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6
(4)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掌握关
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
和竞争力。
(5)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6
表现
阐述
结论
消费是生产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
目的
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重视消费,把扩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
消费对 消费调节生产
大内需特别是
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生产的
消费需求作为
消费是生产的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
反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
动力
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第二位)
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0
③分配影响消费。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
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入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
影响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活动。
④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
公有制形式。
(2)地位及作用: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
主导作用。
(3)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
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上一页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3
3.社会再生产过程
(1)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
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
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4
4.发展生产的意义
(1)必然性: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是解决我国一切
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有利于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推
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集体经济对实 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
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要作用
政策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21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温馨提示]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要基础。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
提供服务、方便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提醒] 个体经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外资经济是三资企业
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8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 (2)为什么: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怎么做: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 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 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 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决
的方式
由生产决定的
基础;要以经济
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强调“好不好”:人们的消费质量和 建设为中心,通
(第一位) 的质量和水平 水平由生产决定
过深化改革,不
生产为消费创 强调“想不想”:没有某种商品的大 断解放和发展
造动力
力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它的普遍需求 生产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 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
经济命脉
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联系
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 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特别提醒
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等于公有制起主导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3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 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 成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9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
侧 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所 重 占的比重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及 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 用
别
表 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
劳动者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
科技
步和创新
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
全面深化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
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的优越性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②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在市场竞争中
的地位是平等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23
3.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意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2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具体表现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1)含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性质的资本联合、融合或参股而形成的经济形式。
(2)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他成分属于
非公有制经济。
(3)性质:判断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国家或集体控
股,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制性质;否则就具有明显的非公有制性质。
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将无法进行;只有通
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1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
关键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7
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范围: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9
2.全面把握社会再生产过程
(1)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①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