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使得西周社会动荡。西周最后一位国王是周幽王,他在位时期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这段历史我们将在第6课学习。
填写表格
思考题:通过总结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和灭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们通过这个可以得出什么教训?小组讨论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课文知识回答: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历史课程,因此历史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性格较为活泼外向,因此会通过历史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欢快。
教学方法
谈话法、历史情境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
1、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评价汤
2、盘庚迁殷
展示商朝的统治区域,与夏朝区域进行对比。
3、商朝的灭亡
提问学生是否看过《封神榜》?里面的暴君是谁?有什么暴行?真实的纣王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史料:《史记·殷本记》是这样记载的:“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好酒淫乐,嬖(bì)于妇人。”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学生朗读三字经,回答提到的朝代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
新课教授
33分钟
一、夏朝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夏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统治范围(展示夏朝疆域图)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掌握通过观察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历史学习方法;
②学生通过总结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规律,提出对后世发展的建议,培养学生对史实迁移和运用的历史思辨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意识到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商纣王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力大无比,非常勇猛的人。这是他的优点,可是他也有缺点,就是荒淫无度。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他残暴的一面,商朝的灭亡和他的暴行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优点的存在,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
总结:填写表格
三、武王伐纣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因为纣王非常残暴,残害百姓,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商的一个属国周国迅速发展,决心灭商。我们的封神榜也是以为背景的神话故事。
2、分封制
展示夏、商和西周国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展示西周诸侯国示意图
问题一:西周是如何管理庞大的国家?实行什么制度?
问题二:分封制的含义是什么?从分封对象,分封内容,诸侯国的义务几方面来总结。(小组讨论)
问题三:根据分封制,国家形成了哪些等级?看图回答。
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3、西周的灭亡
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现了2位败家之君,1位导致社会动荡,1位导致西周灭亡。这两个君主分别是谁?
学生回答:姜太公又叫姜子牙,姜尚,他是一名贤臣,辅助周文王和周武王伐纣灭商。
学生:国土面积逐渐扩大。
学生回答:分封制。
学生回答:
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将他们封为诸侯;
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
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学生回答: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课题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授课科目
历史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长
4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知道夏商西周朝代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和灭亡过程;
②学生理解世袭制的历史概念和分封制的内容;
③学生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培养空间观念,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④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做出评判,培养辩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和灭亡过程
难点:世袭制的含义和分封制的内容
教学工具
PPT、白板
教学过程
时长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新课导入
3分钟
展示三字经,学生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学习。
三字经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4、夏朝的灭亡:四百载,迁夏社。
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到了最后一位君王桀,他是一位暴君,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桀的暴政,然后我们来设想如果我们是平民、奴隶和百姓,我们看到桀的暴政,我们都会想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夏朝的结局是什么呢?
举例:平民的想法
学生填写表格
二、商汤灭夏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2、世袭制
问题一:大禹在夏朝建立前的身份,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个身份呢?
(评价学生回答)
问题二:大禹在建立夏朝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总结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3、夏朝的管理
夏朝建立后,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都城:阳城;
建立者:禹
统治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学生回答:大禹是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
学生回答:大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袭制。
学生回答: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学生进行小组合
建立者:汤
都城:毫
学生:汤是一位贤君,任用贤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关心百姓。
学生回答:商朝经过几次迁都,最后定都殷,所以又称为殷朝。
学生回答: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以酒为池,以肉为池
学生回答:姜太公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他只调自愿上钩的鱼。
1、商灭周立:牧野之战
问题一: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问题二:姜太公是谁?他有什么历史功绩?
周文王任用姜尚,发展生产,国力强大起来。三字经提到:周武王,始诛纣。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我们称为牧野之战。在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相向,引周军进入商都,商纣王最后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相关主题