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历代书法馆

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历代书法馆

中国历代书法馆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古代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本馆展出的书法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字
形态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在记录书写这些文字时对美的探索。

在此,我们就中国书
法史的一些有关常识和陈列馆内容,为您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甲骨文: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甲骨
主要出土于商代晚期的都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其内容大多与古卜有关。

甲骨
文的风格从粗犷豪放到优美精丽,体现了商代文字已具有的书法意趣。

2金文:指铸造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产生于商代,兴盛于西周。

此件保卣上
的文字,展现了西周早期金文雄奇恣放的特点。

3秦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用全国的文字。

字体结构整齐美观,讲究对称。

代表作品有《泰山刻石》等。

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

4隶书:产生于战国末年,极盛于东汉时期,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次重要变化。


将小篆线条的圆转变为方折;用笔出现提按轻重的变化,为楷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草书:西汉时期,人们为了方便快捷地书写文字,将隶书结体变为简约,笔画出
现牵带钩边的现象,但字与字之间相对独立,并保留了隶书的书写意味,这就是中国
草书的最初形态,被称为“章草”。

东汉草书的发展进一步突破了隶书法则的束缚,
体势变横为纵,字与字之间笔势相连,草书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6二王:指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王在我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对
于促进楷书、行书、草书的成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馆藏有二件传世赫赫名迹,被称作“下真迹一等”的唐代钩摹本《上虞贴》和《鸭头丸贴》。

7唐代楷书:代表书法家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以及唐代后期
的颜真卿和柳公权。

唐代楷书法度森严,风格峻整,楷书至此已发展到极致。

其中尤
以颜真卿雄旷端庄的书风,体现出唐代文化的精神风貌。

8宋四家:指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书法家。

四家的成就集中体现
在行书作品上。

其中以苏轼书法的丰腴淳厚和米芾书法的俊迈壮伟最负盛名。

9晚明书风:明代晚期清代初期之际,一些富有个性的书法家在抒发胸臆,体现自
我的情趣方面,有了更加大胆而执着的追求。

代表书家有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
王铎和傅山。

10清代碑学:崇尚古碑版的文字而在书法中刻意效法的风气,自清代中期出现,到清代晚期达到高峰。

其中重要书法家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

他们的作品兼有沉雄刚毅和安雅自然的趣味,为中国书法的继续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