致安排为:
第一阶段:制定课题计划(2课时)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资料(2课时)
第三阶段:撰写小论文(3课时)
第一阶段:制定课题计划(共2课时)
[课例题目]:讨论课题“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制定小组探究计划
[教学目标]:
1、议论“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初步了解课题内容,确定小组探究主题。
2、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和对该课题的探究计划。
3、善于和本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并乐于承担小组给予的探究任务。
[教学过程]: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共2课时)[课时分配]:资料收集1课时。
整理资料1课时。
[课例题目]:收集“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资料
[教学过程]:
[课例题目]:整理“燃放烟花爆竹利与弊”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分类、筛选、整理“燃放烟花爆竹利与弊”的相关信息资料,并对重要信息阐明个人或小组观点。
2、参与设计“资料汇总表”实践过程,将信息整理在汇总表中。
3、树立合作交流、合作共享意识,关心同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参与评价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和资料积累情况。
学生:准备纸张、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
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归纳,形成支持小组课题的核心观点。
[教学难点]:
1、围绕主题进行筛选资料。
2、选择支持主题的核心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三阶段:撰写小论文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小论文的基本格式,并撰写小论文,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使用的范例。
[教学重点]:
了解小论文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
撰写小论文的实践操作。
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学生往往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拼凑作为论文,没有思考整理的过程,也缺乏探究后形成的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